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的诗会在瞬息之间没有了任何声音,静的可怕。
寿王神情有些错愕,涨红着脸站在八角亭前,半晌没说出话来!
楚老一双浑浊的双目中,精芒在慢慢消失,看着眼前这黑压压的一片人头,他的心中无限的悲凉。
站在最前头,被寿王和楚老盯着。
一个人首先绷不住了。
深吸了一口气,理直气壮地说道。
“王爷,楚老,我也想保家卫国,但家中还有八十老母,下还有三个孩子,实在是没办法拼命!”
“而且我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不会射箭,连刀都不知道该怎么挥舞,我……我就算了……”
“咱们大梁不是鼓励娶妻生子吗?”
“我多生几个孩子,将他们抚养成 人,让他们上战场,这也算是一种保家卫国了!”
“诸位。”
“我还有事,我先走了!”
“……”
这人话音落下,就犹如是引起了链锁反应一样。
众位读书人纷纷找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
“我晕血,我一见到血就会晕倒,我不能上战场,这样会害了别人!”
“但我可以多娶几个妻子,多生几个儿子,让他们长大了保家卫国!”
“我也不行……”
“我从小就身体不好,我要身体好早就从军了,迫不得已才读书的,我不行……”
“马上要考科举了,我学富五车,今年有希望中举,让我上战场是浪费,我在后方可以做更多的事!”
“……”
一个一个理由,一个一个怯懦的面孔,一个一个慌忙倒退的身影。
这些看在寿王和楚老的眼里,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刀子插 进他们的心脏。
“王爷……”
楚老心中陷入了无限的悲痛,对着身边的寿王问道,“我大梁难道已经没有希望了吗?”
“从上到下,无有敢战之心!”
“这样的读书人,即便中了举人,入了朝堂,也是主和派!”
“为什么……”
“我大梁读书人从什么时候丢了风骨,失了锐气?”
“我大梁,真的没救了吗?”
寿王沉默了。
良久之后,他才抬起头,双目灿灿的看着远处的肖凌,轻声安慰道。
“不!”
“还有救!”
“肖凌便是那颗种子,只要这次大梁胜了,他这颗种子就会生根发芽!”
“我大梁,终将还有在崛起的一天!”
“可……”
楚老满脸苦涩,“若是大同败了呢?”
“败了……”
寿王脸色难看,久久都没有出声。
“我来!”
“你们这群读书人,吃住都是我们交的税,都是大梁朝廷和我们在养着,真到了关键时刻,一个个都成了胆小鼠辈!”
“你们不去,我去!”
“王爷,楚老,在下乃是一铁匠,若有需要,可为将士们打造兵器,若不需要,我也有把子劲头!”
“上阵杀敌拼命,也没问题!”
“算我一个!”
“好!”
寿王双目亮了。
虽贵为王爷,但是见到这破冰的一幕,还是让他忍不住低吼出声,握紧了拳头!
“来人,带这位壮士前去签下名状!”
“还有我!”
“我是木匠,也能做弓弩,让我参军,我陪将士们战至最后一刻!”
“有我在,除非我死,否则我必不可能缺了将士们的弓弩和箭!”
“好!”
楚老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
“带这位壮士下去签下名状!”
“算我一个!”
“某是杀猪的,有一把子劲,也够狠,让我上战场,我想试试,杀辽人和杀猪有什么分别!”
一人大吼道!
“好!”
“壮士高义!”
“算我一个!”
“还有我……”
一时间,有了第一个人的带头,许许多多来自三教九流,没本事参加诗会,甚至连肖凌的两首爱国诗都看不懂,需要他人帮忙解释的血气汉子们纷纷怒吼。
接二连三,愿意参军的声音响起。
寿王和楚老的脸色也越来越振奋!
从这群人身上,他们看见了大梁的未来!
他们看见了希望!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诗会园内,从热火朝天的气氛逐渐缓和了下来。
几乎所有三教九流全都站出来出声,有力出力,有技巧出技巧,誓要保卫沔州!
等到人群中再也没有声音之后。
寿王和楚老又瞪了片刻,直到确定在无人站出来之后,楚老的手中被下人塞进了一份名单!
起初,楚老的面色还是非常振奋的。
但当他看见这份名单,和上面的统计结果之后。
他的脸色,瞬间难看了下来。
他剧烈的喘 息起来,握着名单的手微微颤抖,脸颊憋得通红!
“楚老,怎么了?”
寿王见到楚老状态不对,连忙出声询问。
“怎么了?”
楚老再也压不住怒火。
“王爷,你问问我大梁这群读书人到底怎么了?”
“你看看这份名单吧!”
楚老将名单递给了寿王。
“今夜报名参军的一共有三百八十一人,其中,三百七十九人乃是大字不识的杀猪匠、铁匠、木匠、农民、老卒,甚至还有女人!”
“可……”
“读书人,仅仅只有两个!”
“两个啊!”
“王爷!”
楚老痛心疾首道。
“今夜举办了诗会,主角是那些读书人,是那些风流才子,他们恣意潇洒,他们提笔挥毫,他们看不起三教九流。”
“但……这参军名单上,却没有他们!”
“何等悲哀!”
“何等可笑!”
“我大梁读书人,还有何希望?”
“……”
楚老此言落下,在场的所有人面色都难看了下来。
三教九流中人眼中满是不屑,这群读书人吃朝廷的,用百姓的,到头来……保家卫国是一点力都不想出。
只会缩在后头。
缩在他们这些被读书人瞧不起的所谓的泥腿子身后!
魏灵双拳紧握,眼中要喷出火来!
魏风脸色冰冷,铁青一片。
烟墨则是满脸苦涩地摇了摇头,似乎这一结果……她早预料了!
而肖凌,见到这似曾相识,在前世每个朝代即将灭亡时几乎都会出现的一幕,忍不住摇摇头,失望叹了一句。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
肖凌望着左右密密麻麻,人数远远比三教九流还要多的读书人,朗声道。
“大同不会败,大梁,也不需要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