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之时房万彻是非常反对的。但大周朝的内政人才奇缺,特别是东域岛链上的内政人才更缺少。很多地方都是兼职,有些官员还要充任学院导师。
在程起的劝说之下,房万彻才勉强同意了这个方策。也就有了把内政学院临充用为改造营地。然后又建立了周密的考核升迁制度,以筛选出那些意志不坚之人。
学院的条件还是不错,白天进行军事训练,晚上便组织他们学习。他们这些人很快就熟悉了大周朝的内政体系,先是好奇,然后就被这种体系给吸引住了。
一个月的军事训练之后,他们开始正式的学习。这一个月的训练已经让他们有了很强的服从意识,都认真地执行学院的命令,也尊重他们的年轻导师们。
学习的是内政处理方策,新释义的儒门经典,还有大周朝的律法系统。对于这些大夏的老官员来说,接受起来非常快。一切都已步入正轨。
他们也将接受三个方面的考试。在内政处理上出色的将出任地方小吏,对新释义的儒门经典有建树的,将进入各级学院当导师。对大周朝律法精通的,便可进入律法三部的下属机构任职。
受到大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影响,大夏国全境进入冬旱。已是隆冬,却只穿着单衣即可。数月没有降雨,地面已然干裂,草木枯萎。
冬季作物也提前成熟,不管是百姓还是各大势力,都意识到他们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天灾。就收粮食入仓之后,各大势力便开始盘剥百姓存贮粮食,以备应对大灾。
百姓怨声载道,东南沿海之地红莲圣教又开始活动起来。明教也在暗中扩大影响力,甚至开始向宗门和封地中渗透。
不少百姓受不了这宗门和封地主的盘剥,秘密加入红莲圣教和明教。天师教也开始再向越、楚两州渗透,齐州、翼州两地的绿林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大。
百姓自建武装护卫乡里,对抗封地军和宗门的护宗军。明教控制着秦晋之地,绿林义军控制着翼、齐两州,红莲圣教控制着苏、福之地,天师教控制着楚、越两州。真阳仙宗控制了蜀州大部。
古九州中除了中州之外,已经被各方势力瓜分。至于矮人、兽人和黑暗大军,受不了明教、绿林义军的袭扰,他们开始驱逐辖区内的百姓。
由军队开荒种地自足自给,三四千万人而已。他们也不担心粮草不足,尽可从大商国获取粮食。再说天地灵气越来越充沛,修士们的修为可谓是一日千里,对食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少,对丹药的需求越来越大。
年初,第三次灵气喷发到来。整个天地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又一次大地震覆盖整个祖界。大夏的古九州之地便有数千计的火山喷发,天空都变得灰蒙蒙的。
南域震动,东海深处也发生了震动,北域寒流再一次南下,西方大沟壑发生异象。引发强烈的对流天气,各地飓风频发。
也幸亏伏瑞的三系势力准备充分,百姓也掌握了应对这种极端天气的方法。几乎都选择了防震民房和穴居的方式,人口损失并不是很大。
因为对大夏之外的区域影响力不足,矮人、兽人和西方诸国的人口却在灾难之中又折损了半成,这也是他们在大夏之外诸地的经略起了一些作用。否则折损的人口将会更多。
一是他们能影响或控制的人口,他们已经能组织并传授抗灾之术。二是,他们传授了修仙之术,普通百姓也拥有一些修为,抵抗灾难的能力也变强了不少。
正在佛光秘境之中闭关的伏瑞突然气势再一次攀升,随着他对道纹的领悟越来越深,丹田之中凝聚出一片大陆。
这片大陆就如同祖界一样,天空之中便是星空,只是少了日月。令他不解的是,这片大陆是方整的,大陆周围和大陆之下却是一片混沌。因为少了日月,自然无法推演出星辰运行的轨迹。
总感觉到大星辰周天决缺少了一些什么。他甚至怀疑司徒焕并没有把完整的大星辰周天决传授给他。然而这便宜师尊要保留一些,他也无可奈何。
识海在发生变化,伏瑞的身影出现在识海之中。大周天星辰之力仍然封印着那紫阳仙宗弟子留下来的分神。
伏瑞不停地结出手印,那束缚之力越来越强。那人发出尖叫:“求你放开我,我马上离开你的识海!”
“迟了。”伏瑞淡然地说道,仍然没有停下凝结手印。突然大周天星辰之中伸出道道白线,把那道灵识包裹成茧状。
“哼,只要你踏入仙界,我的本体便能寻得你的位置......”那分神还没有说完便尖叫起来:“别......求你饶了我吧......”
这道分神对于伏瑞来说永远是巨大的威胁,一直在想着如何一劳永逸地解决他。最近他想了一办法。他模拟出矿脉中的道纹,开始汲取分神之中的能量来蕴养着他自己的识海。
无数的灵魂之力被空中的星辰汲取,星辰缓缓地变得明亮起来。气势再一次攀升,星辰汲取的能量开始反哺到他的灵魂体上。
灵魂体越来越凝实,可以慢慢地看清楚五官。然后活脱脱地就是另一个伏瑞。金丹期便是丹田结丹,化神境便是识海结婴。
归元境就是元婴出窍。要想做到元婴出窍,这元婴必须要修炼至大成方可。那伏瑞小人仰天哈哈大笑起来,外界出现大量的絮状物,然后进入识海被小伏瑞吸取。
那小伏瑞汲取了足够的絮状物后,然后划开星空出现在了山洞之中。马上便有更多的絮状物包裹着小伏瑞。良久,小伏瑞又没入伏瑞的眉心,出现在了识海之中。
身上攀升的气势也慢慢地散去。他已进入归元境一阶。突破是双重的,先是金丹变得更强,代表着灵气到了巅峰。然后是识海发生变化,结婴能够出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