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云回到自己房间后,从储物袋中取出院长姬鸿给的平板,点开了电子书架,将《剑器行》打开,入篇便是——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随后,一套图画出现在下方页面,画面精美绝伦,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这些画作仿佛拥有生命一般,散发出无尽的活力与灵动气息,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触摸。
画中的女子宛如仙子下凡,气质高雅,超凡脱俗。
她身着一袭飘逸的舞衣,舞姿矫健轻盈,手中紧握着一柄锋利的长剑。
随着她的舞动,剑身闪烁着寒光,令人胆寒。
她的动作轻盈而优雅,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
她的步伐轻盈,身体灵活,每一个转身和跳跃都显得那么自然而流畅。她的剑法更是灵动多变,时而如游龙穿梭于云雾之间,时而如飞鸟翱翔于天际之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每一剑挥出都带着凌厉的气势,却又不失柔美之韵,刚柔并济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在她的剑舞之中,似乎蕴含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那是对剑术的热爱,也是对理想的追求。
而在图录翻尽后,出现了作者的名字——吴道子
杨明云看着眼前的画卷,心中一动。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他一眼便认出,画中的女子正是传说中的公孙大娘。
在穿越前读本科时,他也曾见过这幅图,但那时的画像并没有现在这般传神。
公孙氏,人称公孙大娘,乃是开元盛世时期的唐宫第一舞人,其名不详,以擅长舞剑器而闻名天下。
她的舞姿轻盈优美,仿佛仙子下凡,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她的剑器舞更是一绝,舞动起来如行云流水,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公孙大娘在民间献艺时,场面壮观,观者如山,人潮涌动。
人们纷纷赶来观看她的表演,被她那精湛绝伦的剑器舞所折服。
后来,她应宫廷之邀进行表演,更是让所有人为之倾倒。
从此,她的名声大噪,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舞者之一。
她所跳的剑器舞风靡一时,不仅在传统剑舞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还创造出了许多独特的《剑器》舞,如《西河剑器》和《剑器浑脱》等。
这些舞蹈动作优美,节奏明快,深受观众喜爱。
然而,世事无常,人生如梦。
尽管公孙大娘有着盛唐第一的高超技艺,但命运多舛,最终还是流落江湖,孤独终老。
她的一生,如同烟花般绚烂而短暂,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叹息。
杨明云叹了口气,心中暗自思忖:“那只是我前世记忆中的公孙大娘,在这个世界里,她或许会成为一个举世无双的剑修吧。”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位公孙大娘在这个世界的命运将会如何。
不知为何,杨明云感到一阵困倦袭来,于是他将平板小心翼翼地放置一旁,决定等到明天再继续修炼此剑法。
随后,他关掉了灯光,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杨明云的脸上,他缓缓地睁开了朦胧的双眼。
就在这时,房间外传来了轻微的敲门声,原来是林平安来了。
林平安似乎察觉到了杨明云已经醒来,便轻声呼唤道:“阿云,起来了吗?一起吃早饭啦!”
杨明云和林平安享用着林平安精心熬制的美味灵食粥,然后林平安告诉他自己今天要和项举一同去参加导师组织的狩猎活动。
杨明云点头表示理解,并祝愿他们收获满满。
送别了林平安之后,杨明云回到了院子里,拿出院长给他的平板电脑,轻点屏幕,打开了其中的《剑器行》文档。
开篇映入眼帘的便是杜甫所著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公孙大娘舞剑时的壮丽场景。
接着,他翻到后面,看到了吴道子绘制的舞剑图,画面中人物翩翩起舞,仿佛跃然纸上。
画圣吴道子,前世身为美术生的杨明云对这个人自然不陌生,因为他可是民间传统画派的创始人。
而在此世,杨明云坚信他也是能够以画道通神的大能者。
吴道子的这几幅舞剑图,将公孙大娘的剑势、剑姿、剑招完美地拓印其中,让杨明云不禁心生向往。
看着诗圣杜甫的诗句,再加上画圣吴道子的画作,杨明云仿佛置身于开元盛世之中。
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容貌绝佳的女子,人们都称她为公孙大娘。
她的剑舞技艺堪称一绝,舞动时剑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惊动了周围的所有人。
观看她剑舞的人多如万里重山一般,数不胜数,每个人都被她的舞姿所震撼。
天地也因为她的剑舞而长久地低沉、昂扬,仿佛与她的剑舞融为一体。
她的动作矫健敏捷,如同后羿射下九日那样气势磅礴,让人惊叹不已;又像众神驾驭飞龙般矫健灵活,令人目不暇接。
起舞时如雷霆般威猛有力,每一剑都带着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威严,让人不禁为之倾倒;收起时又如江海般平静清澈,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可谓之“踏舞应雷霆而歌,剑起随江河而动。”
杨明云将其由二阶万塑之泥构成的长剑燃犀取出,不由得随着公孙大娘的剑招舞了起来。
他仿佛化身为公孙大娘,在庭院中翩翩起舞。
剑刃划过空气,发出清脆的声响,犹如天籁。渐渐地,杨明云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他的心境越发空灵,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一招一式之间,也隐约有了风雷之势,江海之静。动则忽如风雷,静则如江海平稳。
此可谓“来如雷霆,罢如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