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好几日,绣娘们除了吃喝几乎是不出门的。
都在赶制那批冬衣,那是为建造学院的工人们制作的衣服。
上次沈清看到他们的时候,发现他们都穿的很单薄。
故而她在私底下了解了一番,那些工人们几本都是寒门,穷苦人家出身。
过得都不是很好。
家里开销也大,几本都是上有老母,下有妻子儿女的,那时候沈清便打算给他们赶制一批冬衣。
加入了现代的元素和设计,还添加了一些难得保暖的绒毛进去,这样一来是很保暖的。
原本是打算停一段时间工,等这个寒潮过去再说。
可是柯老的意思是既然开始了,不要轻易停工,说是寓意不大好。
而且工人们也纷纷坚持不休息。
沈清便每日让苏嬷嬷去城外送食材,这样一来女人们也好制作好吃食,给那些工人。
据说现在的城外,还有一些逃难来的人,都是从北边来的,说是家里大雪灾,很多的房屋被毁坏,根本没办法住人。
手里也没什么银子,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修葺房屋。
只能来京都或者别的城,寻找亲戚投靠,等来年开春再回去上山砍树修葺房屋。
来到城外的时候,那些妇人们,还以沈清的名义给他们送了吃食,一直在接济他们。
能找到投靠亲戚的都已经去亲戚那里的,没找到或者亲戚逝世的,都全聚集在城外。
也能帮着她们做些吃食。
甚至有的人已经找到了活计。
只剩下一些老幼妇孺们,待在城外帮忙,顺便也能解决温饱。
至于住处,都是胡村长给他们提供的,住在了胡家村。
胡村长还打算等学院建好,让那些人在胡家村安家,给他们建造房屋。
沈清听到这事儿的时候,是大力支持的,还特意给村长松了些银子。
以备来日给他们建房用。
胡村长当然是不肯收着,最后还是柯老的劝说,才得以收下。
那些人没见过沈清,对于她这个大恩人,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今儿沈清便带着冬衣,紫苏和紫月架着马车到了城外。
城门前的妇人们见到沈清,纷纷围了上来。
“神医好些日子没来了,是不是最近很忙啊?”
她们如今见到沈清,比见到自己夫君还要高兴。
都好奇的围着沈清诉说这些天来的趣事。
还有工人们的进度。
甚至他们聊了什么都告诉了沈清。
那些帮忙的难民们见到妇人们口中的神医,竟然是这么一位年轻的女子,看这样子甚至都还未及笄吧?
她们眼里更多的是震惊。
都紧张的搓着手,不知所措的待在原地不动。
沈清经不住她们的热情,赶忙让紫苏先拿出给妇人们准备的冬衣。
挨个儿分发给她们。
“天呐,这个冬衣是我见过最好看的了。”
“好暖和啊,一下就不冷了。”
她们的惊叹声引来了周围路人的侧目。
“多谢神医,你对我们这么好,大恩大德该如何报答你啊。”
又两个妇人,说着说着竟然有些哽咽。
其实都知道沈清的身份,本以为沈清先前给她们免费看诊都是天大的恩惠了,没想到沈清还能记住她们,还给她们送冬衣。
她们摩挲着这料子,一看就是上好布匹和绝佳的刺绣。
“这,这竟然是蜀绣?”
有位妇人以前在大宅院里帮工,见过这种料子,都是上好的布匹啊。
她们都纷纷震惊的看向沈清道“神医大恩呐。”
都冲着沈清就要下跪,她见状上前将那领头的扶起来“都起来吧,你们为我做事,我自然是不能亏待你们,我一向是不亏待自己人的。”
自己人三个字,在她们心里如同千金,这句话在沈清这里没什么,可是在她们心里却很重。
沈清望了眼站在最后的那几个难民,穿着更是破烂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