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合力取江夏,壮士终返家9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24,567

  黄祖方才所说之话为…

  “阿旻,彼时你虽声名丝毫不显,乃至外人竟无一知你隐于张贤弟背后,然则…

  老夫在生擒文达时曾言,欲借袁本初之大势、行匡扶汉室之伟业者,非张贤弟,乃张贤弟之婿赵从文也!”

  黄祖此言一出,众人皆震惊到无以复加。

  这个最多比张绣大一两岁、却处处以其人兄长自居的半老头儿,得意洋洋地捋须道。

  “老夫在生擒文达时,文达尚懵懂无知,然则老夫通过张贤弟之书信、结合文达在广陵之遭遇,已明此事前因后果:

  张贤弟非投靠袁本初、更非反叛曹孟德自立门户,实乃为爱婿铺路也!

  故而,老夫劝文达稍安勿躁,暂且在老夫麾下安心任事,静候曹孟德、袁本初败北之军报,以及…”

  言及于此,黄祖得意一笑。

  “张贤弟之龙婿、常山赵从文进驻许都之消息!”

  黄祖此言一出,本已震惊不已的众人,更感震惊。

  神特么能想到,始终镇守荆州东大门的黄祖,竟然能见微知著,甚至可提前准确判断出天下大势。

  而且,黄祖对此事的态度,颇值得玩味。

  所以蔡瑁再也沉不住气。

  “黄将军,主公之令在此,将军以为如何?”

  黄祖先是挑衅赵旻,复又说出自己针对江东军、李典等汝南军的对策,这一切似乎都表明,其人是准备与赵旻、孙策联军对抗到底。

  然后…

  黄祖突然来了个神转折…

  其人先是以张绣之兄长自居,又称自己早在苟哥赵旻起事之前,便已洞悉赵旻未来的事业走向…

  那么问题来了。

  黄祖你到底几个意思?

  从这一点便可看出,蔡瑁远不及黄祖。

  前者根本未看明白,黄祖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与关公一样傲的黄祖微微摇了摇头…

  不言而喻,他是在借此感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其人没有理会比自己低好几个维度的蔡瑁,而是看向苟哥,口中淡淡道。

  “阿旻,纵使孙伯符占据江夏,恐亦难久矣。阿旻以为然否?”

  苟哥不置可否。

  “我但为履行承诺、且为爱妾之父复仇耳!”

  黄祖闻言眯起眼睛,其人呵呵一笑,微微颔首后道。

  “原来如此!阿旻好算计!”

  本就有些懵逼的蔡瑁,此刻更感云里雾里。

  其人正待发问,便听黄祖肃然道。

  “吕公已出营迎敌,孙伯符可否为父复仇,尚需看其人之能。德珪!主公之令老夫已看过,甘兴霸在我麾下郁郁不得志,其人可随阿旻建功立业。然则…”

  黄祖看向自己身后队列,神色凝重至极。

  “甘兴霸!老夫承你救命之恩,自当送你锦绣前程,你且随卫将军同行!

  你谨记,大好男儿不可只知好勇斗狠、快意恩仇,更应负匡扶社稷、报效主恩之责!来日老夫必报你救命之恩!且去!”

  甘宁显然对黄祖没有任何留恋。

  其人躬身抱拳行礼后,便在“叮铃铃”的铜铃声中,大步流星走到小马哥身旁。

  其人对小马哥呲牙一笑。

  “马孟起,你非某敌手也!”

  小马哥那是何人?

  对这种话,他焉能忍?

  其人将指节捏得“咔巴”作响,咬牙切齿道。

  “甘兴霸!可敢与俺再战一场?”

  苟哥头大如斗;

  黄祖如释重负、进入吃瓜看戏模式。

  沉默的进哥怒视二人、冷冷道。

  “孟起!兴霸!住口!”

  进哥虽然身材短小精悍、而且沉默寡言,但其人毕竟为征战沙场多年、屡次先登的四旬狠人,其人这一怒…

  竟然同时使马超、甘宁二人汗毛倒竖。

  就连一旁的渊哥、晃哥和辽哥,都分明感受到进哥身上那宛若实质的杀气。

  于是苟哥松了口气。

  苟哥向黄祖躬身行礼。

  “既如此,叔父大人,小侄告退。”

  黄祖颔首后挥了挥手。

  “不送!”

  言罢,黄祖转身洒然离去。

  同时,在场之人集体懵逼。

  啊这…

  你们两个有说过什么吗?

  为何我们什么都没听懂?

  蔡瑁、蒯越等一众荆州豪族士人,目瞪口呆地左顾右盼后,忙不迭跟上黄祖。

  苟哥则带着满脸和煦笑容,施施然负手走出辕门。

  甘宁顾不上和马超置气,当即问道。

  “卫将军,老匹夫此何意也?”

  苟哥顿足,转身看向纵穿奇装异服、也遮不住其人一身英气的甘宁。

  苟哥对甘宁这声“老匹夫”的称呼极为满意。

  傲上天又狡猾至极的半老头儿黄祖,对苟哥而言,可不就是个老匹夫?

  苟哥微微一笑、顾左右而言他:“兴霸可愿随我斗尽天下名将?”

  以好勇斗狠、快意恩仇为乐的甘宁,对此当然求之不得。

  “卫将军,某早欲会一会河北颜良、常山赵子龙等名将也!”

  苟哥眼皮突突直跳。

  你这混球知不知道,河北颜良乃老子故主、常山赵子龙是老子老叔?

  难怪历史上,孙权在刚收甘宁之时,曾多次欲杀之而后快…

  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之,蒙辄陈请:“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摘自《吴书之吕蒙传》

  显而易见,甘宁虽然“颇读诸子”,但他骨子里依旧是“挟持弓弩,负毦带铃”的放浪游侠。

  他从诸子百家中汲纳的养分,全部用于军旅生涯。

  因此其人“开爽有计略”;

  而殷富出身养成的奢靡之风,又塑造其人“轻财敬士,厚养健儿”的侠士本色。

  (甘)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摘自《吴书之甘宁传》

  于是乎,看在甘宁秉性难移的份上,苟哥便不再与其人一般见识,并暗暗决定,让一口巴蜀话的甘宁,与一口西北腔的马超多搭档几次…

  这俩人虽然性格缺陷极其明显,但至少还有一个共同特点:

  超勇!

  甘宁壮志所向,既不在案牍之上、亦不在仕宦之旅;

  其人之志,在关羽濑中、在皖县城下、在濡须渡口。

  在一次次的奋强突固中,甘宁亦无数次梦回少时岁月。

  (鲁)肃便选千兵益(甘)宁,宁乃夜往。(关)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

  (甘)宁手持练,身缘(皖)城,为吏士先,卒破获朱光。计功,吕蒙为最。宁次之。

  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

  以上均摘自《吴书甘宁传》,读来使人心驰神往!

  合肥城下,“张辽步骑奄至”,在吴军“鼓吹惊怖,不能复鸣”的绝境中,甘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处险不变,豪气凌人。

  甘宁何等英勇!

  小马哥同样不遑多让!

  于是乎,苟哥脸上笑嘻嘻,心中却在幻想:

  如此虎将,老子一定想方设法榨取干净他们…啊呸!

  老子一定要让他们功垂青史!

  苟哥遂对甘宁和颜悦色。

  “兴霸勿忧,我麾下诸猛将,皆可与兴霸切磋!甚或…”

  苟哥负手而立、在落日中衣袂飘飞而装笔。

  “河西关云长、涿郡张翼德、河间张儁乂、东莱太史子义、南阳魏文长、黑山贼张燕,将来兴霸皆可战而胜之也!”

  诚然…

  后世知名的三国名将,除了一个老黄忠、几个曹夏侯之外,如今被苟哥薅的也就剩下这么多了。

  当然,船上还有个与孙尚香在一起、也不知到底是谁在保护谁的庞德。

  甘宁被大笔袋苟哥忽悠得目光炯炯、连连颔首。

  “若如此,宁甘愿认主公为明主,从此为主公征战四方!”

  苟哥很欣慰。

  然则…

  其他人却很郁闷。

  渊哥忍不住问道。

  “主公,黄祖究竟何意?”

  【作者题外话】:咱们重温一下黄祖。

  黄祖是被罗先生、暗耻三国志高度低估的三国名将之一。

  黄祖是汉末名将,活跃于初平二年(191)至建安十三年(208),虽然未被独立列传,但相关记载见于诸书,且牵涉人物众多。

  本文想从零散的线索中,整合梳理黄祖的兴衰始末。

  从相关记载中,大约可以推断出以下信息:

  其一,黄祖的籍贯记载虽然失考,但无疑出身荆州豪族。

  其二,黄祖在荆州的战略地位,无可替代。黄祖之于刘表,大约相当于关羽之于刘备。

  其三,黄祖败亡的导火索,是部将甘宁的叛变。而黄、甘二人的矛盾根源,很大程度在于阶级立场差异。

  咱们先来看黄祖的出身。

  黄祖无传,因此籍贯记载散佚。但从刘表集团的用人方略,以及黄祖家族的仕宦履历,可以确定其出身荆州豪族。

  但由于荆州黄氏,散居各地,因此黄祖的具体郡望,已经难以考证。

  要谈黄祖的出身贵贱,首先要明确刘表集团的用人方略。

  刘表是宗室疏亲,最初就职于洛阳。中平六年(189)董卓上洛,天下大乱,荆州刺史王叡与南阳太守张咨,先后被孙坚所杀。袁术从洛阳出奔,在南阳与孙坚合兵,成为董卓的心腹大患。

  (南阳)郡中震栗,无求不获。(孙坚)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吴书孙破虏传》

  刘表就是在此背景下,被董卓授为荆州刺史。

  灵帝崩,(刘表)代王叡为荆州刺史。--《魏书刘表传》

  换句话说,刘表上任,不过是“死马权当活马医”的无奈之举。

  董卓的最初目的,也只是利用刘表的宗室身份,镇抚叛乱地区。

  东汉末期,“宗室出镇地方”相当常见。灵帝任免刘焉为益州牧(188),对抗割据绵竹的马相;李傕任免刘繇为扬州牧(194),对抗割据淮南的袁术,也是相同道理。

  换言之,刘表实际是光杆司令,上任途中还屡次遭遇袁术与孙坚的截杀,连荆州的刺史治(南郡江陵)都进不去,不得不转入南郡宜城。

  《后汉书》称之为“刘表单马入宜城”。

  注意:刘帮主的宜城亭侯,封地便在此邑。

  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刘)表不能得至(江陵),乃单马入宜城。--《后汉书刘表传》

  因为刘表在荆州毫无根基,便不得不求助于土著豪族。襄阳人蔡瑁、中庐人蒯良、蒯越由此登场。

  (刘表)请南郡人荆越、襄阳人蔡瑁与共谋画。--《后汉书刘表传》

  为了得到荆州豪强的支持,刘表娶了蔡瑁的姊妹为继室,又替次子刘琮娶了蔡瑁的侄女儿,将双方利益深度绑定。

  (刘表)为(刘)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女)。--《后汉书刘表传》

  不出意外,在刘表坐稳荆州之后,荆楚士族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除了上述的蔡氏与蒯氏,还有零陵刘先,南阳韩嵩、章陵邓羲等人,皆操弄权柄,干预时政。

  荆州的统治阶层中,几乎找不到外州出身的人物。乃至建安十三年(208)降曹封侯的十五人中,除了傅巽(凉州北地)之外,其余均为荆州土著(见《魏书武帝纪》)。

  为了延揽大族之心,刘表甚至想撮合“死对头”桓阶与自己的小姨子结婚,因为桓阶出身长沙豪族,甚有威望。

  刘表辟(桓阶)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魏书桓阶传》

  可见刘表的定位,实际就是荆楚门阀的傀儡代言人。

  因此,刘表麾下的高级官僚与州郡吏,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荆州大族。即使是张绣(凉州武威)与刘备(幽州涿郡)这种北国名将,到了荆州,也只能被打发到南阳看大门儿去。

  这并不是刘表决定的,而是荆州的地头蛇们决定的,因为荆州的实际统治者,其实就是这群“寡头共荣”的门阀代表。

  在刘表这种“用人方针”下,黄祖家族的仕宦履历可谓显赫。

  黄祖本人出任江夏太守,其子黄射出任章陵太守,父子并显。江夏与章陵的战略位置又十分重要,负担着抵御江东的重任,非心腹不可。

  注:章陵郡的辖区失考。章陵县位于南郡南部,曹魏时分割南郡、章陵置南乡郡。从地理位置看,章陵郡与西晋的义阳郡大抵重合。

  (孙)贲与(孙)策征庐江太守刘勋、江夏太守黄祖。--《吴书孙贲传》

  (黄)祖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后汉书祢衡传》

  荆州的“二把手”蔡瑁,曾先后出任南郡、江夏、章陵三郡太守。此三郡在荆州的地位,可见一斑。

  (蔡)瑁,刘表时为江夏、南郡、章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襄阳耆旧传》

  黄祖与黄射,能够接替蔡瑁镇守江夏和章陵,非荆楚士族,绝无可能做到。

  虽然黄祖出身荆州士族,大抵无争议,但具体籍贯是有些问题的。

  刘表麾下的另一位黄姓名士,是沔阳黄承彦,他同时也是刘表的连襟儿。

  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襄阳记》

  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姐適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襄阳耆旧传》

  但沔阳隶属江夏郡,按汉末“三互法”制度(任官避籍),黄祖能够出任江夏太守,应该与黄承彦并不同族。

  同理,黄射能够出任章陵太守,也说明其籍贯绝非章陵。

  黄氏是荆州大族,子弟遍布各郡。比如“老兵”黄忠,出身荆州南阳;而“愿打愿挨”的黄盖,则出身荆州零陵。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蜀书黄忠传》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吴书黄盖传》

  因此黄祖的具体郡望,由于记载散佚,已经不可考证。

  只能说,黄祖出身,应该在“荆州八郡”的其余六郡(除去江夏与章陵)之中。

  云某懒得给黄祖编籍贯,干脆将其人归于黄香后人之列。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一百二十二章 合力取江夏,壮士终返家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