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四方初安定,乘船海上行17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33,331

  光阴似箭。

  如今已是建安八年的冬月下旬。

  赵旻夫妇、卫府诸猛将这一行人,在这一个月之中,已经实地视察、调研过平管岛造船厂、东莱郡、北海郡。

  因塞外天寒地冻之故,赵旻并未安排赴辽西、辽东等苦寒之地的行程。

  《观沧海》这首千古名篇,只能等以后,赵旻这个大笔袋再至幽州刺史部时,方可被搬运而来。

  因此,这一行人经渤海,在渔阳郡登陆之后,又沿途视察、调研了渔阳郡、广阳郡,如今已踏上返回许都之归途。

  在平管岛之时,赵旻反复测算了一番五处船坞的满负荷产能,其后,其人修改、优化了海船的制造工艺,将产能提升到了月产十艘海船。

  由不得赵旻不为此费心,委实是如今时间紧、任务重。按照赵旻的推算,此时刘备应该已经派出船队,前往南洋诸国视察调研……咳咳……试行货殖。

  苟哥同样不知,南洋诸国如今究竟如何。

  苟哥只知道,在历史上,南洋诸国中,有几个国家曾出使大汉。

  但似乎并无大汉官员出使南洋诸国。

  直至三国时期,在孙吴黄武五年(西历226年),孙吴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方才乘船出海、巡抚中南半岛,以及南洋群岛。

  然而……

  苟哥始终坚信一点:

  在中南半岛、南洋群岛,甚至是阿三半岛上,此时必然已涌现出不少小国。

  因为做为亚洲文明的核心,大汉对周边地区的文化输出、文化影响力,委实过于强大。

  所以,苟哥不相信,在大汉周边地区,会没有成型的封建政权。

  而这,也恰恰是大汉帝国、古罗马帝国二者间的区别。

  大汉周边地区,文明程度随着大汉文明的进步而水涨船高;

  而古罗马帝国周边地区,欧罗巴的高卢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凯尔特人,以及北非和小亚细亚的闪米特人,非但未吃到古罗马帝国的文化红利,反而被古罗马帝国狠狠压制。

  总而言之,大汉是兼容并蓄、以王道教化万民,引导周边地区共同成长,古罗马却是征服、征服、以及特喵的征服!

  由是故,赵旻必须加大产能,造出足够刘备使用的海船,并与其人谈条件,换取扬州豫章郡、荆州桂阳郡。

  此外,赵旻在视察、调研青州(治所实际上在齐国临淄城)东莱郡、北海郡,以及幽州的渔阳郡、广阳郡及涿郡时,还发现了一个普遍性问题:

  人口普遍稀少,而且……都存在类似山越人一般的逃匿流民!

  赵旻虽然不可能责怪周瑜、曹洪这两名新上任之州牧,但赵旻已经责令二人,无论如何,在明年一年之内,都要解决这一普遍性问题。

  其实,这种问题,在历史上的汉末三国普遍存在、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幽州右北平郡人田畴,便是山越人宗帅之一。

  其人在右北平郡徐无山中,聚众五千余口、并且俨然成为独立王国。

  离开涿郡之后,赵旻踏上归途。

  当然了,赵旻在返回许都途中,依然要继续做视察、调研工作。

  幽州涿郡南侧,便是冀州中山国、常山国。

  中山国、常山国地形皆以平原为主,西部则都是太行山区。

  其中真定县非但是常山国赵氏故里,同样也是褚飞燕、也就是张燕的老家。

  特别重申:张燕不是贼,人家是天杀的汉灵帝特封的平难中郎将,有“岁得举孝廉、计吏”之权,其人实际上就是大汉二千石郡守。

  (张)燕乃遣使至京师,奏书乞降;遂拜燕平难中郎将,使领河北诸山谷事,岁得举孝廉、计吏。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五十八》

  因袁绍在河北始终奉行的“重士族,轻黎庶”政策,所以……

  张燕的兵卒就是这么来的。

  可以说,张燕实际上,就是为朝廷所承认的……合法山越人宗帅。

  综上所述,中山国、常山国的“山越人”问题,同样颇为严重。

  但苟哥为了暂时稳定河北局势,今年不准备在冀州推行大改革。

  苟哥急需做的,是先将自己人,逐一安插至冀州、幽州,再将原本中立、甚至是敌对之人,转化为自己人……简而言之,这叫进行统战工作。

  目前,赵旻完成进度良好。

  袁绍一众故臣,如今在许都,思想转变都较为顺利。

  腊月初一时,赵旻刚好抵达真定县祖宅。

  其人携最心爱的小老婆香妹子,径直进入正堂,拜见家主兼从父赵震。

  赵震颇为意外地接见了自己从子、从儿媳。

  “阿旻、阿香,你二人因何至此邪?”

  香妹子掩口而笑,苟哥则大大方方道。

  “大人有所不知,孩儿此番外出体察河北民情,便专程至祖地祭祀列祖列宗、探望大人及诸位族亲。

  前者,因伏皇后及孩儿诸妻妾生产之故,孩儿未能随大人一同护送族亲返故里,此番亦特来向大人、诸位耆老、族亲谢罪。”

  赵震恍然大悟之后,又忍不住哑然失笑。

  “阿旻言重矣!你为大汉尽忠,同时又为我赵氏添丁口,何罪之有?”

  言罢,赵震又道。

  “不过……阿旻你既至祖地,又适逢腊月初一,便随老夫一同祭祖如何?”

  赵旻顿首行礼。

  “大人,孩儿正为此事而来。”

  赵震笑着扶起自己从子。

  “甚善!你且随老夫来!祭祖之后,你再向族中耆老谢罪。”

  赵旻这个太子太傅、卫将军、真定侯归乡祭祖,这在整个常山国,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若非邺城距真定县足有五百里,冀州牧华歆一时之间收不到消息,其人恐怕一定会连夜赶过来。

  饶是如此,整个真定县,还是被赵旻惊动到沸腾。

  全县之士族、豪族,皆匆匆赶来,观赵氏祭祖之礼。

  权势堪比前汉之霍光、而且丝毫没有霍光灭族之隐患(可参考《汉书之霍光传》中,如芒在背之典故)的赵旻,参加祭祖之礼,这份殊荣……

  常山国赵氏老祖宗、南越王赵佗若泉下有知,恐怕也会笑得合不拢嘴。

  如是般,赵旻在祖宅参加完祭祖后,便在原主曾住过的卧房,与孙尚香留宿…并(此处省略一万字)了一夜。

  随后的日子里,赵旻沿途视察调研,并先后与赵国相崔琰、冀州牧华歆、魏郡太守王朗进行了密谈。

  总而言之,幽州、冀州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依然是统战工作。

  当绝大多数人都转变为,与卫府同一阵营、站到同一条战线时,赵旻便可进行深入改革了。

  更何况,即便赵旻一统天下,其人要做之事,也仍有很多。

  如是般,赵旻一边赶路、一边视察调研,直至腊月十二时,终于顺利进入许都北城门。

  毫无意外,且毋庸置疑的是……

  苟哥等一行人甫一进城,为首之苟哥便被大长秋赵慎,请到了长秋宫中。

  苟哥离开许都,实际上不过两个月而已,伏寿却再次化身为了深闺怨妇。

  苟哥进宫跪拜顿首、起身跪坐后,便看向伏寿。

  苟哥只见……体型复又变得瘦削、俏脸也变得颇有些清瘦的佳人,此刻正一脸幽怨地看着自己。

  万幸甄宓此刻不在长秋宫中,否则……

  苟哥在心中暗暗叹息。

  他明年开春之后,就要与班归、朗日一起,远征葱岭以西的康居国,顺便再亲眼看一看,安息国究竟是不是那个子虚乌有的“帕提亚帝国”。

  如果伏寿仍如今年一般控制自己,那么,自己又应该如何说服伏寿?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似元帝般来路不明的白板天子,哪曾有过半点皇帝尊严?彼时关于其身世的流言,恐怕早已喧嚣尘上。孙盛作为实事的亲历者,不过是对自己的见闻如实记述。

  从这点看来,恐怕孙盛内心,也不会相信偏安东南的司马睿,是真命天子。

  因此,虽然赵政与曹叡也曾有过“血统不明”的猜测,但他们在位时大权独揽,杀伐决断,是名副其实的天子;

  因此史官不敢直言其丑。

  但类似司马睿般庸弱之主,毫无天子尊严,便成了史官肆意嘲笑的对象,全无遮掩。

  从“司马睿”到“牛睿”的构建,在南朝又经历过几次变迁。

  (1)沈约与《宋书》

  刘宋的法统,虽系通过晋朝“禅让”而来,实际东晋末帝司马德宗与司马德文,却均是刘裕(宋武帝)所弑。

  再加上刘裕名为篡夺,实际是凭对外战争的军功而立身(光复两京),因此刘裕更类似曹操,而非司马懿。

  在此背景下,刘宋官方对于东晋皇帝,完全没有尊崇与掩饰,可以尽情侮辱。

  孙盛在《晋阳秋》中提到的元帝血统问题,成为贬低东晋法统的有力武器。南朝史官沈约,如获至宝,大肆添油加醋一番,之后录入《宋书》。

  (宣帝以)毒酒与(牛)金,金饮之即毙。景帝曰:“金名将,可大用,云何害之?”宣帝曰:“汝忘石瑞,马后有牛乎?”元帝母夏侯妃与琅邪国小史姓牛私通,而生元帝。--《宋书符瑞志》

  (2)魏收与《魏书》

  此《魏书》乃拓拔魏,非曹魏。当然,无论是王沈的《(曹)魏书》,还是魏收的《(元)魏书》,均为臭名昭著的秽史,殊非实录。

  王沈独就其业,勒成《魏书》四十四卷。多为时讳,殊非实录。--《史通正史篇》

  众口喧然,号为“秽史”,投牒者相次,(魏)收无以抗之。--《北史魏收传》

  《魏书》的秽史属性,源自半个世纪前的“国史之狱”(450)。彼时主编国史的崔浩,因为秉笔直书,无所避讳,触怒了太武帝(拓跋焘),惨遭灭门大祸。

  (崔)浩尽述国事,备而不典。而石铭显在衢路,往来行者咸以为言,事遂闻发。(崔)浩伏受赇(贪污受贿),其秘书郎吏已下尽死。--《魏书崔浩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十八章 四方初安定,乘船海上行18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