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努力学习,也很少再和高众置气,我两对于之前发生的尴尬事件,绝口不提,仿佛那是个秘密,也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在高考的高压之下,我的字典里只有学习,再也不和周围人嬉闹、或者多管闲事。很快,我的成绩超越了胡蓓蓓,进入高三时,我的成绩稳定在班级前五名。
家长会,班主任在主席台宣布,我们班作为东方高中的重点精英一班,前五名绝对可以考上名牌大学,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前五名分别分别是高众、杨丹、田壮、李莹莹,云南南。听到班主任向全校念叨这五个名字,我感到很是欣慰。为了挤进优等生行列,我付出了无数个夜晚,没日没夜的学习,做题、看书,从未放松过,也和高众化敌为友,除了学习,不谈其他,再也没有打过游戏,老妈也对我刮目相看。
“南南,你终于变成优等生了,妈妈真替你高兴。”老妈坐在台下对我说,她差点哭出来。
“哎呀妈,你别这样,我不是一直都很优秀吗?哈哈哈”仿佛曾经那个学渣不是我,我回过头,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后面的高众,他个子高,即便是坐在后面,我一眼就能看到他,模样清冷,永远是高冷,无人靠近的气质。
“一会,我去找你干妈,可得好好感谢她一番。”
“行吧,你自己看。”
家长会结束,老妈去办公楼,见到副校长后,我妈激动的拉住副校长的手,高兴的说:“哎呀,我可得好好谢谢你啊!你有这么优秀的儿子,辅导南南功课,太感谢你们了,我家南南现在成绩这么好,考入名校肯定有希望。”
副校长笑呵呵的说:“其实我也没管过,都是孩子自己努力,之前高众爸爸还担心我们儿子和南南有什么情感纠葛,特意警告我管好他们,没想到他们现在进步这么多,都是好孩子啊,没有思想抛锚哈哈,我很欣慰。”
老妈笑的前俯后仰,解释:“我们家南南啊,就是个男孩子,从来不会胡思乱想,之前就爱多管闲事,老想当个英雄,不知道学习,现在能够提高成绩,多亏了高众,有机会啊,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吃个饭,我做东,^_^”
“哎,这都是小事,等他们高考完再说吧!也不知道他们考上什么学校呢哈哈。”
四月份,距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学校组织了一场三天两夜的短途旅游,目的是给大家释放压力。很多家长反对,可是学校依然坚持,其实同学们开心极了。到了这个时间,大家心里清楚,对于自己的成绩能够进入什么大学,基本上已经定型。
到了出发的前一天,我突然收到阿展打来的电话,约我下楼一趟,我有点诧异,因为我两已经好久没怎么联系了,尽管住一个小区,平时见面顶多打个招呼,根本回不到高一那个时候。
我带着疑惑下楼,他坐在大树下面,看到我后,开心的像个孩子,笑起来还是那么纯真美好,阳光帅气。
“嗨!”我先开口问好,对他总有一点愧疚。
“哈哈晚上好,侠女,你又变漂亮了。”
“又不是好久没见,你这话有点假。”
“嘿嘿\(^o^)/~,对了,明天我们就要出发去太行山大峡谷了,据说那里的天气多变,早晚要穿棉服,中午要穿短袖,所以你可要带齐全了衣服,山里还有蚊虫叮咬,我妈给我买了两瓶防蚊液,我送你一瓶哈。”他依然是那么贴心,善良,温暖,即便是我们渐行渐远,他对我永远和当初那般。
我很感动,笑笑:“谢谢你啊,不过我真的不用这个。”
“哎呀,你拿着吧!你别有心理负担,我不是特意给你买的,就是我妈买多了。”
“不不不,我不能拿。”
“你如果不要,我就生气了啊!”阿展撅着嘴,委屈的看着我。
“^_^,那行吧!谢谢你。”
“你看你,我们都是老朋友了,干嘛说谢谢。行了,不早了,你早点回去,明天还要早起呢!”
我只好拿着东西离开,内心很是感动,如果说我最好的朋友是胡蓓蓓和杨丹,那么我最好的蓝颜知己就是阿展,他总是会默默对我好。
次日清晨,大家在校门口集合,所有人拿了行李箱,我们每个班一个巴士,整齐的排队出发,我们一班的车仍然在最前面领路,我和高众坐在一排,杨丹和胡蓓蓓坐在我们后面,大家上车后都开始补觉,只有班主任一个人拿着话筒充当导游的角色,站在前面唠叨到家,看好行李、拿好贵重物品、做好防晒和保暖措施……不等她说完,大家都开始打瞌睡。
很多人戴上耳机听歌,或者睡觉,很少有人回应老师。
一路上山路盘旋,森林茂密,植被覆盖,大概中午的时候,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大家都被眼前的山谷吸引,我们仿佛住在深山老林里面,抬头是高耸入云的大山,非常险峻,这里空气清新,简直是世外桃源。
一班和二班紧挨着,所以下车后,阿展一眼看到我,他朝我灿烂一笑,高众立刻站在我前面,挡住他的视线。
我鄙视了一眼傲慢的高众,不客气的怼他:“这位大哥,你有病吧?”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很少吵架,我心知肚明是他辅导我,我才有了如今的学习成绩,变成优等生可不容易,除了我自己默默努力,还要承受来自高众的监督和严厉打击。
还好我内心强大,即便是他常年骂我是白痴,是笨蛋,我都无感。
高众摘下墨镜,假惺惺的说:“这里紫外线太强,我帮你挡一下太阳。”
我呵呵一笑,他根本就是喜欢和阿展对着干,他讨厌阿展,所以总是拒绝我和他走的太近,如果不是为了学习,我自然很愿意走近阿展,因为他对我很好很好。
几个当地的村民前来迎接我们,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一班住在了西山脚下的一所农家院。二班穿过我们房子后面的崎岖山路,住在了我们头顶上面的农家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