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旻带齐兵马,跟随袁绍连夜赶往阳武城。
袁绍至原武城时便已是晡时,即申时,待大兵点齐集结,便已至酉时中,即六点整。
兵卒们埋锅造饭用饭后,已过戌时。
华历二月底的七点多钟,暮色已临。
原武城至阳武城,有大概三十余里。
若带齐辎重、沿途侦察,一夜之间袁绍大军不可能赶到阳武城下。
因为这时代,按上面那种行军方式,白天最多行军三十余里,遑论夜晚。
因此,袁绍选择轻装急行军。
赵旻心中隐隐有些不安:急行军且不派斥候探查…这…有些眼熟啊!
至寅时初,大军便赶至阳武城外的树林中,然后…
大军结阵后在林中休息,等待比大军提前一个时辰出发的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到来。
阳武城正南大约五十余里,便是官渡,也就是后世中牟东部。
曹操布局之巧妙、对人性把握之精准,由此可见一斑。
他不但有足够的战略缓冲和纵深,而且他算准了袁绍必然会与他在官渡交战。
赵旻自来到这个时空后,便在努力将自己所学,与实际战斗互相印证。
他可不想做纸上谈兵的赵括,他心中的理想目标是李唐卫国公李靖。
苏烈苏定方未学到老师李靖全部精髓,便足以成为李唐战神,还教出一个六边形战士百里守约…啊呸!裴守约,李靖本事得有多大?
赵旻也想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亦即统率、武力、智力…都满值、还带有诸多称号特技的那种大牛。
所以,他一直在学习。
比如,此刻他就在观察学习:攻城时各兵种配合作战时的阵型。
因为,参与此战的大将有淳于琼、赵云、高览、张郃和韩荀。
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淳于琼和赵云自不必说,高览、张郃被后人评为河北四庭柱,后者还是后来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张郃统领着袁绍的特种部队:大戟士。
他们的排兵布阵方式、鼓舞士气及指挥作战方法,都值得赵旻认真归纳总结。
此战,赵云和赵旻,都被袁绍安排在淳于琼麾下,负责掩护冲车冲撞城门。
在赵旻看来,这个任务轻松至极:曹操决不会在无险可据的阳武城与袁绍死战。或许曹操早已派李典将辎重粮草运至渠水南岸的官渡。
甚至…在打探到袁绍中军赶往武原时,曹操便已离开了阳武城!
阳武城,只是曹操的又一个缓冲据点而已。
一念及此,赵旻突然很想笑。
袁绍果决、堂皇大气、气度雍容,而曹操则机灵、低调猥琐、无比滑溜,这对好基友…俨然是阴阳两极!
有意思!
赵旻忍不住想:若我是曹操,必会带走百姓,在阳武城这座空城留下敢死队和硝石等引火之物,待袁绍破城后狠狠坑一下袁绍。
但他随即便摇了摇头。
百姓们不会离开,曹操也做不出如此阴狠之事。
的确,不是所有人都如赵旻这般腹黑。
赵旻看了眼身旁冷静如昔的赵云,又看了看身前侧身而立,微露紧张之色的淳于琼,二者高下立判。
将至卯时,隆隆车轮声中,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终于到来。
大战一触即发!
随着冲车靠近城门、云梯靠近城墙…袁绍大军终于惊动了城头守军。
随即,目力不错的赵旻大惊失色。
因为,城头守军…
竟赫然是百余名老者!
赵云最先反应过来。
“后队变前队,将弓手护于当中,速速出林!快!”
赵旻反应也丝毫不慢。
“本部何在?速速冲出林子扫荡两翼!快!”
远在中军处的张郃第三个反应过来:“大戟士速速护卫主公!骑兵变阵,绕过树林肃清两翼!”
袁绍这才反应过来:我中计矣!
这时,一声长笑远远传来:“本初兄别来无恙否?”
那人话音刚落,林中大火便“腾”地一下冲天而起。
“毕毕剥剥”声中,火势迅速蔓延。
惨叫声不绝于耳。
在硝烟弥漫之中,赵旻看着眼前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心情颇有些复杂。
难怪我总觉得似曾相识!你们懂不懂,盗版可耻!
曹操不但给予于禁和乐进充分信任,而且他的军师团当真了得!
袁本初果决英明,曹孟德竟也颇有容人之量!
但他如今顾不得其他,觑准袁绍麾盖所在,他便催动马速疾驰而去。
而就在他甫拍马加速之时,曹操的喊声便远远传来。
“云长,袁本初军容严整,虽骤遇火攻,亦丝毫不乱,何其雄壮也!”
关公冷哼道:“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曹操又道:“麾盖之下,锦袍长髯,气度雍容者,乃袁本初也。”
关公的声音随即传来:“吾观其人,如插标卖首耳!”
曹操肃然道:“云长未可轻视!”
关公抬高声音道:“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以献司空!”
张辽的声音响起,他劝道:“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
赵旻听得头皮发麻:亲娘咧!关二爷要开无双!
袁绍不能死啊!俺亲娘就在河北!
他再次猛踩油门…啊呸!催动马速,奋力高呼:“袁公休慌,从文来也!”
他口中劝袁绍莫慌,自己心中实则慌得一批…
人家关二爷开的是法拉利,也不知我这小夏利能不能赶上!
他一边奋力奔驰,一边高呼:“请张将军速速护卫袁公!”
他已不再考虑,如此一来,自己会不会坑死武力尚且不如颜良的张郃。
盖因袁绍一死,万事皆休!
可怜他身下白马跑得直喷白气,却犹然不如关公的马快。
赵旻只觉一阵强风自自己身侧掠去。
只见关二爷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手中长矛左刺右搠,袁绍军便如波开浪裂。
赵旻目眦欲裂,不再顾及自己可怜的白马,再次催动马速试图超车…超马。
这时,一名武将及时拦在关公身前:“河北韩荀在此!关云长休得造次!”
赵旻再次催动马速,不理会那必死之人,径向袁绍麾盖奔去。
果然,关公迅疾无比地一搠,“铿”一声闷响,韩荀手中之戟便脱手而飞。
韩荀随即喝道:“主公速速避让!”
下一瞬间,关公便一矛搠中韩荀胸口。
韩荀虎口冒血,却双目圆瞪,奋力攥住关公长矛,咬牙道:“关云长休想伤我主!”
关公一手抽矛,一手迅疾无比地抽出佩刀,“唰”一声斩飞韩荀首级,抽回长矛后再次向袁绍麾盖驰去。
这时,又一名雄壮魁梧大汉,持槊拦住关公。
“某乃渤海高子奂也!关云长休得猖狂!”
赵旻对此置若罔闻,只在心中吐槽:高览…或许能保住性命?
眼见得袁绍的麾盖已近在咫尺,他暗暗松了口气。
听到“铿”、“砰”几声,他回马转身,只见高览手中长槊同样脱手而飞,肩头被搠了一下后,被关公用力一甩,跌落马下。
不幸中的万幸,高览只是重伤,性命应无忧。
射声校尉吕旷这时奋力挡住了关公,关公冷哼一声,一枪搠中其人。
吕旷也如韩荀一般死死握住关公矛杆:“主公速速避让!”
关公心中钦佩其人之忠义,一抽一刺之下,好歹给其人留了具全尸。
鼻直口方、相貌不俗的张郃这时挺枪迎上关公,交手仅七八合,便虎口迸裂,被关公一矛扫落马下。
赵旻看得心惊胆战:开无双的关二爷,真真可怕!
袁绍已被如天神下凡的关公吓懵,惶惶然不知所措。
赵旻横马护在袁绍身前,抱拳道:“关将军别来无恙?”
关公眯起凤目,捋着长髯道:“从文让开!此战后便降了司空吧!”
赵旻咬牙挺枪道:“袁公大恩,旻无以为报,惟有以此微躯报之!关将军请,大丈夫马革裹尸,乃寻常事耳!旻求仁得仁,无怨无悔!”
关公微微颔首:“好个忠义美赵郎!既如此,某便保你全尸!”
他凤目再次圆睁,口中大喝:“从文受死!”
生死关头,赵旻凝神观察着其手中长矛,但见其手微微一探,赵旻便迅疾无比地以寸劲奋力一点。
“当”一声巨响,赵旻枪头撞上关公矛头之脊。
他虎口再次迸裂不说,枪尖也被关公矛头瞬间撞断。
关公赞道:“好枪法!阿旻且去矣!”
【作者题外话】:看官们注意,我又要敲黑板了。
十三年(建安)六月,也就是西历208年,赤壁之战那年,朝廷撤除三公的职位,重新设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初九),任命曹操为丞相。
如今是哪一年?建安五年!
所以,东汉此时只有三公,没有丞相和半相御史大夫,曹操如今是三公中的司空。
另外,韩荀就是演义中的韩猛,河北猛将之一……咳咳,看官们休要笑,韩荀还是比上将潘凤要强的。
最后,马革裹尸,那是大汉伏波将军马援的梗。
这里云某有必要讲述一下曹操和袁绍的关系。
待官渡之战结束后,云某还会以编年体形式,做出一个袁曹二人爱恨情仇的历史。
与演义小说不同,曹操在中平六年(西历189)逃离洛阳后,并未返回谯县老家,而是进入陈留,投靠好友陈留太守【张邈】、及当地孝廉【卫兹】。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汴水之战,邈遣卫兹将兵随太祖。--《魏书七》
初平元年(190)群雄会师酸枣。
诸侯置酒高会,各怀鬼胎,名为讨贼,实则坐观成败。
曹操进兵至荥阳,遭董卓大将【徐荣】痛击,全军覆没,卫兹战死。
曹操与曹洪、夏侯惇赴淮南国、丹阳郡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各赞助兵马二千,合计四千。
还军途中,全军叛变,曹操被逼手剑奋起,亲自搏战。
战后清点残军,仅余五百。
这就是曹操遭遇的重大打击之一:龙亢之变。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与兵四千馀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魏书一》
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馀人。--《魏书》狗贼王沈版
没有固定治所,没有兵马,没有钱粮,甚至老家也回不去了。曹操陷入了绝境。
将曹操拉出绝境的,就是袁绍。
曹操在龙亢(属豫州沛国,曹操老家谯县隔壁县)遭遇士卒叛乱后,一贫如洗。
为谋求东山再起,曹操投靠了袁绍。
曹操依附袁绍的方式,属于“从肉体到精神完全出卖”的形式,绝非盟军之间的平等地位。
王氏《魏书》、鱼氏《魏略》和陈氏《三国志》对“曹操曾替袁绍打工”的黑历史,虽然多有隐瞒回护,但曹操依附袁绍时间过长,即使从现存史料分析,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曹操交出的第一份投名状,便是跟随袁绍、韩馥,共立新君,即幽州牧刘虞。
《魏书》(王沈版国史)和《三国志》众口一词,都说曹操不肯与袁绍同流合污。
狗贼王沈说得更加绘声绘色,甚至说曹操厌恶袁绍的行为,产生了“诛杀袁绍”的心思。实在滑稽。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武帝纪》
太祖大笑曰:“吾不听汝也。”绍复使人说太祖,太祖不应。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魏书》王沈版
袁绍此时(190)尚未发迹、区区一渤海太守;
而曹操麾下兵马不过五百,他萌生个屁的“讨贼理念”,他自己还指着袁绍赏他口饭吃呢。
这纯粹是魏朝笔杆子,替曹操撇干净“另立新君”的黑历史,为尊者讳的春秋笔法罢了。
刘虞在位3年,至兴平元年(194)被公孙瓒所杀。
而替袁绍打工的曹操,在此阶段从未遣使赴长安与献帝往来。
直到刘虞死后,曹操用董昭计策,才开始与长安遣使往来。
足见,拥立刘虞,袁绍是挑头人,曹操、韩馥是大帮凶。
曹操彼时穷困潦倒,翻遍裤兜就百十来个大子儿…啊呸!百十个五铢钱。
此时,曹氏夏侯氏宗亲们,不是在扬州做流氓(曹仁、曹纯),就是在老家忍饥挨饿(夏侯渊、夏侯尚),还有为了躲避仇家,隐姓埋名一晚上睡觉换仨地儿(曹休)。
甚至连曹操他爹都逃到徐州琅琊(今山东临沂)去了。
此时跟在曹操身边的宗室亲信,仅夏侯惇和曹洪。
若非袁老板给曹操提供就业岗位,曹操恐怕都活不下去了。
这便是曹操走投无路下,投入袁绍麾下的时代背景。
那个姓易的信口雌黄,大谈特谈历史虚无主义,还给他的资本老爷西方人洗白鸦片战争,我去他个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