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浮生戏剧社里倒是没什么特别的事发生。
韩儒伶忙着联系高校和企事业为复排的《痴梦》找演出的出口,麦蕊和阿乌他们则忙着在杜晟鞍的指导下精益求精地把角色和剧情演好。
临近晌午的时候,韩儒伶接到了一个电话。
“你好,请问是韩儒伶社长吗?”对方客气道。
“你好,我是韩儒伶。”
“这边是鹭江学院,之前收到您发过来的潮剧表演合作邀请,我们这边看了,挺好的,想和您聊下细节的问题。”
韩儒伶心头一喜。上周把表演合作邀请函电做好,照着前期找回来的高校和企业外联联系方式一一发了出去,等了一周都不见回复,今天终于有个回信儿的了。
“好的,您想具体了解些什么?”韩儒伶问道。
“这样,您看能不能约个时间到我们学院里来,咱们当面聊聊,毕竟电话里说不大清楚。”
“没问题!大概什么时候方向,我直接带资料过去。”
“今天下午三点钟可以吗?我们负责人刚好有时间。”
“可以的!麻烦把地址给我一下。”
……
下午三点,韩儒伶在鹭江学院的会议室里与学院方的负责人详谈了复排剧目《痴梦》等剧的情况,还将排练彩排时的部分视频展示了出来。
不得不说,如今的这出剧目较之以前水平着实提升了不少,尤其是近期帮声和乐团的加入,更是极大地将潮剧艺术中的各式精髓融合了进来,于院方代表而言,大多有眼前一亮的效果。
“浮生戏剧社的这些复排剧目还真能出来不一样的效果!”负责人笑着道,“质量确实不错!”
“您过奖了,还有些不足的地方要完善!”韩儒伶微谦虚。
“对于根植于我们本土的文化精髓,做为咱们当地的高校,用各种方式传扬和宣传说到底也是我们义在容辞的责任。只是前期我们一直找不出更贴近当代学生的方式方法,所以迟迟未能开展。
韩社长在里头提到的在校院内办几场专场演出、成立专门的校内外社团联合会以及在剧社为学生们设立开放日等等,这些都很好很有想法,与我们的理念不谋而合。
说实话,我们之前也有这样的打算,但却没能在承接剧社的外拓上取得进展,说来也是惭愧!”
“您这话就言重了。您说的没错,彰显地方特色的文化标志确实应该有人来传扬和宣传。不瞒您说,浮生戏剧社现在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年轻人多所以想法多一些,但也因为年轻人多所以很多地方考虑得不够全面,还需要多方一道增进完善才行。”
“韩社长客气了!说实话,现如今能耗费心思在这上头的有心人是比以前少了,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就更少了。你的坚持很让我们这些比你年长的人动容,也确实很不容易!”院方负责人感慨道。
韩儒伶笑着低下了头,笑着道:“还是有很多不足啊!”
“慢慢来嘛!年轻人关键就胜在年轻二字上头,只要有干劲儿、有恒心什么没有可能!”
“您这话倒是说到我心里头去了!”
……
今天的这场会面比韩儒伶预想得要愉快和顺利。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花了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就把最近安排进高校演出的行程给定了下来,而且还把后续的合作意向也给明确了,果真是不虚此行!
只是有一个问题,牵涉到浮生戏剧社的经营问题,他必须回去同剧社里头的人商量商量。这个问题,就是院方提出的能否进行免费义演的问题。
按照院方的意思,如果浮生戏剧社想在鹭江学院里头演出,如果需要院方支付费用的话,恐怕最终的流程未必能走下来。因此,院方希望浮生戏剧社能同意义演的方案,并在此后持续采用这种合作模式。
韩儒伶虽然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但却觉着事关戏剧社的生计问题,毕竟大家都得吃饭过日子,不能这么草草地就应下了,故而决定回去同大家仔细商量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