肯定是托儿,要不谁会傻到把自己的宅子送给乞丐啊。
“哎,这不是街头的老乞丐吗?”
一个路人忽然惊奇的说道。
“怎么你认识他?”
“你们都忘了,今年随州兵乱,这个老乞丐就是从随州逃难来的,本来是投靠亲友,不成想亲友变卖家产远奔他乡,无处栖身花尽了盘缠的他就此沦为乞丐。”
怪不得这个乞丐有些面熟呢,黑漆漆的脸要不是被人认出来了,还真的想不起来奇怪的来历。
如此一来乞丐的身份之谜揭开了,再也没有人质疑赵庆是哗众取宠,而是都夸赞赵庆心善做了好事。
“真的哎,一个乞丐拿了一百两银子,还有蜂窝煤炉,现在过的小日子滋润的很。”
这也算是现场直播了,有了第一个,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
最后赵庆试用的一百套蜂窝煤炉全都送出去了。
赵小七看着直心疼,那可都是钱啊。
就这么的白白送人了。
“少爷,这么做咱们损失大了。”
赵小七心疼的说道。
一百两银子,就相当于今天白送了一万两银子,还不包括蜂窝煤炉和蜂窝煤的价钱。
“小七你想,如果把炉子送给你再加上一百两银子的话,你会不会继续购买蜂窝煤?”
赵庆笑道。
“当然啊,蜂窝煤多好用啊,银子也是白给的,花的一点也不心疼。”
没错,这就是赵庆的目的。
就好比后世的共享单车,一开始走亏本赚吆喝的路线。
等到把潜在的消费者都养成了骑行共享单车的习惯之后,击垮了同行,然后立刻翻脸无情。
涨钱。
你已经习惯了,离不开这种习惯,你能怎么办,只能是咬牙坚持。
再说了那些涨的钱也都在消费者的接受范围内,这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大唐的臣民习惯了蜂窝煤,这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东西之后,谁还会费力不讨好的使用性价比不高的干柴呢?
当大家都看到使用蜂窝煤的好处之后,旁边的人就气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
那么赵庆的黑金产业就算进入正轨了。
“所以,你小子赶紧的给我招人,咱们也不能亏了给咱们干活的人,一个人一个月的月前五两银子吧。”
赵庆盘算了一下说道。
“啥,五两银子?”
赵小七的眼珠子跟电灯泡一样,若不是眼眶撑着差一点就瞪出来了。
要知道五两银子意味着什么。
对于豪绅可能只是一顿饭的饭钱,可是对于平民来说那就是一家人几个月的消费。
平时每个人每天能消费五个老钱就算是有钱人了。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咱们赚了那么多银子,难不成放在地窖里吃灰?”
赵庆翻着白眼心说没见识,不懂经济运行的规律啊。
“不吃灰咋的,这叫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赵小七不服气的说道,银子不攒着怎么能发财呢。
“你看,你有了银子之后,你会干啥?”
“买房子买地。”
赵小七不假思索的说道。
“还有呢?”
赵庆笑道。
“娶媳妇。”
赵小七挠了挠头,脸红脖子粗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