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铁蹄踏西域,西亚迎驰驱1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143,422

  “公达先生所言极是,然则……某等二人亦欲前往一观。”

  这二人,分明是想看一看:卫府在许都的粮仓,究竟有多大,其中存粮大致有多少。

  董昭赔着笑脸看向荀攸。

  “公达,不如携子衡、公奕一同前去如何?”

  荀攸阴沉着脸。

  “公仁兄,主公若怪罪下来,皆由兄一人承担!”

  董昭满脸堆笑。

  “呵呵,公达放心,一切后果,皆由兄一人承担便是。”

  说着,董昭看向吕范、蒋钦二人。

  “子衡、公奕,请!”

  显而易见,荀攸唱的是红脸,而董昭唱的是白脸,这二人实则是在组团忽悠吕范、蒋钦。

  两刻钟后……

  许都北城最大的粮仓之中。

  自从进入北城粮仓之后,吕范、蒋钦二人的嘴,便再也没有合拢过。

  因为……

  这片占地面积足有三四千亩的大粮仓,存粮居然都是满的!

  吕范粗略计算了一下,仅此一仓,便可存粮千万斛,相当于后世大约137500吨。

  按照许都都城内有五万人口计算,即便算上卫府十万中军,这些粮食也足够许都全部人口,食用五年之久!

  吕范目前在江东掌管粮草,其人心知肚明,即便江东三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所有粮仓中的粮食相加,其总量也都不如许都北城这一个粮仓的存粮。

  若朝廷与江东战事再启,将吴城孤立,单单比拼粮草,江东就完全不是对手。

  所以说,江东凭什么与朝廷斗下去?

  吕范心中一片绝望。

  蒋钦心中同样绝望。

  江东如今虽说已经大范围奉行授兵制、奉邑制及复客制,但囿于亩产、手工业生产力不足等原因,蒋钦等将领的部曲,仍然存在粮饷不足、军械短缺等等问题。

  而兵卒吃不饱饭,将领是不能组织训练的,否则容易出人命。

  蒋钦做为百战宿将,对此心知肚明。

  是以,在看到卫府如此海量的存粮之后,蒋钦心头涌起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卫府的训练强度,一定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卫府兵卒,不可能吃不饱饭。

  所以,蒋钦认为,丹徒口之战,江东之惨败,丝毫不冤枉。

  而且,今后江东更不可能胜卫府。

  是以,蒋钦同样心生绝望。

  由是故,吕范、蒋钦二人,一刻也不愿再待下去。

  二人略做商议之后,便进了宫城,先后向长乐宫中的天子刘协、承光殿中的卫将军赵旻辞别,又赴卫府向太史慈、周瑜辞别之后,便率各自部曲匆匆返还许都。

  吕范、蒋钦二人前脚刚走,刘备的使臣糜竺、刘琰二人便进了许都城。

  刘琰在初平年间(西历190至193年),本来是北海相孔融的臣属,后孔融惨败于袁谭、投奔时任徐州牧的刘备之后,刘琰便被刘备征辟为自己麾下幕僚。

  至于刘备的大舅哥、徐州大商贾糜竺……不解释。

  此二人皆能言善辩,其中糜竺精于商道,刘琰则博闻强识(音同智)。

  此二人前来许都……不言而喻,是刘备派此二人前来、组团忽悠赵旻。

  尽管实际上,赵旻才是忽悠这一业内的祖师爷。

  今年的朝贡,因刘备已远离北方、尤其是远离了赵国,所以不可能再送刘协美女……

  刘备早已发现,自己要想从交趾刺史部挑选美女出来……

  那非但难度极大,而且性价比极低。

  是故,刘备改为送刘协各类交趾特产之宝。

  诸如夜明珠、合浦南珠(合浦乃交趾刺史部合浦郡郡治,汉末便产珍珠,被赵旻发掘并推广,如今已成为丝绸之路爆款)、珊瑚、砗磲、琉璃、各类香木、红木以及各类熏香及香料、龙涎香、犀角、象牙(放在后世,这些宝物大多很刑)等等。

  此番刘备所敬献之宝物,几乎皆是丝绸之路的爆款奢侈品,深受丝绸之路沿途各国、以及大汉士族及豪族喜爱、追捧。

  当然了,这些宝物不但很刑,而且价值极其昂贵。

  诚如赵旻所言,为了将刘协哄开心、以便自己顺利封王,刘备这次的的确确是下了血本。

  而且刘备不愧是刘备,其人所送之宝物,几乎全合刘协胃口。

  是以,当糜竺、刘琰二人献上礼品之后,刘协非但眼花缭乱,而且恨不得当场欣赏、把玩一番。

  见刘协满意到笑得合不拢嘴,刘琰便趁热打铁道。

  “启奏陛下,左将军刘备刘玄德既为大汉宗室,又素来对大汉忠心耿耿,是故,今日左将军特向陛下请旨,请陛下封左将军为南越王。

  左将军在此向陛下保证,若左将军可封为南越王,则其人于今后,每年必为陛下敬献无数南洋之宝,请陛下准允左将军之请!”

  在刘备的使臣未至许都之前,伏寿、赵旻已经先后向刘协禀明此事……

  对于刘备封王之事,赵旻这个苟哥是万万不可能自己做主的,苟哥怎么可能给大耳朵背锅?

  刘大耳朵,又不是苟哥的亲儿子刘嗣。

  是以,此时此地,刘协对此事并不意外。

  而且,刘协心中已然有了自己的答案。

  糜竺、刘琰二人,只见刘协微微一笑。

  “按前汉孝景皇帝(汉景帝刘启只有谥号而无庙号)之子、中山靖王下排,刘玄德,确为朕之皇叔无疑,兼且刘玄德对大汉一向忠心可嘉,然则……”

  说到前面时,糜竺、刘琰二人皆大喜,他们以为,刘协将应允刘备封王之请,直至“然则……”二字。

  刘协顿了顿后,方才继续说道:“然则……封王之事终究过于重大,此事应刘皇叔本人亲至许都向朕讨封,朕方可定夺!”

  刘协的意思是说,封王如此大事,你刘备不亲自来,却只派来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前来,这成何体统?

  你刘备好大的架子啊!

  其实,刘协确实是误会刘备了。

  不是刘备摆架子、耍大牌,刘备实在是走不开啊。

  刘备还在交趾郡龙编县,等待诸葛亮带来好消息呢。

  对刘备而言,封王之事,早一天晚一天倒不是太迫切,然而……

  南洋诸国究竟是何等情况,是富庶还是贫瘠,这才是刘备最迫切想得知之事!

  归根结底……

  天知道忽悠界的扛把子、著名苟哥赵旻,到底有没有在骗刘备。

  由是故,刘备才会派能说会道的糜竺、刘琰二人前来许都,组团忽悠刘协、赵旻君臣。

  也因此,在听闻刘协作是言后,刘琰便当场顿首行礼。

  “陛下有所不知,非左将军不愿亲至许都觐见陛下,实乃左将军正为大汉、为陛下开疆拓土,无暇分身前来。”

  刘协闻言,又惊又喜。

  “哦?竟有此事?却不知,刘皇叔在何处为大汉开疆拓土?”

  所以说,刘备派刘琰这个大忽悠过来,完全是有备而来。

  刘琰先是清了清嗓子,然后以说书的形式,绘声绘色地为刘协、长乐宫大殿上众人讲述了一番……

  刘备是如何披荆斩棘、餐风饮露,为大汉收复日南郡,并顺势一路平推至交趾刺史部最南端的。

  刘协登时被刘琰勾起了兴趣。

  “依卿之言,交趾刺史部最南,乃无尽之汪洋大海?”

  刘琰肃然行礼。

  “回陛下、回诸公,正是如此!然则……”

  此刻,便连最为沉稳之杨彪,都忍不住出言相询。

  “如此说来,交趾刺史部最南,便是天涯海角乎?”

  刘琰哑然失笑,其人心中成就感,瞬间爆棚。

  “文先公此言差矣。在交趾刺史部之南,无尽汪洋之彼岸,尚有婆罗洲,婆罗洲之左右,尚有南洋诸国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关于曹彰遇害的具体过程,陈寿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在《魏书任城威王传》中没有提及,其余史家则众说纷纭。

  《魏氏春秋》称曹彰遭到曹丕冷遇,因此“忿怒暴薨”;《世说新语》则称曹丕召曹彰博弈饮酒,在佐酒的枣子中暗下鸩毒,将对方秘密处决。

  (曹彰)来朝不即得见。彰忿怒暴薨。--《魏氏春秋》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指曹彰)弗悟,遂杂进之。--《世说新语》

  卞太后在曹彰暴死之后,怒斥曹丕,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任城指曹彰,东阿指曹植,可见此事绝非空穴来风。

  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世说新语》

  无论曹彰的具体死因为何,从他的身体素质、死亡时间、以及同在洛阳的曹植等人的反应来看,他遭遇曹丕毒手无可置疑。

  只不过事涉隐秘,史家不得不加以避讳。

  曹彰的人生悲剧,有很大一部分源自他“不念读书慕圣道”。如果曹彰稍稍留意书史,至少可以汲取前代诸侯的兴衰教训,不至于妄想染指魏王之位。

  其实从建安二十三年(218)曹丕的主动示好中,能看出曹丕对这个粗猛善战的弟弟颇多提携,至少没有特别提防;甚至在曹彰阴谋夺位之后,曹丕的处理方式也仅仅是遣返封国,严加监视。

  直到曹彰冥顽不灵,屡教无改之后,曹丕才终于痛下杀手,还刻意把诸侯王齐聚京都,彰显天威,以儆效尤。

  是时待遇诸国法峻。任城王(曹彰)暴薨。诸王既怀友于之痛。--《魏略》

  另外,曹彰气力过人,在军中威望甚高;这又进一步加深了曹丕对他的猜忌。

  如果曹彰仅仅有野心而无实力,其实也能避免悲剧下场。

  比如曹彰的儿子曹楷,在青龙三年(235)私自联系尚方署制造御用器物,事发后仅仅是被削夺食邑,并未遭到处死。

  青龙三年,(曹)楷坐私遣官属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魏书任城威王传》

  曹彰有野心、有实力,偏偏缺乏政治智慧,在曹**后仍自恃勋劳,不知收敛;

  其人又因不读诗书、不晓史事而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最终导致了悲剧下场。

  从后来者的角度看,连曹植这种曹丕的死敌,都能在黄初年间(220-226)苟全性命,一直活到明帝时期才寿终正寝;

  而曹彰这个曾被曹丕刻意拉拢的同胞兄弟,最终却惨死于胞兄之手。令人不胜唏嘘。

继续阅读:第二十八章 铁蹄踏西域,西亚迎驰驱2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