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廷肯定早就知道公文的内容,所以才有恃无恐,只要拿到褚雪涵等人的口供即可,死活不重要。
公文上有内阁赞同的决议,有天佑帝的御笔朱批。
河间王迟疑了足足好几分钟,九日先生的提点让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韩府沈家一案系有人构陷诬告,本王可以作证,此案待本王前往京城亲自向圣上讲明,左文廷已经做出了无罪开释的判决,本王附加一条,韩府不但无罪,相反还有大功,本王立刻替韩府请功。”
颜循听了河间王的话,心里的大石头终于彻底搬开。
在场这么多人,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河间王肯定不能说话不算数。
满天的乌云,总算散了。
尽管河间王邀请颜循参与随后的商议,但颜循借口身体不适没有参加。
人贵有自知之明,他就是个外科医生而已,立储夺嫡这么大的“手术”,他接不了。
中午时分,颜循结束义诊,杨恭含笑而来。
“子游,事情成了,只是此事一成,子游可吃了大亏啊!”
“吃亏就是占便宜,著书立说,以我的年岁资历还是太浅,有杨兄,有诸位士子相助,更好。”
颜循要进行一场讲演,为韩府的案子盖棺定论。
为了让士子们帮着背书,他必须抖落出真材实料,以此成书,作者除了他就是所有参与的士子举人们。
春风楼,颜循第一次进来,一层大堂坐满了士子,满楼没有半点脂粉气息,被韩奇郑二夸上天的胡姬也不见踪影。
主讲颜循,副主讲是杨恭和以才思敏捷著称的张士朝。
在开讲之前,颜循先活跃气氛展开大讨论。
重点案例就是韩府沈家的案子,以此延伸出商事,民生,律法等等内容。
士子们踊跃发言,这样别开生面的“论坛”,他们以前从未参加过,一个个畅所欲言,思想碰撞出不少火花,都很兴奋。
颜循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士子们有些想法的确可以收录,让士子们觉得没有被利用。
“诸位兄台,今天我等言说的是商事,以此成书上禀君王,那么此书就叫商君策好了,在下不才,汇集诸位的想法总结了一番,首要是变法革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颜循主要讲的还是法家那一套,口若悬河讲了将近一个时辰,旁边有数位士子挥笔速记,洋洋洒洒近十余万言!
士子们,包括杨恭等人听的如痴如醉,当最后汇总成稿,查漏补缺校对无误后,诸多士子心情振奋,兴高采烈的在书稿上签名。
我这算不算众筹写书?
众筹印刷是肯定的,他的小金库已经接近枯竭,实在没钱了。
颜循把给商君策作序的好事儿让给杨恭,功成身退。
接下来几天,颜循不得清闲。
义诊说好的持续七天,答应了不能不算数,士子们掏银子把商君策印刷出来,时不时有人来找颜循探讨,还得时刻关注韩府案子后继的变化,忙碌的脚打后脑勺。
左文廷被关押的第五天,薛诺带着周幼仪的书信来见了褚雪涵一面。
颜循没打听他们具体谈了什么,但是褚雪涵经此一事,已成惊弓之鸟,肯定不会再掺和到立储夺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