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李坏此刻竟然如此杀伐果断,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
难道现在朝堂要对贵族下手了么?这到底是武寒霜的意思,还是他李坏自己的打算?难道他就不害怕挑起争端么?
在场的其余贵族们都没有说话,都皱着眉头细细地思考着这些问题,并且快速派人把这里的情况传信给了家族。
“由于剑洪之路刚刚建立,并且金国人对我们的恶意很大,最终朝廷决定,第一个月只允许户部的商队进行贸易。一个月之后,开放商队审查制度,经过层层审核之后,才颁发通关文牒。”
“当然如果是个人贸易的话,少于正常尺寸一车的货物,审查走快速流程,并且不缴纳通关费用。大于一车少于十车的收取二十税一的通关费用,大于二十车少于一百车的收取十税一的通关费用,大于一百车的收取五税一的费用。”
李坏站在车辆的车辕之上,对着众人大声的宣告着,随后摆了摆手,只见朱胜天拿出来了一张纸,随后张贴在了剑门关的城墙之上。一时间,密密麻麻的人拥了过去。
“什么?户部的商队竟然不收钱?”
“当然了,官家的商队收钱干什么?从这边口袋倒转到另一个口袋么?”
“这就是妥妥的管家之路啊。不对,怎么对个人私家贸易也如此宽松?”
李坏见到众人激烈的讨论起来了,自己满意的笑了。这个公告是自己与户部等人商议出来的结果,李坏知道剑洪之路刚刚启动,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他才会马不停蹄的赶来坐镇剑门关。
“王爷,请!剑门关内我已经为您安排好了一切。”岳鹏举此刻对着李坏拱了拱手,随后招呼着李坏前往剑门关内。
由于是边境的关隘,环境并不乐观,自然是和王府之中不能相比的。
“岳将军,剑门关的布局都安置好了么?”相对于剑洪之路,李坏还非常担心剑门关的配置问题。这里毕竟距离金国太近了,必须要时常盯着金国的动态。
“放心吧王爷,我会一直驻扎在这个地方的,我成立了斥候队伍,他们每天都会出城巡查的,金国人一旦有了什么动向,我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岳鹏举在离开上京城之前,与李坏仔细地商讨过剑门关的军队布局,李坏给了他很多的建设性的意见,让他茅塞顿开。
“不错,有岳将军坐镇,剑门关功不可破啊。”李坏笑着拍了拍岳鹏举的肩膀,毫不吝啬对他的夸奖。
凭借着岳鹏举上将军的身份,他是完全可以长期居住在上京城的,并且女帝也恩赐了一处房宅。但是他却上书女帝要亲自驻守在前线,当时李坏也劝过他,却被他的豪情壮志所打动。
当时岳鹏举说要誓死守护武帝国的土地。并且还把自己的女儿岳明月托付给了李坏,与他的儿子一同进驻剑门关。
“这次前来本来想带着岳明月前来的,但是岳明月最近和上官灵素在弄一个商铺,就没有前来。”李坏发觉了岳鹏举寻找自己女儿的眼神,连忙对他解释道。
岳明月告诉自己她应该为王府做点什么事情,于是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李坏给了她一百两银子,让她在上京城内开了一家店铺。她的身边有上官灵素守着,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危险。
笑话,她岳明月现在可是女帝亲封的云乐郡主,并且父亲可是拥兵十五万的岳家军将军,谁敢对她出手?
“报,将军,王爷。关外的那个贵族此刻吵闹着要王爷给解决住宿的问题。”就在两个人闲聊的时候,一个士兵突然汇报出来了这个问题。
“哦?难道他们想要在这个地方居住一个月么?”岳鹏举有点震惊,微微一笑随口就说道。
要知道这里可是边境的重要关隘,并且生活条件艰苦,现在已经进入了冬季,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等待一个月,可想而知是困难重重的。他们这些细皮嫩、肉的贵族公子能不能承受的住呢?
“既然他们想在这里住下,命人给他们搭建房屋,但是要收取费用。贵族商队一人每天收取一两银子,平民每人收取一文钱。”
李坏眼珠一转,一个主意就在自己的脑海之中出现了。
他们这些贵族不是想要住在这里么,那就必须要交钱。 可也看出来了,李坏分明就是对平民有所倾向,其实也非常好理解。
这些平民想要趁着这个机会赚一笔小钱,能够为家庭开支减轻一下负担。而那些贵族就不一样了,如果这些贵族的贸易大肆兴起来的话,恐怕对平民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李坏绝对不能允许富人越来越富,可平民却越来越穷的情况发生。
“如果他们有怨言,就让他们滚蛋。”岳鹏举此刻又加上了一句,他也有点看不起这些贵族居高临下的嚣张气焰。
士兵看到岳鹏举点了点头,自己抱了抱拳头,行了一礼之后快速离去了。
一刻钟之后,李坏和赵承卫等人无聊的走在路上,看着周围的一切感觉到了一点沧桑的感觉。
因为这里实在是太破了,一些士兵就连睡觉的地方都显得十分的破旧。
“看样子必须要把这个城池好好的修缮一下了。”
虽然剑门关是边境之城,但是这也是武帝国的门面,并且剑洪之路从这里开始,这个地方以后一定会载入史册的。
“这个地方能不能成为一个贸易区呢?”李坏站在了城墙之上,脑子之中快速思考着这个问题。
可没有等李坏思考完,就有人来通报说户部的商队已经来了。
“大人!我是户部侍郎徐友之。”户部商队的领队对着李怀行了一礼,随后介绍着自己的身份。
自己和户部很少打交道,不认识眼前的这个人也是情有可原。
“好。你是剑洪之路的第一个商队的领队,你肯定会载入史册的。我等你凯旋归来,到时候我和丁亮平给你请功。”
而丁亮平正是户部尚书。
听着李怀对自己的勉励,徐友之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