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掀动大生产,其兴也勃焉2
云垂赏竹涛2025-08-08 15:183,146

  抛开近亲结亲这个“两汉最理想婚姻方式”不谈,只说赵旻、甄宓二人的身份:

  若赵旻欣然接受甄宓,赵大娘一定满心欢喜。

  然而…

  心机满满的伏寿,有的是办法将甄宓整死…这当然不可能,伏寿虽善妒,本性却善良至极。

  这一点,从伏寿如何对待赵旻的一众娇妻美妾、及其子女便可看出。伏寿只是心机满满、又有极强的控制欲而已。

  但无论如何,甄宓都必然不会有好果子吃。

  若赵旻直言拒绝甄宓…

  前文已详述,关于这一点,赵旻在想出妥善的处理方案之前,绝对不会如此。

  至于赵旻将甄宓许配给麾下良臣猛将…

  更不可能!

  甄宓与历史上著名的洛神甄宓颜值相同、而且心地颇为纯良又兰心蕙质。

  且不说赵旻舍不舍得将甄宓许配给麾下臣属,首先赵大娘便不可能同意!

  所以…

  如今赵旻只能使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当赵旻说完那番话时…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兼且智力超凡的赵震,似笑非笑地打量了一番赵旻与甄宓;

  赵云则蹙眉不语;

  甄宓几次三番欲言又止,最后却只是盈盈一礼。

  “请兄长务必珍重,妾必在家好生服侍姨母。”

  甄宓口中虽作是言,但佳人美眸中,满是对爱郎的情意绵绵。

  赵旻咬了咬牙、转身便走…这动作,颇有些毅然决然。

  赵旻离开书房后,并不急于用饭,而是先去找自己老娘…

  苟哥只是暂时避开甄宓而已,却并非要消极回避问题。

  家宅若不安宁,苟哥又岂能专注于国家大事?

  《礼记之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苟哥不齐家何以治国?

  如是般,苟哥将自己心中的苦恼及为难,一五一十地汇报给了老娘赵大娘。

  当然了,以苟哥之苟,其人决不会提出将甄宓许配给麾下臣属之事。

  苟哥相信,只要他敢如此说,赵大娘便一定会开无双,而且是真无双乱舞。

  赵大娘听罢,同样有些两难。

  要知道,赵大娘最喜欢的儿媳妇,就是伏寿这个正牌大儿媳。

  且不提伏寿为赵大娘生下一对聪明可爱又伶俐的龙凤胎孙子、孙女,其中小刘嗣还是太子…咱们只说伏寿本人。

  首先,伏寿出身极好…这简直是废话!若出身不好,伏寿又怎么可能贵为皇后?

  其次,伏寿知书达礼、性情善良、而且素来节俭低调…除非是在极正式的场合,否则伏寿永远都是一副略施粉黛、衣着简约的打扮。

  谁能想到,贵为皇后的伏寿,平日里只是头戴银钗、着纯色深衣、素面朝天呢?

  刘协或许不喜欢如此朴实无华的伏寿,但低调务实的赵旻,爱煞了同样如此的伏寿。

  再次,除了要彰显存在感、以及在赵旻一众娇妻美妾面前确定大妇权威之外,伏寿几乎从来不摆皇后的架子…

  伏寿在自己老公面前摆出的十足女王范儿,以及报复般地令自己老公向自己下跪等夫妻闺中情趣之事,当然另当别论。

  伏寿唯一的一点小瑕疵,便是善妒、控制欲极强。

  但此事的罪魁祸首还是苟哥自己。

  苟哥若有充足的时间陪伏寿,伏寿又岂会霸着苟哥不放?

  此番伏寿虽颇为不舍,但还是放自己老公回家,便足以证明伏寿极识大体。

  遑论伏寿如今已再次怀了身孕。

  综上所述,赵大娘哪里舍得刺激自己最喜欢的大儿媳伏寿?

  但话说回来,赵大娘也颇为宠爱甄宓,甚至早在胞妹故去之前,赵大娘便已预定甄宓为儿媳。

  若非胞妹骤然离世,甄宓恐怕已经与赵大娘…成了真正的一家人。

  于是乎,在两难之下,赵大娘需要首先确定一件事。

  “阿旻,你是否喜欢阿宓?”

  赵大娘问了句废话。

  那可是“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渌波。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的洛神耶!

  尤为难得的是,甄宓单纯善良而且兰心蕙质。不考虑伏寿的因素,如此女子娶进门来,一定不会破坏家庭和谐。

  此点,甄宓与历史上那名曾先后为袁熙、孝子丕小妾之洛神,有本质上的区别。

  唯一的美中不足,是近亲结婚生育,可能会影响子女健康…

  赵旻毕竟只是魂穿。

  但这一点,问题并不大。

  所以苟哥毫不犹豫地重重颔首。

  “大人,孩儿确极喜爱阿宓,亦愿宠爱阿宓一生一世。”

  赵大娘很欣慰。

  “阿旻颇有眼光!阿宓知书达礼、性情淑均、且国色天香,确为不可多得之良配也。

  何况阿宓身世颇为可怜,老身亦欲宠阿宓一生。唉!老身负阿宓母女良多也!”

  思及自己那夫君早亡、含辛茹苦将一对女儿养育成人的胞妹,一向感性的赵大娘不由得黯然神伤。

  苟哥及时打断了老娘的悲苦情绪。

  “大人,若如此…孩儿当如何是好?”

  赵大娘再次叹了口气。

  “唉!阿旻,你此番赴关中治水,何时方还?”

  “回大人,快则四月底,慢则端午前。”

  赵大娘对此颇为意外…其人本以为,自己亲儿子最少也要出门一年。

  “阿旻,如此短时间,关中治水便可竣工?”

  赵旻苦笑起来。

  “大人有所不知,治水之事,孩儿可交于麾下臣属之手,何况阿寿委实舍不得孩儿远行。”

  赵大娘莞尔一笑。

  “诚然。阿寿已有身孕,太子、长公主又尚幼,你确不宜出门太久。”

  随后,赵大娘沉吟不语。

  片刻之间,其人咬了咬牙道:“阿旻,阿宓之事便交于老身处理,你返还许都之时,老身必为你办妥此事!”

  赵旻大喜,正要向老娘顿首,却又听老娘道。

  “阿旻,你务必善待阿寿、阿宓,以及阿凝、阿月、阿香、阿芷、阿丽、阿瑾等女子。你宁可委屈自己,亦决不可使妻妾委屈!”

  苟哥心道:此皆老子之心肝宝贝儿,老子疼爱她们犹恐不及,又岂愿她们受半点儿委屈?

  然后…苟哥方才反应过来。

  这…老子竟然有如此多妻妾?

  心中虽作是念,苟哥口中却满口应允。

  “大人尽管放心,孩儿必宠爱这些女子。”

  赵大娘很满意。

  “阿旻,步贵人而今已为你生育一女一子,你万不可冷落其人;此外…阿妤孝期将满,你准备何时迎娶阿妤?”

  苟哥在心中对自己破口大骂:我呸!渣男真恶心!

  思及正月初五便开始忙碌不休,至今仍在荥阳(车马行细作基地)、阳翟(颖川郡治)及许都三地来回奔波的卞夫人,苟哥更加愧疚。

  在宫中照顾子女的步练师,同理。

  于是其人坦然道:“大人,只待曹公孝期满,孩儿便迎娶阿妤,此外,孩儿有心将曹公遗孀、子女接至许都好生照顾。”

  赵旻之所以能在此乱世快速立足、并蓬勃发展,主要是因为,其人早早便接手了曹操的基业,后来甚至更是继承了其人一统天下的遗志。

  曹操虽早已从容赴节,但饮水思源,赵旻这些年来,对曹操的遗孀、子女,乃至于对沛国谯县曹氏、夏侯氏都照顾有加。

  见自己亲儿子如此有情有义,赵大娘更加欣慰。

  “如此甚善!阿旻有心矣!阿旻且去用饭,不必再陪老身,老身请阿宓前来即可。”

  赵旻向自家老娘顿首行礼后,躬身缓缓倒退而出。

  用罢饭后,天色已不早,苟哥鬼鬼祟祟地溜进最心爱的小老婆房中。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领军负责总统曹操禁卫,因此这一职务被牢牢掌握在谯沛子弟手中,一般由诸夏侯曹氏担任。

  史涣之后,中领军的职务分别由曹真、曹休、夏侯尚、夏侯楙、夏侯琳、桓范(谯沛人)、曹羲等曹氏宗族或姻亲担任,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正始之变时(249)。

  曹魏有记载的中护军,最早是韩浩。

  韩浩是司隶河内人,并非谯沛出身,不过他是夏侯惇的部曲,“领兵从征伐”。夏侯惇是曹操的“亲旧肺腑”,在他的保举下,韩浩成为首任中军副官。

  夏侯惇闻其(韩浩)名,请与相见,大奇之,使领兵从征伐。--王沈《魏书》

  韩浩执掌中军于建安初年,尚处在制度草创阶段,当时其职位还不叫中护军,而叫“护军”。建安十二年(207),改称中护军。

  太祖善之,迁(韩浩)护军。--王沈《魏书》

  (韩浩)遂从(曹操)破柳城,改其官为中护军,置长史、司马。--王沈《魏书》

  韩浩之后,中护军依次由曹洪、王图等人担任。

  《道机经》,唯以此为至秘,乃云是尹喜所撰。余告之曰:“此是魏世军督(中护军)王图所撰耳,非古人也。”--《抱朴子内篇》

  鉴于护军的重要性低于领军,因此偶尔可以由谯沛子弟之外的人物担任。比如建安二十年(215)曹操讨伐汉中张鲁时,中护军竟然由牵招担任。

  (牵招)从平汉中,太祖还,留(牵)招为中护军。--《魏书牵招传》

  牵招是刘备的“刎颈之交”,而刘备当时(215)正雄踞蜀中,窥伺汉中。

  (牵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孙楚牵招碑》

  像牵招这种出身背景也能担任中护军,可见护军在建安年间(196-220)的权力应该十分有限,大抵局限于“主武官选举”的范畴,很有可能没有领营(掌兵)的资格。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一百一十三章 掀动大生产,其兴也勃焉3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