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这边军队屡次哗变,太子在京城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去。
晋王依旧还是在处处跟他对着干,每次吩咐下去的事儿也是一拖再拖。
皇后先前病倒之后,就一直没能好全,元和帝的后宫也生了不少事儿,但那又不是太子能够管束的。
元和帝自己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每日昏沉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为了不把元和帝直接给气死,太子已经很少去找元和帝说话了。
太子每三日去见一次元和帝,除了问一问元和帝的情况,剩下的时间,父子俩都是相顾无言。
曾几何时,太子也是元和帝抱在膝上,寄予厚望的孩子,父子俩是怎么走到如今这一步的,谁都说不上来。
太子已经没有先前那么多的愤懑了,他现在满心都是疲惫。
不管是面对元和帝留下的那一大堆烂摊子,还是面对晋王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都足以让他头疼到家。
这么些年,他一直都渴望着权利,如今他之前渴望的权利都已经在手中了,他才发现那些权利其实也是捆绑着他的绳索。
朝廷军队先前面对容家军惨败的消息不可能瞒得住,朝野人心浮动得越发厉害。
太子先前还有余力去算计那些在这时候都只想着逃离的臣子,但如今已经没有那个心思了。
他们想走,他就让他们走,那样的人就算是留在朝野中,也不过是在添乱而已。
朝堂上空了六成,剩下的四成,都是愿意跟着大顺共进退的。
这么多年下来,还能够留下四成的人,太子莫名有种欣慰感。
四成臣子,还不足半数,但对于如今的大顺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
哪怕他们有些人或许当真是能力不够,太子也觉得他们比那些才能出众的臣子更为难得。
大顺走到如今,也只剩下他们还跟着在一起苦撑着。
之后大顺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其实并不难预见到,这也正是最为难得的。
从先前魏王对上容家军失败的消息传来后,太子其实心里就有数了。
哪怕他再不愿意承认,再希望大顺能够好起来,也做不到睁眼说瞎话。
如今除非是上天垂怜发生奇迹,不然这天下肯定是要易主了。
都到了这个份上,自己那拎不清的四弟还要跟着闹,太子越发无力。
就在晋王再度让人添麻烦,甚至试图染指粮草的时候,太子终于下了狠手。
羽林军如今还在太子手上,剩下的将士,基本都被魏王带走了。
晋王手中本就没有兵权,如今更是拿不出人来。
太子没有更好的法子,只能直接让人把整个晋王府围了起来。
晋王被变相软禁在了家中,总算是安生了许多。
魏王那边收到消息的时候,只觉得太子早该这般做了。
先前太子和他对阵的时候,可没见心慈手软过,对待另外其他几个兄弟,倒是要犹豫很多。
安王就算了,起码还是能够看得清形式的,可像是晋王那般纯粹找死的,早就不该还一直容忍他一直蹦跶。
虽然不曾酿成什么大错,但也添了不少麻烦。
先前粮草到得迟了点,军营里就闹得更加厉害了。
魏王还是第一次觉得带兵打仗原来是这么难的一件事儿,当初他带兵剿匪的时候,当真就只需要考虑带兵的问题。
如今可就不一样了,除了带兵打仗,还得整顿军营,防止那些有异心之人趁机煽风点火。
军营内的势力错综复杂,以方便是因为他强征的缘故,一方面则是以前就埋下的隐患。
这么多年过去,不管是哪一处军营,其实都算不上是完全属于朝廷的。
朝廷供养的将士,不完全是朝廷的人,说来本就是讽刺到家了。
世家一直汲汲营营,每个军营里边都有世家的影子,他如今带着的京畿大营尤其严重。
不幸中的万幸,如今朝廷颓势明显,军营里这些人,几乎也能够算得上是被其他世家给放弃的。
他们都没有退路可走,只能够选择跟着朝廷。
一旦朝廷倒了,他们身后的世家可不会再度接纳他们。
甚至可能连他们的世家,到时候都不一定还能存在。
皮将不存毛将焉附,这道理实在浅显得很。
因此,先前最为不服管教的那群人,如今反而是最为听话的。
后来加入的那些人,反倒是成了最大的麻烦。
尤其是德曲城那些将士,他们闹得比先前在奉天城时强征的那些人还要厉害。
他们本就出身行伍,比其奉天城那些临时强征凑数的,要厉害不少。
而且德曲那边如今已经基本安定下来了,他们若是这时候选择回头,容家军说不定还能睁只眼闭只眼放过他们。
可若是负隅顽抗,那等着他们的就只能够是死路一条。
明摆着在他们面前有一条生路在等着他们,他们怎么可能会愿意去选择一条必死之路。
奉天城那些人闹得也厉害,但他们没有德曲城那些人的凝聚力,恩威并施下来,还是动摇了不少。
只有德曲城的人是油盐不进,甚至还有人想用徐康的性命当做投名状。
徐康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从德曲带出来的这些人,本是指望他们能够成为自己的护身符,没想到如今却恰恰想法,成了夺命的刀。
德曲的人闹得厉害,幸而他们还只是少数存在,暂时朝廷军队其他人还是能够压得住的。
但若是军营彻底哗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魏王深知自己这边其实并没有休整好,但他也知道自己这边不可能安生休整下去了。
若是再这么继续休整下去,等待他的将不是理顺的军营,而是造反的军营。
现在唯有让他们的目光都放在容家军身上,才有可能争取到一线生机。
宁双那边情况并不算多么麻烦,最多就是那些世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添了麻烦而已。
魏王深知,他这边没法安生休整,那自然也不能够放任容家军他们好生休整。
当初王广义的那些手下,容家军也重新收留了很多。
两场仗打下来,容家军那边的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稍微增加了一点。
反观自己这边,一直麻烦事儿不断,人也没法补充,先前是多少人,现在还是差不多的。
魏王不是没有想过再次强征,可也得有人才能让他强征。
北边是最早乱起来的,那些百姓们为了逃难,也为了逃避朝廷和其他势力强行让他们打仗,早就四散着跑了。
如今的北方,说是十室九空也不为过。
就算是他一再更换年龄的门槛,还是寻不着什么人了。
青壮年都找不着了,只剩下一些年老体弱的,跟着也是麻烦。
打到如今这个地步,魏王心里也难受得很。
当时他从太子手中接过这个重担的时候,就曾经想到过会有多么艰难。
但是任由他再怎么想象,也没想到事情能够艰难到这个地步。
曾经如指臂使的军队,如今完全不听指令。
本来朝廷的军队就难以比得过容盛手下身经百战的边军,如今还人心不齐,希望越发渺茫。
容家军那边收到消息,魏王带着军队朝宁双这边靠过来了,他们打的什么主意,一目了然。
先前魏王休整的时候,容家军安排的人就在军营中煽风点火,让他们没法安生。
魏王那边没法好好整顿,干脆就选择了破釜沉舟。
他往这边来,那么整个容家军很快就要迎来一场硬仗了。
魏王和容家军这边的人如今都是相差无几,容家军这边胜算更大。
但最为麻烦的,就是如今宁双之内那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须得放着那些世家背后捅刀子。
如今留下的这些世家,都是风吹两边倒的典型。
能够开城门迎接容家军进入宁双,自然也能够打开城门把朝廷军队迎进来。
毕竟这么多年他们都是在跟朝廷打交道,朝廷的人他们应付起来,比对付容盛要有把握很多。
容盛这便是二话不说就直接让人动手,主打一个眼里容不得沙子。
容家军进入宁双之后,对于那些百姓们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儿,但对于宁双的大小世家来说可不是。
突然换了天,他们都得学着暂避锋芒。
横行霸道了这么多年,突然之间就变得束手束脚的,落差也着实不小。
如果有机会能够重新回到先前呼风唤雨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够拒绝得了。
魏王来这么一手,宁双城内的氛围也紧张了很多,那些先前四处凑热闹的百姓们,也少了很多,整个街道上一下子就冷清了不少。
如今很有可能战事再起,事关到自己自己的性命,那些人也没空去管别人的家长里短了。
见没人再盯着自己,徐熙韵也终于是能够松一口气了。
那些人若是再接着死盯着她,她都担心徐母什么时候就顶不住爷爷的压力,在那些歪瓜裂枣中给她挑一个。
真要她嫁给那些人,那还不如直接杀了她。
其他人瞧见的都是可能要到来的战乱,但徐熙韵瞧见的可不是这些。
对于她来说,只能是机会快要来了。
属于她的,能够得到钟离修的机会,马上就近在咫尺了。
眼瞧着就要打起来了,不管是舒明蓁还是陆珏,对徐熙韵那边的关注都变得少了很多,以至于差点当真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