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峰怒视着赵思源,他没想到,赵思源说的银子竟然是借了舒武家的。
他那个弟弟他还不清楚吗,哪来的三百两银子能借出去给人。
身为亲兄弟,他太清楚舒武的本事了。
如果不是舒明蓁突然开了窍,他一辈子都不可能攒够三百两银子。
先前他还以为那三百两银子是赵思源散碎借的,没想到竟然是一户人家的。
最重要的,竟然是舒武家的!
舒武家拿不出三百两银子,他比谁都清楚,那三百两银子赵思源到底是拿去做什么了,还说不准。
舒峰暗恨,自己那时也是被气昏了头,竟然忘了大厅银钱到底是赵思源借了谁的。
现在倒好,被赵思源这小崽子又摆了一道。
这就是他看好的女婿,可当真是个好女婿。
“赵思源,你说,你说那三百两银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舒芳和她丈夫原本见状不对还想跟着劝劝,但一听舒峰说起三百两银子,立马就歇了心思。
三百两银子对于他们这样普通的人家来说,要攒大半辈子呢。
舒芳的丈夫甚至心里隐隐还有些不满,三百两银子,说给另外一个女婿就给另外一个女婿了,他这么多年倒是没见过几个铜板。
他觉得舒峰一家子心未免太偏了些,但他也没蠢到这个当口说话。
反正这事儿是发生了,他以后要是有什么事儿找上门来,岳家要是推脱的话,他也有说头。
赵思源脸色变得很难看,他下意识瞪向舒兰,舒兰有些不自在的避开他的目光。
舒兰原本以为没多大的事儿,只是抱怨一二而已。
现在见家里人都这么生气,她才意识到自己坏事儿了。
她原只想着娘家人能替她出口气,骂上赵思源两句而已。
毕竟当初她孩子没了那么大的事儿,她爹娘也只劝自己忍着。
想到这,舒兰又觉得分外讽刺。
亲外孙没了抬抬手就过去了,三百两银子倒是气成这个样子。
赵思源不说话,舒峰越发恼火。
他先前不觉得这门亲事有什么不好,如今看来,这赵思源竟然还有向着舒武一家的心。
倒是他看走了眼,没想到这赵思源竟然还当真残存了那么点良心。
只是那点良心用在舒武身上,他就觉得膈应。
王氏见赵思源不开口解释,连忙添柴加火。
当初那三百两银子,她到现在气还不顺着呢!
更何况,也是因为这三百两银子,她爹把铺子直接给了她儿子,舒峰甩了许久的脸子,现在还没好。
“他那银子来的本就不好,以前郑家给过蓁丫头一块玉佩不是用来当信物了么,让他给当了!”
“那时退亲的时候拿不出信物,只能被人家逼着签了欠条!”
一大家子一听竟然是这么一回事,一个个的面色都更加难看。
尤其是王老头,他正抱着曾外孙逗弄,原本不想搭理舒峰和赵思源。
不管那钱是借了谁的,在王老头眼里都一样,借钱去青楼,怎么也不可能是个好东西。
一听那三百两还不是借的,竟然是当了从前未过门妻子的东西,他就更加觉得赵思源没种。
他这个算计了大半辈子的女婿,在自己女婿的事上也被摆了一道。
在王老头眼里,这又何尝算不得一报还一报。
舒峰面色铁青,气得连话都说不上来了。
王氏见状,才意识到自己方才的话太冲动了些。
她虽然确实是看赵思源不顺眼,但也不想把舒峰气出个好歹来。
尤其先前陈氏病了之后,她就担心舒峰也会病。
她特地去找大夫打听过,这样的病症好像是越容易动怒越病得严重。
一家子难得见舒峰气成这个样子,除了舒芳丈夫心里隐隐有些幸灾乐祸以外,所有人连忙上前劝慰。
王老头倒是坐在那没动,还在逗弄着怀里的小曾孙。
依他看,赵思源那点破事儿今天闹成这样,都是活该。
他那个好女婿也不想想,赵思源要真是什么好东西,当初怎么可能在没退亲是又和舒兰搅和在一起。
也就是舒兰蠢,才那么容易上当。
若是他女儿……算了,他女儿也是个蠢的,从前就被舒峰耍得团团转。
舒峰缓过劲来,实在是觉得赵思源怎么看怎么碍眼,竟然不顾还在过年期间,就直接把上门拜年的女婿给赶出了门。
他在赶人的时候没顾上舒兰,回屋后见舒兰还坐在那,又是一通好骂。
哪怕是天寒地冻的时候,那些爱出来混的人依旧还是会变着法出门。
舒兰家正月里就把上门拜年的女婿往外赶,闹出来的动静可不小,街坊邻居都出来看好戏了。
舒峰也是气疯了,完全不搭理那些擎等着看戏的邻居,直接把女儿女婿都关在了门外。
王老头这些年除了铺子里的事儿以外,其实已经不大说得上话了。
若是他说的话能算,他当初就不可能同意舒兰和赵思源混在一起。
他那个女儿自己识人不清就算了,竟然还不好好教教她女儿。
舒峰家的闹剧许多人都看见了,那些人出门拜年的时候往外一说,半个镇子都知道这事儿了。
虽然不知道舒峰为何正月就把人赶出了门,但也看了场热闹。
舒峰家里正月初二闹出来的笑话,舒明蓁第二日就知道了。
那些邻居可能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可那些乞儿混混总是把他叫骂的话都学了下来。
舒明蓁一听那些话,就知道还是那三百两的银子的事。
当日赵思源上门去借那三百两银子的时候,她就知道知道这事。
她之所以没让人使绊子,可不是为了那三百两银子。
三百两银子不算什么,她要的是给两家人之间埋下祸根。
舒兰的事纵使是已经让两家都不满意,但还不够。
对于舒峰来说,舒兰是他的女儿,但他心里女儿并不重要,可为了能得到的利益,他不会放弃舒兰。
只有让舒峰放弃舒兰,那时候舒兰才是最孤立无援的。
原主长眠在乍暖还寒时的河水里,她非要让舒兰和赵思源比那时候的原主更加无助不可。
舒峰当年和舒强一起毁了舒武的机会,这些舒明蓁统统都给记着呢。
三百两的损失,只不过是开始而已。
依照赵思源的本事,那三百两近些年是还不上的,舒明蓁也不可能让他有还上的机会。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真正免费的,包括教训。
舒兰和赵思源被舒峰赶出家门,所有邻居都在看热闹,那时候,赵思源恨不得把他们都杀了。
赵思源不觉得把原主的玉佩当了有什么问题,也不觉得自己借钱还要处处隐瞒有什么问题。
在他眼中,有问题的只有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赵思源这次可算是丢脸丢到了家,还不到上元节,他那点事儿就大半个镇子都知道了。
当初他成亲的时候,没有叫上一个同窗,哪怕是平日走的比较近的也没有叫上。
他私心里,还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和舒兰已经成亲的事。
书院里那些人真正知道赵思源已经成亲,还是舒兰去书院寻他的时候。
自打知道他成亲之后,先前那些爱叫上他一起去青楼的人都很少喊上他一起了。
虽然妻妾成群是常态,但都是读书识礼的,多数人心中自有一杆秤。
因着风雪大了不便出门,过年时都没有往年热闹,上门拜年的人也少了许多。
平时走动得不勤的,干脆就免了上门拜年。
这是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也没有人会因此在背后介意。
钟离修也把京中的消息递给了舒明蓁,若非京中有人在,消息要传过来还需要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