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和徐望指的自然是飞舟,吴桐前前后后一共为李朔提供了12艘飞舟,此后就没有再提供过了。
不过这12艘飞舟对秦军来说决定是杀手锏,因为飞舟只在3年前的战争中使用过去,所以在场的这些大臣们多数都只是听说而没有实际见识过。
李朔为了提高众臣的信心,直接中断了会议带着众人来到了飞舟部队的基地。
为了给众臣直观的映像,李朔思考一番指环王,带着众臣登上了一艘飞舟,并乘坐飞舟到了越京城上,巡视了一番。
越京守军对飞舟的到来及其恐慌,慌乱之中,集中了各种远程武器对飞舟一顿攻击,但效果却及其微弱。
在见识了飞舟的威力之后,众臣逐渐开始偏向东进战略。毕竟东进战略如果成功的话,对秦军上下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一统天下的难度也将大大降低。
李朔这边终于定下了战略方向时,因为飞舟降临而引起的动乱才刚刚开始。
在越皇在经历过飞舟降临之事后,越来越感觉到越京的安全性实在太差了,而且距离秦军也实在太近了。
第二日在越皇的指示之下,一名大臣在朝会上,提出了迁都的意见。在此之前每当有人提出迁都意见时,总会引来群臣的反对。
出乎越皇意外的是,这一次这名大臣在提出迁都意见之后,群臣在沉默了半响之后,居然纷纷表示了支持。
看来飞舟的这次降临不但震慑住了越皇,越国上下的大臣们也被震慑住了。
从大臣提出迁都意见,到越皇下令正式迁都的命令不过只用了一个时辰时间,在这一事情上,越国朝堂难得的体现了一次高效。
迁都命令下达之后,越皇一刻钟都等不了,在当天晚上,他就带着皇太后与皇后一行人先行出了越京,前往旧都西京。只留下太子进行监国。
越皇的迁都一下子就让夏王感觉到压力陡增。迫于无奈之下,夏王最终与徐王结成了同盟。
不过不管是越皇还是夏徐联盟此刻都不敢轻易开战,双方都担心一旦自身的实力被削弱就会被秦军一口给吞了。
……
秦军这边在制定好东进战略之后,就开始全力发展起水军来。飞舟虽强,但每次出动消耗的灵石同样也是海量的,想要最终征服琉球国,还是要借助普通的水军。
经过两年的建设秦军水军已经扩张到10万余人,各式战船的数量也已经达到了足足400余艘。
在将帅这方面秦军也总算是补足了短板。夏侯瑾轩与南宫博裕两人都已经突破了元神境。
徐望与李青两人都已经突破了结丹中期,而李朔自己也已经突破了结丹初期。
除此之外在吴桐的调教之下,原本神龙教的长老之一黑虎也正式加入了秦军。
此时出兵琉球国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时机来的非常快,正当李朔为用什么理由出兵琉球国是,琉球国自己把借口送到了李朔手上。
半个月前,秦军一只捕鱼船,在两国交界海域,被琉球国水军给抢劫了,本来被抢劫了问题也不大,大海茫茫只要做好灭口工作就行了。
那知道琉球国水军办事实在是太马虎了,居然让两人渔船上的水手,躲在船底影藏了过去。
当两名水手,历尽千辛万苦逃回鹿儿岛之后,秦军上下都是一片哗然。纷纷请战。
李朔造例向琉球国发出了一道国书,要求琉球国天皇向死难家属道歉,并做出赔偿。
琉球国皇帝自然是对此嗤之以鼻,不但没有接受李朔的条件,反到把使者羞辱了一番。
不作死就不会死,在此次之后,李朔一边照会了夜郎国,一面调集军队准备进攻琉球国。
夜郎国原本有意进行调停的,但在知道琉球国皇帝的作死行为之后,也不由沉默了下来,显然对此次秦军的行动采用了默认的态度。
成功的让夜郎国默认此次行动之后,李朔以徐望为主帅,夏侯瑾轩与南宫博裕为副帅的远征军也组建完毕。
三日后20万秦军浩浩荡荡的杀奔琉球国而去。
琉球国上下此时仍然处于莺歌燕舞之中,对秦军的威胁完全不以为然。
前线的琉球国各级将领请求增加物资,准备大战的请求都被琉球皇帝束之高阁了,在他的心中大海就是琉球国天然的屏障。
当年的越国曾经三次攻打琉球国都被轻易击败,在琉球国天皇的心中现如今仅仅是越国国内一介诸侯的秦军,如何敢太岁头上动土。
正是这样的马虎大意,给了秦军最好的机会,直到秦军杀到赤坎城下时,琉球国才知道秦军向自己宣战了。
因为事起仓促原本号称琉球国第一要塞的赤坎城仅仅抵抗了三个时辰就落入了秦军的手中。
随后源源不断的秦军陆军在水军的掩护之下登录了琉球国本土。当琉球国反应过来时12万秦军已经完成了登陆行动。
琉球国皇帝此时倒也并不惊恐,因为琉球国一直远离战争因此实力并不弱小,全国上下人口足足有3000万,常备陆军虽说只有20万,但预备军团却有足足百万之众。
在得知了秦军的详细情报之后,琉球国皇帝下达了全国动员令,仅仅三日时间,在琉球首都京都附近就聚集起了10万预备军,在加上原本京都附近的10万常备军。仅仅京都就拥有了20万陆军。
在经过一番整顿之后,琉球国以皇太子为统帅,从京都调集了8万常备军,8万预备军共16万军队,号称三十万。浩浩荡荡的向赤坎城杀来。
与此同时,10万琉球国水军也开始集结准备袭击秦军水军。
琉球国的行动并没有出乎徐望的计划,徐望在与夏侯瑾轩、南宫博裕商议之后决定,依靠赤坎城与琉球国大军进行一场会战。
至于琉球国水军则交给南宫博裕负责处理。
半个月后,琉球国大军终于出现在了秦军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