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襄阳收虎臣,益州定乾坤3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44,037

  赵旻转过头去,只见卞夫人那充满担忧之色的美眸,正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

  赵旻向爱妻微微一笑。

  “阿妤,方才我在梦中见到曹公,曹公对西域都护府颇为欣赏,正欲进入游览一番。”

  卞夫人娇嗔道:“夫君,此事稍后再提,夫君岂可在沐浴之时入睡?水已凉,夫君速速就寝安歇!”

  赵旻却耍起了孩子脾气。

  “方才阿妤为何不管不顾我?阿妤不答,我便不出此桶!”

  卞夫人啼笑皆非。

  “夫君夙兴夜寐,又甚为忧心国事,妾与阿妹担心夫君过于劳累,故欲请夫君早些安歇,妾姊妹别无他意,请夫君勿要多心。”

  赵旻笑着伸出胳膊。

  卞夫人对这个臭不要脸之徒无可奈何,只好伸出柔荑,将爱郎拽起来。

  浴桶中的水实则尚温…

  但若非梦中孙策提醒,劳累过度的赵旻恐怕还要多泡一会儿。

  卞夫人之言委实是实情。

  从姑臧城赶到大散关这几日,赵旻白昼率军赶路,晚上又不停记录、整理白日时的所见所闻,甚至还要不停写书信、遣斥候寄给各地臣属…

  依嘉娜丽和卞夫人看在眼里,又岂能不疼在心里?

  于是乎,就在赵旻与荀攸、庞统议事之时,卞夫人便与依嘉娜丽商议好,今晚让赵旻一人安安静静睡个好觉。

  卞夫人与依嘉娜丽也正好趁此机会,说一说悄悄话。

  然则…

  方才赵虎、赵旭二人赶到卞夫人与依嘉娜丽房外,禀报赵旻这两位夫人,赵旻在沐浴时突然没了声响,应是因过于疲惫而入睡。

  已经就寝的二女登时大惊。

  依嘉娜丽轻轻推了推卞夫人。

  卞夫人向其人这个好妹妹嫣然一笑后,便火速赶了过来。

  此刻,卞夫人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地为爱郎擦干身子、裹上单衣,扶着爱郎躺到床上。

  赵旻一把抱住卞夫人。

  “阿妤莫走!”

  卞夫人轻叹一声。

  “夫君今晚不许作怪!”

  赵旻笑着颔首。

  于是乎,夫妇二人相拥而卧…

  当然了,二人皆穿着单衣。

  赵旻将方才那个梦境讲述了一遍。

  卞夫人幽幽一叹。

  “夫君有所不知,前岁在夫君赴关中诛八贼之后,曹公便已知夫君全盘之谋矣。”

  此事前文皆有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赵旻也叹了口气,下意识地搂紧佳人。

  “阿妤勿怪,旻彼时但求自保,实出于无奈耳!况且旻从未有害曹公性命之意。”

  卞夫人美眸中饱含热泪,哽咽着道。

  “夫君有所不知,初平年间如非袁本初收留,曹公、妾,及妾数名子女,皆将饿死于野。

  其后,曹公羽翼渐丰,又深恐袁本初妒贤嫉能、暗存加害之意,故先迎天子于许县,后自立以自保焉!

  曹公与袁本初孰是孰非,殊难定论。然则终是曹公负袁本初,而非袁本初负曹公也。妾已知,曹公去时,袁本初亦伤感至难以自已…妾…”

  说到此处,卞夫人樱唇已被赵旻用力吻住。

  赵旻至此方知,孤单寂寞者,又何止自己一人?

  两个寂寞的灵魂,因这深情一吻而紧紧相拥。

  二人眼中的热泪,沾湿了彼此的脸庞、嘴唇,留下的,是宛若世间的味道。

  除了辛酸,尚有回甘。

  良久后,二人依依不舍地分开嘴唇、脉脉凝视着彼此、久久无声。

  赵旻本有千言万语,却终究未发一言。

  其人拥紧佳人,夫妇二人一同闭上眼,默默感受着彼此的呼吸、体温和心跳。

  赵旻早已知晓袁曹二人的恩怨瓜葛,二人间的爱恨情仇,何尝不像刘表、刘备二人?

  遥想刘备当年,匆匆离开许县,实乃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表尚且猜忌刘备,袁绍又怎么可能不猜忌能力犹在刘备之上的曹操?

  所以,曹操远离袁绍、至许县奉迎天子,又何尝不是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一言蔽之…

  曹刘异口同声道: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区别当然也有。

  刘备是:

  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揣摩)彼(曹操)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曹操则是:

  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袁绍)之量必不容己,非唯避害,且以竞利云尔。

  刘备是以避祸为主,逐利为辅;

  曹操则恰恰相反。

  赵旻遂释然入梦…

  梦中,他又来到西域都护府城外…

  与上次不同,赵旻笑嘻嘻地迎上自城中踱步而出的曹操。

  “不知曹公游览此雄城后,有何感想?”

  曹操笑着颔首。

  “从文,此城兼具雄、坚两点,固难能可贵也,然则,以操观之,此城尚存一重大隐患焉!”

  赵旻收起笑容,肃然抱拳。

  “请曹公赐教!”

  曹操抚须笑呵呵招招手。

  “从文,你且附耳过来!”

  赵旻行至曹操身前,曹操低语一番。

  赵旻忍不住蹙起眉头…

  因为曹操所指出的那一点,确实是赵旻考虑不周之处。

  言罢,曹操霍然抽出腰间佩刀、架到赵旻脖颈之上。

  正蹙眉思忖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赵旻,对此猝不及防。

  曹操骤然冷笑起来。

  “从文,你敢使阿妤为你伤悲、流泪?你可知否,吾好梦中杀人邪?”

  赵旻面不改色,伸出手拨开曹操的佩刀。

  “曹公息怒,旻在此向曹公起誓,旻此生必善待曹公妻妾、儿女。”

  曹操仰起头哈哈大笑,旋即“呛啷”一声收起佩刀。

  “从文勿怪,操但试探从文耳,却无杀从文之意。”

  赵旻默默吐槽:拉jb倒吧!连后世小学生都知道,您曹老板向来一言不合就杀人!

  心中虽作是念,苟哥却从容一笑,躬身抱拳道。

  “曹公素有雅量,旻焉能不知?曹公放心,但使旻一息尚存,必保曹氏满门富贵无忧。

  此外,阿彰阿植二子,旻欲收为亲子,乞请曹公勿怪!”

  赵旻根本不想收曹彰曹植二人当亲儿子…

  原因显见,赵旻将来连亲儿子都不一定能全部顾得过来。

  这厮同样是在试探曹操。

  这贼厮在梦中,连鬼都敢糊弄,他有多腹黑可见一斑。

  曹操果然阴下脸来。

  “从文,阿彰阿植二子乃操爱子,你敢夺操爱子?”

  赵旻在心中松了口气。

  “曹公明鉴,阿彰阿植二子实为旻之假子。既如此,曹公,旻认此二子为义子如何?”

  假子是妻子与前夫所生之子,至于义子…

  汉末的义子,实则与亲子区别不大,所以哄堂大孝的洛丹伦孝子吕布才会遭人唾骂。

  这次,曹操倒是没有再反对。

  “也罢!从文须提防刘玄德,刘玄德恐有收荆州之心,从文不可不防!此番从文赴襄阳,或将有意外之喜。从文勿忘你我之约,操告辞!”

  赵旻躬身,再起身时,曹操已去。

  赵旻在梦中若有所思。

  翌日卯时。

  赵旻小心翼翼地为仍在酣睡的佳人掖好被角,匆匆穿戴梳洗一番后,赶到大散关衙署大堂。

  此时东方微熹,庞统已为一众同僚备好热腾腾的早餐。

  少顷,荀攸、曹纯、夏侯尚、曹休、曹真、曹彰、曹植…等人尽皆赶来。

  心中本来有些慌的赵旻,在看到这些小辈儿后生…尽管这些人比赵旻小不了几岁…登时踏实许多。

  苟哥打量着眉清目秀、颇显儒雅的夏侯尚,心中在考虑要不要给这小子介绍个对象,让他赶紧生出来夏侯玄。

  但随着众人齐至、陆续用饭,赵旻压下了这个有些无厘头的想法。

  待众人用罢早饭、一众庖丁、小吏收走食案后,赵旻便清了清嗓子。

  【作者题外话】:袁绍、曹操的爱恨纠葛,诸君若印象已不深,可以去看第一卷及第二卷过渡的那几个章节。

  云某不但写过袁绍和曹操真实的关系,而且将其整理成了袁绍、曹操的编年史。

  刘备和曹操的关系,实则也不是演义中那种不共戴天的关系。

  中平五年(西历188年)刘备鞭死督邮、被迫跑路之后,投奔之人便是昔日好友曹操。

  曹刘二人很是共事了一段时间,彼时他们的主公是…

  大将军何进。

  以是故,曹操很早之前便认识关张二人。

  这里再澄清一点:

  初平元年(190)没有十八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因为诸侯们散布于三地;

  公孙瓒也没有参加,所以跟着公孙瓒打工的刘关张三人也不可能在场。

  因此,温酒斩华雄根本不可能发生:关羽彼时在幽州。

  曹操认识关羽,实则是刘备跑路投奔其人时便已认识。

  这一章,咱们聊一聊鲁肃的榻上策。

  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榻上策》

  鲁肃曾劝孙权“竟长江所及,然后建号帝王”,即统一长江,分治南北。此战略构想,被称作《榻上策》。

  需要注意,鲁肃在阐述战略规划时,曾提到此构想的实现前提,是“北国多务”——即长江以北地区,长期陷入军阀混战,因此江南政权才有发育空间。

  为将军(指孙权)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榻上策》

  换言之,《榻上策》的底层逻辑,是在保全江东的前提下,避免同北方发生冲突。理解了这一点,便能够理解鲁肃的行为逻辑。

  由于鲁肃奉行“联刘抗曹”之策,因此妥协居多,往往会给人以懦弱的错觉。实际并非如此。

  赤壁之战前,鲁肃劝孙权联合刘备,是因为江东无法独力抗衡北兵。

  赤壁之战后,鲁肃劝孙权出借南郡,是因为江东需要刘备充当抵御曹操的桥头堡。

  然而一旦涉及东南地区的利益,鲁肃便一反常态,表现得十分激进。

  比如争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时,鲁肃敢于单刀赴会,据理力争,乃至呵斥关羽僚属。

  没错,单刀赴会,并非关公单刀赴鲁肃,恰恰相反,是鲁肃单刀赴关公!

  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土,(孙)权命(吕)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吴书吕蒙传》

  (刘备)遣(关)羽争三郡……(鲁)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吴书鲁肃传》

  以此论之,鲁肃不仅不懦弱,而且十分理性。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其战略构想,即避免与北国交锋,着力于统一南方。

  本书中诸葛亮的策略,与此策有些近似。

  《榻上策》的提出时间,在建安五年(200)。彼时孙策新丧,东吴人心浮动,大量流寓士人逃回北方。鲁肃也是其中之一。

  鲁肃当时受到扬州宗帅刘晔招募,欲投奔郑宝,结果遭到周瑜阻拦。

  刘子扬(刘晔字子扬)与(鲁)肃友善,遗肃书……肃答然其计。葬毕还曲阿,欲北行。--《吴书鲁肃传》

  周瑜一方面将鲁肃的母亲遣送吴郡为质,另一方面盛赞孙权之德,最终说服鲁肃留在东吴。

  会(周)瑜已徙(鲁)肃母到吴,肃具以状语瑜……(鲁)肃从其言。--《吴书鲁肃传》

  时孙策已薨,(孙)权尚住吴,(周)瑜谓(鲁)肃曰:“……今主人(指孙权)亲贤贵士,纳奇录异。”--《吴书鲁肃传》

  与孙策“诛戮江东名豪”不同,孙权“举贤任能,各尽其心”。鲁肃因此向孙权陈述密计,即《榻上策》。

  (孙策)谓(孙权)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吴书孙讨逆传》

  鲁肃认为“汉室不可复兴”,因此“功业侔于桓文”(指充当汉廷外藩)的战略构想,便不再符合实际情况。

  (张纮)乃答曰:“今君(指孙策)绍先侯(指孙坚)之轨……匡辅汉室,功业侔于(齐)桓、(晋)文,岂徒外藩而已哉?”--《吴历》

  在鲁肃看来,“统一长江,僭号帝王”才是孙权的目标。

  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鲁)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榻上策》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一百一十六章 襄阳收虎臣,益州定乾坤4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