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10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23,333

  卞夫人已经对方正的鲁肃放弃了治疗。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卞夫人那套东西,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鲁肃根本接受不了。

  所以,卞夫人展开突击培训的重点目标,是杨修。

  在此过程中,卞夫人从阳关带来的五名游侠细作,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散会之后,卞夫人对杨修道。

  “德祖,妾曾闻用兵需奇正相合,故你亦应与子敬奇正相合也!”

  杨修登时产生兴趣。

  “敢问卞夫人,修与子敬兄如何奇正相合?”

  卞夫人微微一笑。

  “德祖以为,伯宁此人如何?”

  早在官渡之战期间,杨彪称病返乡、为曹操派细作(实则是卞夫人派去的细作)监视之时,便是满宠涉险赶赴华阴城,为杨彪父子将细作一网打尽…

  尽管主力其实是杨樱月杨大美女,满宠只是准确找到了细作的落脚之处,并放了一把火(宠哥与苟哥果然有默契)。

  但无论如何,杨彪、杨修父子,在彼时便已极欣赏满宠。

  是故,杨修肃然作揖。

  “回卞夫人,伯宁兄兼资文武、深谋远略、具辅国之高才,修对其人钦佩之至!”

  卞夫人笑着颔首。

  “然则…德祖可愿如伯宁一般?”

  杨修当然愿意。

  于是乎,杨修被卞夫人拉去突击培训那些虽上不得台面、却必不可少的手段。

  赵旻对此喜闻乐见。

  他这个大舅哥才华横溢、智计过人,但因出身极高、家境优渥兼且家学渊源,是以未曾见识过这世间的险恶与阴暗。

  而身为大儒的杨彪,又不可能让自己的独生子接触到那些尔虞我诈的权谋之术,因此,历史上杨修的悲剧,便由此而生。

  在这个时空,赵旻便已有意识地让大舅哥杨修多吃些苦、多学一些市井间的圆滑与诡谲,但这还远远不够。

  所以在赵旻看来,卞夫人突击般对杨修进行一番再教育,绝对不是坏事儿。

  得此间隙,赵旻便与鲁肃、杜畿、依嘉娜丽三人探讨起凉州、武威郡的施政方针问题。

  赵旻之所以叫上依嘉娜丽一起探讨,是因为赵旻的这个宝藏女孩,不但谙熟西域诸国的详细情况,而且妹子本身就是乌孙国土生土长的胡人姑娘,最了解胡人的痛点。

  趁此机会,鲁肃也了解到赵旻在这三个多月内的大致经历。

  赵旻则趁机告诫鲁肃,万万不可宣扬,卫府在西域的所有行动情况…

  鲁肃虽方正,但其人同样是超一流谋士,是以,其人瞬间便心领神会…

  换言之,鲁肃清楚,自家主公又要作妖。

  总而言之,经过两日休整,卫府猛将、兵卒再次满血复活;

  而赵旻不但通过依嘉娜丽,大致上清楚了西域诸国的详情,而且在妹子的提醒之下,他与鲁肃微调了凉州新政之中,关于如胡汉混居、尊重胡人习俗等的一些细节。

  与此同时,受卞夫人影响,依嘉娜丽也开始有意识地尽力辅助情郎,在不干预政务的情况下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于是乎,六月廿六清晨卯时,夏侯渊、曹仁、张辽率一万精兵向南出发,赶赴湟中;

  马岱则率自己的一万部曲、大批粮草辎重向西赶赴西域都护府…

  赵旻已将西域地图交给马岱、并为其人指明了西域都护府所在。

  夏侯惇、曹洪二人率一万精兵径直向东,赶赴安定、北地二郡;

  马超、刘晔率五千精兵向东南出发,赶赴武都郡;

  赵旻在与鲁肃、杜畿二人最后敲定微调后的施政方针后,便在巳时初(九点过)与老婆孩子们、卫府剩余众人,率仅剩的五千精兵赶赴大散关。

  临行之前…

  赵旻一再叮嘱鲁肃、杜畿二人,万万不可吐露卫府在西域的所有行动。

  赵旻甫一出城,便迎面遇见虽风尘仆仆、却喜气洋洋的休屠王兰渠异支。

  依嘉娜丽一见到休屠人…

  其人芳心微微一颤。

  乌孙人虽源自于匈奴,却与匈奴诸部有血海深仇,尤其是近些年休屠人纵横西域,连大月氏人都要对休屠人退避三舍,遑论乌孙人?

  是以…妹子有些惊恐。

  然而,让妹子始料未及的是…

  休屠王见到赵旻,更加开心。

  其人滚鞍下马、向赵旻深深一揖。

  “参见主公!”

  依嘉娜丽不由得望向情郎,芳心欣喜、骄傲异常。

  哥哥竟能使休屠人俯首称臣,哥哥好了不起!

  赵旻当即下马扶起休屠王,呵呵一笑。

  “休屠王如此神采飞扬,看来此行又满载而归?”

  显而易见,休屠王刚刚从阳关归来,其人此行定然获益良多。

  果不其然…

  休屠王哈哈大笑。

  “此皆托主公之福也!俺已听闻主公在西域之事,恭喜主公重设西域都护府!”

  赵旻笑着挥挥袍袖。

  “休屠王,此事你知晓即可,却万万不可声张!”

  休屠王微感错愕,旋即释然。

  “原来如此!主公之意为…”

  赵旻打断了休屠王的话。

  “正是!我正要出其不意!”

  休屠王心悦诚服。

  “主公深谋远略!”

  赵旻笑着摆摆手,转移话题道。

  “休屠王,今你族众屯田情况如何?”

  休屠王笑得嘴咧到了天上。

  “托主公之福,俺族人而今安居乐业、和睦喜乐,此乃俺休屠人之大幸焉!”

  赵旻遂放下心来。

  “休屠王,今后你务必协助子敬、德祖稳定凉州,我先行一步。”

  休屠王拜倒顿首。

  “主公尽管放心,休屠人之所以有今日,皆因大汉之力,俺等休屠人必保凉州安定!”

  赵旻很欣慰。

  辞别休屠王后,卫府大军加快速度,向大散关进发。

  自赵旻离开凉州赶赴西域至今,已有近四个月。

  赵旻在赶赴大散关途中,只见道旁皆为田亩,金黄的粟穗沉甸甸地垂下头,在风中缓缓摇曳;绿油油的苜蓿丛,在风中宛若欢快的精灵。

  田垄间辛勤的农夫们,头戴帻巾、挥舞着镰刀,正愉快地收割着谷子和苜蓿草。

  农夫们苍凉豪迈、铿锵有力的民歌声,伴随着小米的香味儿,随风飘向四方。

  赵旻不由得眯起眼睛,含笑享受着这美好的一幕。

  赵旻对于战马的作息节奏,把握得远不及渊哥精准,加之赵旻须等待自己派出的三路大军在大散关会师,以及赵旻尚要不停下马体察民情…

  是以在赵旻率领之下,卫府五千精兵的日行军速度,仍是二百五…十里。

  当途经媪围城时,赵旻虽极想念王异,但考虑到王异的夫君赵昂、以及赵旻极不喜欢的段垒,最终…

  赵旻心中长叹一声,绕城而走。

  然而…

  王异那犹如出水芙蓉般、天然去雕饰的清丽模样,那宜喜宜嗔、落落大方的动人神态,那雷厉风行、爽朗干练的直率气质,始终在赵旻心中回荡。

  苟哥的心理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其人俊脸始终古井无波,且未在媪围城下停留片刻。

  是以,即便敏感如卞夫人,亦未察觉到,爱郎心中正在苦思另一名女子。

  如是般,赵旻按捺下对王异的情思,一边实地体察民情、仔细观察粟及苜蓿的丰收情况,一边继续率军赶路。

  及至两日后的六月廿八清晨,赵旻再度开拔之时,放缓了行军速度。

  他转首望向西方,思绪飘飞到了遥远的西域。

  这一日,恰好是西域都护府重设大典正式开启、西域都护府互市开市的日子。

  在赵旻一左一右疾驰的卞夫人、依嘉娜丽同时宽慰赵旻。

  “夫君勿忧,有卫府众多高士在,西域都护府大典定当顺利。”

  【作者题外话】:多处记载可知,鲁肃确实是文武双全。

  实际上,汉末士人身为宗帅、部曲帅,大多如此。

  袁绍、曹操都是懂武艺的。

  有心的诸君或许已看出,赵旻实则是儒、法并行…

  尽管其人是以儒家为主。

  赵旻隐瞒西域真相…尤其是重设西域都护府真相,其用意颇深,后文自会交待。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考虑到彼时吴蜀联合,且孟达旧仕蜀汉,家属与人脉也多在川蜀,故降吴不如归蜀。

  因此其在吴国的经营,应远不如在魏、蜀之甚。

  且“吴蜀既盟”的情况下,若事有变态,即使奔吴、亦不免被械送归蜀;

  若诸事顺利,归蜀获利远胜于吴。

  因此权衡利弊,孟达的主要倾向、还是在魏蜀之间。

  孟达的悲剧、在于已经尽力经营了人脉、分散了风险、预留了后路,却终因“各种偶然”,仍然难逃一死。就如同一个“饮食寡淡”的苦行僧、最终死于消化道疾病一般。

  孟达的人脉经营,集中在魏、蜀二国。

  其在魏国的后台是曹丕、桓阶、夏侯尚。一位帝国元首、一位行政中枢、一位直属上司。

  按理,孟达已经做到了“滴水不漏、固若金汤”,最终三子却皆壮年而死,导致孟达一夜之间失去庇佑。

  达非魏武旧人,在魏又无根基。

  其受宠魏文,平步青云,不知引来几多忌恨。

  览查其仕宦履历,官阶变迁主要集中在曹魏西部边境(散骑常侍、新城太守、安定太守),很难与中原、河北大族产生勾连往来。

  在“三位大佬儿”相继死去之后,孟达的末日也便不远。

  蜀国旧友李严大约是真心招降孟达,二者出自共同的利益集团(东州系),李严为与诸葛亮分庭抗礼,甚至对达说出“共辅朝政”一类的迫切之语。

  诸葛亮在招降孟达时,亦有“依依东望”等温言软语。

  (亮曰)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蜀书十一费诗传》

  注意:此处被卢弼讥为“诸葛公亦谲(狡诈)矣”。

  可见亮之心术深沉。

  但观“新城之乱”始末舛谬,可知亮心不款。

  甚至“上庸反正”很可能一开始就是个圈套,乃借刀杀人之计。

  司马懿是刀俎,孟达是鱼肉,诸葛亮则是幕后策划。

  达恃才好术,钻营一生,却不免落得如此讽刺的下场。真可谓机关算尽,终误性命。

继续阅读:第一百零七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11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