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善韬光养晦,图一鸣惊人1
云垂赏竹涛2025-08-08 16:054,052

  贾诩…

  虽时隔多年,但其人仍是那个老银币没有一丝丝改变。

  其人一眼便看出,赵旻要使用什么计策对付河北袁氏。

  所以说,最懂老银币的,还得是老银币这种同类。

  当然了,颜良其实也是个老银币。

  可怜淳于琼自作聪明,却不幸沦为了河北袁氏的掘墓人。

  时间匆匆而逝。

  这一日,又接连忙碌数日的赵旻,忙里偷闲与张凝、杨樱月、依嘉娜丽以及张瑾这四名娇妻美妾体察起了民情…也就是逛街市。

  香妹子正在坐月子,暂时不方便出门。

  性格娴静、不喜热闹的大乔要教孙绍读书识字,顺便照看坐月子的香妹子,是故也没有出门。

  依嘉娜丽、张瑾都是喜欢热闹之人,再加上一个更喜欢热闹的杨樱月,在三女一同撺掇大姊张凝央求赵旻之下,外加连续几夜偷吃的赵旻,对这几名妻妾皆心怀愧疚…

  于是乎,有了今日卫将军携娇妻美妾逛街市之事。

  许都的繁华气象、街市的人间烟火、旗亭的美食佳肴,让依嘉娜丽、张瑾二女流连忘返,似乎永远也逛不够。

  与她们二人不同,杨樱月享受的,是与爱郎一同逛街购物的感觉。

  杨樱月此刻便拉着爱郎赵旻的手,正兴奋雀跃地挑选着色彩缤纷、价值不菲的蜀锦,准备找裁缝订做情侣装。

  就连一向稳重的“大老婆”张凝,此刻也蹦蹦跳跳地挑选着各类女儿家的饰物、用具。

  赵旻同样极为享受,与自己的几位老婆一起逛街的感觉。

  着一身晏居服饰、头戴束髻冠的赵旻,心情愉悦地看着欣赏着她们欢快的身影,再次幻想起自己一统江山之后的场景。

  他早已打定主意,待收拾好这大好山河,便将国都定到将在十年之内修缮一新的长安城。

  纵观华夏神州五千年历史,在京杭大运河未开凿之前,惟有定都于关中,才最有希望保持国祚长久。

  关于此事,前文已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言。

  总之,在赵旻心中,许都只是过渡之用,待天下由乱转治之时,赵旻必然要迁都长安。

  别的不说,只说颖川士族…

  若不迁都,赵旻活着之时,赵旻的亲儿子刘嗣自然可借赵旻威望顺利压制住这些人,但赵旻一旦寿终呢?

  再者说来,迁都长安后,刘嗣亦可自己培养、扶植出一批新兴贵族,以压制赵旻如今麾下的这批老臣。

  更何况,惟有迁都,刘嗣方可避免与其人的一众异母兄弟反目。

  赵旻深信,以伏寿的性格,其人一定会找个合适时机,向刘嗣说明身世。

  若不迁都,刘嗣将来如何与一众异母兄弟和睦共处?

  惟有迁都,刘嗣方可远离这些兄弟,以避免兄弟阋墙。

  依嘉娜丽的笑声,打断了赵旻这已发散到几十年后的思维。

  “夫君,妾欲品尝新菜式,夫君陪妾同去如何?”

  赵旻迅速回过神来,抬头看了看已接近如洗碧空正中央的太阳,这才恍然:

  原来已近正午。

  于是赵旻欣然颔首。

  “甚善!我等先用午饭,饭后稍事休息再逛街市。”

  赵旻前世的经验告诉他:

  偶尔与老婆们一起在外面吃吃饭、逛逛街,绝对有助于增进夫妻感情。

  然而…理想总是很丰满。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破坏了赵旻心中的美好想法。

  “主公!主公!”

  赵旻正欲移步,冷不防被一个声音喝住。

  其人循声望去…

  却见满头白发的段煨正带着满身风尘、策马疾驰而来。

  赵旻心中不由微微一惊。

  其人快步迎上去。

  “段公,不知何事如此急迫?”

  段煨转首看了眼一头灿烂金发的依嘉娜丽,随后方才勒马一跃而下,向赵旻抱拳行礼。

  “主公,事关恰德夫人。”

  说着,段煨向赵旻使了个眼色。

  赵旻当即会意。

  其人只好向自己的美丽老婆们抱拳致歉。

  “诸位夫人,我有国事急需处理,待来日再陪诸位夫人逛街市如何?”

  张凝忙不迭盈盈一礼。

  “夫君请自便,妾等这便回府。”

  其余人也纷纷行礼。

  “夫君,国事要紧,妾等即刻回府便是。”

  见众妻妾如此懂事识大体,赵旻心中更感愧疚。

  段煨提醒赵旻。

  “主公,事关恰德夫人。”

  赵旻颔首。

  “阿丽,你且回府,稍后我处理完毕国事之后必与你商议一番。”

  依嘉娜丽又惊又喜。

  “段公,不知何事与妾有关?”

  段煨虽与依嘉娜丽素未谋面,但在场之人仅此一名胡女,是以段煨早已知道,眼前这位便是乌孙公主。

  段老头儿遂向依嘉娜丽抱拳行礼。

  “回公主,此事过于隐秘,请公主稍安勿躁,稍后主公自会向公主解释清楚。”

  依嘉娜丽对此自无不可,只要今晚能霸占住赵旻,对她而言便已足够。

  辞别妻妾后,赵旻便与段煨一同回到卫府…

  正值饭点,赵旻当然不方便召集臣属议事,故而赵旻令庖厨为他与段煨二人将简单的工作餐送到书房,与段煨边吃边聊。

  此时卫府书房内仅赵旻、段煨二人,是以二人说话毫无顾忌。

  “段公,莫非乌孙国已遣出使臣?”

  诚然,赵旻已经猜到段煨为何急匆匆从潼关赶回。

  要知道,潼关距许都,足有八百里之遥。

  段煨抱拳颔首后,自怀中取出满宠的亲笔信、恭恭敬敬递向赵旻。

  “此乃伯宁书信,主公请过目!”

  赵旻接过信匆匆一览,不由哑然失笑。

  “阿不满金好算计!”

  阿不满金确实算计极深。

  如此一来,只要其人之长子在许都待上大半年,将来乌孙国主之位还能跑得了?

  而且,乌孙国作为第一个向大汉天子朝贡的西域大国,优势不言而喻。

  最起码,史书中对此事浓墨重彩的那一笔是少不了的。

  孝献皇帝(刘协此谥号尚存疑)建安七年壬午,冬,十月。时隔近百年,西域乌孙国王子某某某率使臣复又朝贡天子,启西域复归大汉之盛举…

  不提那被赵旻忽略的某某某王子,只说乌孙国借此事所捞取的政治资本,便足以使其国在西域屹立不倒、甚至叱咤风云。

  那么问题来了…

  段煨蹙眉抱拳。

  “主公,此事应作何遮掩?”

  赵旻呵呵一笑,胸有成竹道。

  “此事易耳,仅说乌孙国欲参观许都工坊、并欲与工坊货殖即可。若乌孙王子欲久留于许都,我等可称其人欲于许都工坊长期货殖。

  在此期间,凡西域诸国使臣至许都朝天子,皆可借乌孙国之名,胡人相貌不易为我等汉人所辨,我等皆称其众为乌孙国胡商,外人如何辨别?如此一来,岂非两全其美哉!”

  段煨此刻只有一个想法:

  服!

  亏段老头儿一路苦思而始终不得其解!

  这等在老头儿看来极难解决处理妥善之事…

  在苟哥这儿,此难题竟然解决得如此轻描淡写!

  老头儿不服不行啊。

  然后…

  苟哥笑问:“段公,不知除此之外,公尚有何要事悬而不决?”

  段煨苦笑着抱拳道:“回主公,除此事之外,老夫再无他事。”

  苟哥哑然失笑,向老头儿抱拳道。

  “若仅为此事,段公当真不必如此日夜兼程也。”

  段煨同样哑然失笑。

  “主公有所不知,老夫唯恐坏主公大事。”

  老头儿对赵旻是真爱啊!

  苟哥笑得更加开心。

  “段公隆情厚谊,旻心领。段公既已还许都,便不必再走,段公有所不知,旻…”

  赵旻话未说完,便听到一个大嗓门儿,在卫府院中骤然响起。

  【作者题外话】:咱们聊一聊初平年间(西历190-193)汉末群雄逐鹿那些事儿。

  初平年间(190-193)是汉末丧乱的滥觞期。

  群雄以讨董为借口起兵(190),又随着董卓退入关中(191)而自相残杀,揭开了三国序幕。

  在此阶段,东汉分裂成无数大小邦国。即吕布所谓的“郡郡作帝、县县称王”。

  即便如此,割据者依然呈现出“乱中有序”的状态。

  诸多大小势力,并非各自为战,而是组成了军事同盟。

  初平年间的军阀联盟,又大抵可以分作三方:董卓、袁术、袁绍。

  咱们主要探究三方联盟的勾连始末,论述其结盟原因与立场变迁。

  丧乱之初,是“关东与关中”的二元结构,不久演化为“董、二袁”的三头结构。

  初平元年(190)正月,是中原群雄会盟关东,组建讨董联军的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联盟在一开始便呈现出“各自为战”的松散状态。

  关东联军的屯驻地点集中在三处:酸枣(兖州)、河内(司隶)、鲁阳(荆州)。

  注:另有孔伷屯颍川(豫州)、韩馥屯邺县(冀州),但二者作用有限,不论。

  酸枣的军阀即张邈、张超、臧洪、乔瑁、鲍信等人;曹操最初亦在其中。

  河内的军阀即袁绍与张杨。曹操在荥阳惨败后走归河内,与袁绍合兵。

  鲁阳的军阀是袁术与孙坚。该势力一直与其他集团保持距离,始终游离在外。

  关东军名为讨董,实际是趁乱谋求割据。因此其内部的固有矛盾始终存在。

  略举数例。

  曹操建议让袁术西入武关(战董卓),酸枣诸将入成皋,而使袁绍进屯孟津(取洛阳)。

  其本质是让袁术火中取栗、而使自家主公袁绍坐收渔利。

  袁绍、韩馥欲拥立刘虞,但袁术拒而不许、乃至故意拆台。

  注意:曹操事见《魏书一武帝纪》、袁术事见《后汉书袁术传》,文多不载。

  随着董卓在初平二年(191)四月西入关中,关东军阀便迅速撕下面具,开始了疯狂的内卷与残杀(事见《武帝纪》)。

  “关东、关中”的二元对立,遂分裂为“董、二袁”的三头制衡。

  初平年间(190-193)的袁绍联盟成员,有袁绍、乔瑁、曹操、臧洪、韩馥、刘虞、袁遗、刘表、会稽周氏兄弟等人。

  袁绍联军成员虽多,但幕后线索比较清晰。即“谋求利益”与“对抗外敌”。

  注:“外敌”主要指袁术集团。

  (1)谋求利益

  这类人物有曹操、乔瑁、韩馥、臧洪等人。

  曹操是袁绍在洛阳的“奔走之友”,最初并无根基,且荥阳惨败后失去了在酸枣立足的基础。因此完全托庇袁绍。

  乔瑁是袁氏故吏,也是讨董初期“矫诏为袁家造势”的急先锋。是曹操之前的兖州刺史、东郡太守。

  韩馥也是袁氏故吏。虽然最初立场倾向董卓,但迅速倒向袁绍。

  臧洪是张超故吏,但被袁绍拉拢为青州刺史。

  其人又是继乔瑁、曹操之后的东郡太守。

  注意:上述诸人事迹,见《英雄记》、《魏书六袁绍传》、《魏书七臧洪传》、《后汉书袁绍传》。文多不载。

  需要注意的是,这群“以利相交”的狐朋狗友,大多随着各自力量的强盛,分裂出走。

  比如曹操与臧洪,后来便公开反叛袁绍。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对抗外敌(袁术)

  这类人物有周氏兄弟、刘表、刘虞、袁遗等。

  豫州刺史周昂,便是袁绍为了对抗孙坚而署置。

  因为孙坚是袁术所署豫州刺史。

  术遣孙坚屯阳城拒卓,绍使周昂夺其处。--《魏书公孙瓒传》

  至于丹阳太守周昕,周喁等人,亦亲善曹操。最终死于袁术之手(见《会稽典录》)。

  袁遗是袁绍的从兄弟,在袁术杀害(扬州刺史)陈温后,出为继任刺史,制衡袁术。

  其性质与周氏兄弟相同。

  刘表与袁绍的合作逻辑相对简单。

  即袁术曾“阻兵鲁阳(属荆州南阳)”,导致刘表无法出任荆州刺史,因此结怨。

  袁术阻兵屯鲁阳,表不得至荆州。--《后汉书刘表传》

  封丘之战(193)时,刘表“断术粮道”,袁绍、曹操则重兵突击,打得袁术“崩走流离、几至死亡”。

  荆州牧刘表断(袁)术粮道,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太祖(曹操)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魏书武帝纪》

  (术)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英雄记》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一百八十四章 善韬光养晦,图一鸣惊人2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