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馨带他们假扮小和尚去化缘,也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主要是让他们发散思维,而不是人都快饿死了,还在那什么都不干,三天饿九顿。
人体一旦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补充,脑袋都会变迟钝,甚至会罢工。
就好比李素馨带着他们吃饱了几天,他们的思维都活跃了很多,不像一开始那样死气沉沉的。
“好了,怎么去装成云游的僧人去化缘,你们已经出师了,不用我再跟着了。”李素馨见他们已经适应了扮演的角色后,便决定让他们不在自己的带领下去化缘。
梁叔衡他们也是挺感激对方的,至少他们这些天能吃饱穿暖了,不用再忍冻挨饿。
李素馨也不是白教他们的,这些天让他们几个找来不少木板,给她在破庙旁边搭建了个小木屋。
小木屋里面铺上干草,然后再在干草上铺上麻布,就是李素馨睡的床了。
他们这些小乞丐,见李素馨不跟着他们一起去,不少人此时心里有些没底。
梁叔衡倒是觉得这是个该他表现的机会,这些天,自己手底下的这些小乞丐都以李素馨马首是瞻。
他这个当他们大哥的,反而有些可有可无了。
他年纪比对方大一岁多,无论是见识,还是能耐,又或者学识,完全被小女娃模样的李素馨给碾压。
一开始他们这个小团体,梁叔衡由于读过两年书,一直都有着一份优越感。
自从遇到了李素馨,他才明白什么才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个道理。
他以前从来没想过,有人能够在这么小的年纪里,这么厉害和聪明。
这些天,李素馨不只是教他们表面假扮小和尚,还教他们做道具。
比如找来合适的木棍削珠子、打磨、钻孔、串绳、刷桐油、做旧等,就这样他们有了属于他们的佛珠道具。
之后还教他们做木鱼法器,这个就比较麻烦一点,只是化缘的话,基本用不上,主要是有备无患。
梁叔衡有时甚至认为,准备这么齐全,是不是他们真成了和尚。
而李素馨的解释就是很简单,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到以假乱真。
和尚剃光头,他们也是剃光头。
和尚能念经,懂佛法。
他们也能念经,懂佛法。
和尚有佛珠,他们也有佛珠。
和尚会敲木鱼,他们也能敲。
既然这样,那他们为什么不能是和尚?
其实南月国的和尚,自六王子登基之后,实行的政策,是要有朝廷发放的度牒,受朝廷管控的。
没有度牒的和尚在南月国通通都是假和尚,毕竟南月王的一系列改革,其中就包括整改寺庙。
毕竟这些寺庙不从事生产,不用交税,还占有大量的土地田产,更过分的是一个个富的流油。
不少贪官污吏,以捐赠香火钱的名义,偷偷把钱存到这些寺庙里。
这个南月国六王子登基成为南月王,作为天生圣人,也就是穿越者之一,自然知道那些弯弯绕绕。
他也不会操之过急,防止狗急跳墙。
而且不少寺庙都有武僧,特别这个世界也有少林寺这种武林门派。
度牒也只是南月王准备对寺庙下手的第一步,主要还是为了增加人口和税收。
如果人人为了逃税,去了寺庙出家当和尚,当了和尚又不能结婚生娃,就算能结婚生娃,不从事生产,不纳税,那他们南月国还有什么希望。
南月国的建设和发展,粮食生产,还有对外征战,守卫边关等等,哪个不需要大量的人口支持。
李素馨也是慢慢才了解到南月国的这些政策,不过只要他们装得像,不被举报,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被官府的人盘查他们是不是真的和尚,有没有朝廷发放的度牒。
当然,李素馨想要弄度牒,只要找上流网,也不是弄不到。
但她又不是真想当和尚,没事去弄个度牒干什么?
她最擅长的应该是行医才对,打发了梁叔衡他们之后,她便背起一个自己做的药箱,当起了一名小医童。
当然,她也不治病救人,不说她的年纪能不能让人信服。
最主要的是给人看病,看好了,对方觉得是应该,看不好,会觉得她小小年纪学艺未精就出来祸害人。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先生早就带她见识过了,所以当一名兽医,给牛羊猪,鸡鸭鹅这些看病是最好的。
看好了,可以适当收取一定费用,看不好就赔钱加餐,顺便能用来练手,精进医术,甚至能用来试药,算是一举多得。
当然给人治病,是看缘分的,因为人也是兽,兽医能给人看病也没什么奇怪的。
这些天,李素馨假扮成云游小僧化缘,游走了城外不少的庄子,还有一些村镇,自然了解到不少信息。
哪家的牛羊猪,还有鸡鸭鹅生病了,她自然一清二楚。
李素馨还弄了个白帆,白帆上写着兽医两个大字,兽医下面还写着专业医治牲畜,治不好不收钱。
就这样,李素馨背着药箱,举着写着兽医的帆,开始走街串巷地去给牲畜治病。
一开始看到她这么一个小孩哥,都是表示怀疑态度的。
即使她加厚鞋底,给自己垫好了些,最多也就一般小孩六七岁那般高。
如果不是她写了治不好不收钱,也不会有人愿意让他去治。
李素馨也知道,万事开头难。
她现在只需要打响名气,到时候一传十,十传百,那些人为了家里的牲畜,还不想尽办法来找她。
李素馨虽然医术上,可能已经跟李一生不相上下,但临床经验这些,相比较李一生还是欠缺很多的。
即使在山上,有很多牲畜给她练手,但山上的牲畜被她养得很好,很少有得病的。
更多的时候,是她把牲畜弄病,然后她再治。
下毒也是,给牲畜下毒,然后她再配制解药。
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李素馨才想自己独自下山,去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例,然后丰富自己的经验和阅历。
李一生能教给她的,远没有她亲自去认识去见识来的深刻,很多东西靠说,是说不清楚的,得通过不断的实践,还有试错,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