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太后说了会儿话,静女就告辞带着仁娜回去收拾着东西,准备搬到太后宫中。
凤凰殿
毓秀和玲珑为小公主收拾着东西,静女坐在榻上和女儿叮嘱着去了太后宫中不可闯祸添麻烦之类的话,听得小公主背过去的手指头都在不耐烦的转动着,但面子上还是保持着乖巧懂事的淑女形象。
这丫头猛的不在自己身边上蹿下跳的,静女还真有点不太适应,亦有些不舍。她摸着小公主柔顺的长头发,语气略带不舍的说道:“你呀,在皇祖母的宫里,要乖乖的,尤其你皇祖母念佛时,更不要去打扰,以免冲撞咯。”
听着自家母后的话,仁娜公主乐观开朗的性格倒是冲淡了静女失落之心,也觉得这丫头对症下药这招学的很精的,应该不需要太担心,反正还有派过去的湘湘看着呢!
“母后放心吧,女儿省的。”
就在两人正说着话的时候,从太后宫中请完安的伯熤笑着走了进来,显然他已经从太后那里知道了静女的做法。
“朕的长公主在哪呢?”
看到伯熤进来,小公主欢呼的跑下去,静女迅速站起身来,诧异的说道:“怎么大汗来了,也没有人禀告臣妾呢?”
抱着小公主的伯熤宠溺的笑了笑,又看向面前的静女不在意的说道:“皇后莫怪,是朕不让毓秀她们通报的,这又不是朝堂,在皇后这里,朕不用守着那些规矩,自然些多好。”
伯熤展现出来的对自己与他人的不一样,当然是静女乐于看到的,毕竟不管心中怎样的想法,起码如今在这个宫中,他是她的倚仗。
静女端上茶来,随意问道:“大汗这是从哪里来呀?”
伯熤抱着小公主坐下,笑着回答道:“刚给母后请完安,然后就听母后说,你要把仁娜放到母后那,让她陪伴母后的事情,所以就过来看看了。”
“放到母后那,臣妾一万个放心,虽然猛然间有些空落落的,但思来想去,臣妾总觉得母后在偌大的宫殿里总会感到寂寞孤独,身边只有嬷嬷近身陪侍,大汗又忙碌政务,恐怕不能过于周全,臣妾有时处理宫务恐怕也会分身乏术,所以仁娜这丫头是不错的人选,可以为大汗您尽一份孝心。”
伯熤听得忍不住感叹:“皇后的一片孝心,母后她老人家很是感动呐!”
靠在怀里老老实实的小公主这时候说话了:“父皇,您放心,我会好好照顾皇祖母的。”
诚如太后所言,在她的孙辈之中,仁娜的地位是高于任何一位皇子的。而对于伯熤来说,也是如此。或许就算将来立了皇太子,仍然改变不了仁娜长公主在汗王心中高超的位置,毕竟当年他是带着多少的期许盼望着这个孩子的到来啊!再者,仁娜越长大,越长的像静女了,爱屋及乌,所以,对于自己的嫡长女,伯熤非常宠着爱着。
“父皇当然相信你了,你这小聪明。这样吧,都拉,带着长公主去朕的私库,只要长公主看上的,喜欢的,就送给她。”捏了捏宝贝女儿的鼻子,大气吩咐道。
“是,奴才遵命。”
“谢谢父皇,父皇万岁!”小公主向伯熤与静女开心的行完礼后,便听话的跟着侍卫长都拉去挑礼物了。
望着女儿欢快的背影,静女无奈的摇头一笑,自嘲的说道:“看大汗这么宠爱仁娜,臣妾真的是要做严母了,才能约束她。”
伯熤可不这么想:“女儿这样挺好,孩子调皮乃是天性,怎可拘着她呢!”
辩解不过眼前这女儿奴,静女调侃的说道:“算了算了,臣妾可不说了,臣妾说不过您。”
看静女的样子,伯熤反而起了逗弄之心,凑到她跟前,咬耳朵打趣的问道:“怎么?难不成我们尊贵的皇后娘娘吃醋了?”
听伯熤这么说,静女撇嘴不想理会他的打趣。忽而想到后宫大封的事情,正经的说道:“大汗,如今臣妾位居中宫,以往藩府的姐妹妹也已接了过来,臣妾列了封号名单,今日已给太后看过,并无异议,现在您要不要再最后过目一下?”
封妃的事儿,伯熤并没有太多在意,听太后已经看过了,也相信静女的能力,便大手一挥说道:“既然太后都已无异议,那朕就不需要看了,按这个名单,明日宣告吧。”
静女点点头,将名单放到桌上。
两口子正事儿谈完,伯熤盯着她不施粉黛的粉嫩脸面,亲昵的捏了捏,直到静女瞪了他一眼,才恋恋不舍放开,笑着问道:“今天听说你去了藏书阁?”
“是呀,臣妾没想到,这王庭之中竟然还有中原汉书。”当静女无意中看到中原的书籍之时,惊讶极了,她隐约记得先王是不太崇尚汉学的。
仿佛看出了静女的不解,伯熤耐心解答道:“朕的祖父是非常推崇汉制的,他大胆启用汉人,色目人,还有其他番邦人才,不拘一格,还在上京开创了汉学学堂,鼓励不同人种可通婚、通商、做官,只是这样一来便阻碍了那些世袭制的贵族们的利益,为了天下一统,祖父辛苦了半生,他是朕一直敬佩的帝王,也是朕想要学习的楷模。”
静女听着都感同身受,这其中的过程一定很辛苦:“从小臣妾在书中就看过那些为了改革,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或许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失败了,但臣妾认为,他们虽败犹荣。”
伯熤赞赏的看向静女,希冀的自言自语道:“说得好,朕也希望能与祖父一样,一统江山。”
“大汗一定可以的,臣妾相信大汗。”静女柔声鼓励道。
伯熤颇感动容,他握着静女的手,深情的说道:“只有静女能让我感到心安了。”
面对着伯熤偶尔表现出的深情告白,静女只能借调皮的眨眨眼掩饰着自己慌乱的心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侧妃舒哥,丕昭淑惠,珩璜有则,封为恪妃,居永宁殿。
侧妃姆谷,为礼璇宫,度贤礼法,封为璟妃,居景福殿。
其余小妃,皆为嫔位。望尔其秉承圣训,笃孝思进。钦此。
大正殿暖阁
伯熤与仁台烹茶煮酒议政,对于仁台,伯熤有意栽培他,并希望将来他是有能力成为人人信服的宰相一职。
伯熤笑着说道:“眼见着有一堆政务需要我们去处理。朕一直期盼着天下种族一家亲,虽然过程会很复杂艰难,但为了国家一统,朕愿意亲力亲为。”
作为汉制文化的爱好者,仁台自然一百个愿意追随:“大汗,臣定当竭尽全力,助您一臂之力。”
伯熤朗声夸赞了一声,并缓缓说道:“好样的,朕没有看错人。朕希望能为国家招揽更多优秀的人才,无论是本土草原人,还是中原人,亦或是其他番邦,朕都欢迎他们。”
说着说着正高兴的时候,却又叹了一口气:“唉,只是那些草原贵族们或许想不到这些,他们只知道掠夺,认为这样才可以征服,却不明白,越是如此野蛮粗暴,越无法收获人心,又怎么能做到江山一统呢!”
仁台见状劝慰道:“大汗放宽心,改革除旧,必须一步步来,如同登山一样,一个一个脚印才是。”
伯熤也知晓这道理,他拍了拍仁台的肩膀,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朕相信,君臣一心,定能胜天。”
帝王对自己有如此大的信任,仁台深受感动,使劲的点了点头。
“朕希望爱卿仕途顺遂,姻缘如意。”一番话引得仁台深思,心中雀跃不已。
御花园里,伯熤牵着静女,后头跟着小公主仁娜和大皇子巴特尔,只是两人都太好动,必须得由嬷嬷从旁看着点。
儿女们在一旁玩耍,伯熤与静女站在亭子里,像一对玉人似的,他们欣赏着园中芳香四溢的花朵,感到心情舒畅极了。
想到刚才路上伯熤讲给自己听的那句话,顿时崇拜的说道:“天下种族一家亲,大汗说的太好了,不知为何,臣妾听了都很是感动和热血沸腾呢!”
伯熤戏谑道:“哦?皇后也觉得朕说的不错?”
静女点头称是,坦诚说道:“北漠的弊端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了,大汗能够下定决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北漠百姓们的幸事。毕竟,百姓是最不想看到战争的,也最不希望发生战争的,还他们一个和平的时代,这真的是功德一件呐!”
拉着静女坐下,伯熤习惯性的想听一听静女的想法,于是问道:“你也自小读数万卷,不如也说说你的想法。”
静女认真的想了想,正色说道:“如今我们内忧外患,但不必感到忧虑,长生天保佑了大汗,又选择了大汗继承大统,代表着大汗是唯一能领导北漠走向繁荣,并实现江山一统的。对于内忧,来自于那些贵族们,他们把握着世袭权利,不好随意动手,既然如此,就先不要管他们,反而在这时候选拔优秀人才,特意说明不限种族,只看才能,都可入朝为官。至于外患,可先派使者议和,若谈不妥,那就两军交战定乾坤。双管齐下的统治下,臣妾想,北漠的百姓们都能感到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景象,那这人心自然而然不就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