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2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113,666

  辞别阿不满金、依嘉娜丽那看赵旻的眼神儿有些不太对劲的母亲后,赵旻踏上了返回西域都护府的近两千里征程。

  赵旻的老丈人阿不满金这次倒是没有再抠搜,女婿临行前一日,他便已为女婿准备好了五万匹骏马。

  徐庶、孟建、石韬和崔州平并未前来送别…

  他们四人,都在为各自的艰苦任务而奋斗不息。

  大军疾行之中,赵旻唤来犹然风尘仆仆的班归。

  “归远侯,大宛国主可有异议?”

  班归小心翼翼道:“回主公,大宛国主并无异议,然则…康居国主恐不会如此善罢甘休。”

  呵呵!

  这种鬼话赵旻怎么可能相信?

  大宛国主以为赵旻是谁?

  赵旻从来不惯西域这些小国国主胡乱打小报告的臭毛病,其人俊目一瞪。

  “此话当真?”

  班归冷汗骤然而下。

  “回主公…此乃大宛国主之言,俺确实不明其真伪也。不过…

  不过…俺窃以为,康居国主先失两万余精锐,又得知乌孙国十万骑兵一夕尽灭,定不会…定不会…

  咳咳,主公,此事暂且休提,俺启程之时,大宛国主已在为主公搜罗汗血宝马,并承诺将尽速启程赶赴西域都护府。”

  赵旻神色缓和下来。

  即便是在盛产骏马的大宛国,汗血马也是极其珍贵、罕见之宝马。

  而大宛国主为赵旻搜罗汗血宝马,已足以说明其人之诚意…

  至于西域诸国国主那打小报告之言,听听就算,认真你就输了。

  对于赵旻而言,西域诸国之间的矛盾越多越好,诸国之间若没有矛盾…对大汉来说反而将是天大的麻烦!

  赵旻颔首:“如此说来,大宛国主的确诚心归附于我皇汉?”

  班归如小鸡啄米一般飞快点头。

  “主公尽管放心,俺可保证,鄙国…咳咳…大宛国主一心归附皇汉!”

  情急之下,班归险些说秃噜,这个两头通吃的商贾,夹在两国中间也着实不易。

  赵旻挥了挥手,班归识趣地行礼、放缓马速。

  赵旻复又回到俏脸微显圆润的依嘉娜丽身旁。

  苟哥向最心爱的小老婆打趣。

  “丽丽宝宝,我若再不离去,你可否多重十斤?”

  依嘉娜丽终究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又深受父母、丈夫宠爱,在无忧无虑、美食充足…且夫妻和谐美满之下,长胖实属正常。

  何况妹子长胖还另有隐情。

  依嘉娜丽不依地撒起了娇。

  “哥哥好坏…宝宝…宝宝为哥哥…哎呀,待回到西域都护府,哥哥便知宝宝为何会如此。”

  苟哥哈哈一笑,忍不住轻轻捏了一下妹子略显肉感的俏脸。

  “丽丽宝宝勿恼,哥哥在晚上,爱极如此宝宝…”

  诚然,有几种新姿势,确实不适合太瘦的妹子。

  依嘉娜丽娇羞不已,垂下螓首不再理会她那羞人的哥哥。

  占足了妹子便宜的苟哥得意一笑,复又挥鞭奔至夏侯惇、夏侯渊及曹洪三人身旁。

  “元让、妙才、子廉,以你等观之,如若康居国未来三五年来攻,三万精兵可否抵御?”

  夏侯惇独眼一眯,颔首道。

  “主公放心,某三人趁兵卒闲暇之时,已教元直、公威等人演练锋矢阵之变阵,即前阵掩杀、拦截敌军之时,后阵趁机抛射,以切断敌军阵势。

  其后,我军趁敌军进退失据之际,两翼包抄凿穿敌军,如此,纵使敌军五倍于我军,我军亦丝毫不惧!主公以为如何?”

  苟哥以为如何?

  苟哥很震惊!

  因为这正是五百年后,李唐纵横叱咤西域所采用的战法!

  区别只在于,李唐有陌刀,而赵旻的卫府铁骑仅有长枪及环首刀。

  但反观西域胡人…

  汉末的胡人,与五百年后的西域胡人能相提并论吗?

  这个比喻不够直观、不够形象、不够生动?

  好吧…

  明朝的倭寇,与民国时期的小鬼子能相提并论吗?

  当然,人还是那些坏人没有变,但装备呢?

  所以,苟哥用力颔首。

  “甚善!甚善!然则,元让,元直可否将此阵法演练成熟?”

  尽管苟哥清楚徐庶是五边形战士,但一想到徐庶率军上阵冲杀…苟哥还是觉得这画风有些吊诡。

  这次,换曹洪抢先道。

  “主公大可放心,元直在元让兄之变阵基础之上,又新增不少变化,实乃以正合,以奇胜也!元直不愧为天下奇才!主公慧眼识珠,某等深感佩服!”

  曹洪最后一句马屁之言,诸君可自行忽略。

  总之,徐庶在熟读苟哥搬运而来,凝聚了李世民李靖这两大军事奇才智慧的《唐李问对》后,已然稳稳超过了诸葛亮,有成长为汉末版李靖的趋势。

  所以苟哥很欣慰。

  与关、张一样,诸葛亮不可能投入赵旻帐下,而赵旻又不可能培养司马懿那个野心家、为自己亲儿子留下巨大隐患,所以…

  如今侠肝义胆的徐庶成长起来,使赵旻倍感欣慰。

  至此,赵旻对乌孙国放心了。

  大军在疾行之下,四日后顺利返回西域都护府。

  近二十日过去…

  当赵旻这个甩手掌柜再次返回西域都护府时,其人惊喜地发现,西域都护府的雄城内外,兵卒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拆除木制脚手架…

  做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专家,赵旻太清楚这代表什么了!

  短短不到两个月,班超一手修建的西域都护府,便在百余年后被卫府修缮加固完毕…

  得益于汉末西域植被茂密、风沙并不严重,以及西域诸国对西域都护府心怀敬畏之故,班超兴建的西域都护府,除外观被植物损毁较为严重外,实际上主体结构破坏并不严重。

  赵旻所谓修缮加固,实则是以增加其主体结构的抗冲击强度及承载力为主,修缮为辅。

  但话说回来,在这没有钢筋、没有高标号混凝土、更不可能有钢绞线的汉末,纯靠木结构加赵旻发明的三合土砼,如何尽可能增加强度,也曾让赵旻殚精竭虑。

  可以说,赵旻做为项目经理虽然非常不称职,但做为项目总工,赵旻绝对尽职尽责…其人为了这项工程,倾注了自己大量心血。

  是以,眼见如此雄城焕然一新,赵旻心情激动万分。

  他拉着依嘉娜丽的小手、唤上一众臣属,策马奔驰至西域都护府之下,仰望着那座土黄色、高大巍峨的雄城,心中感慨万千。

  未来数十、甚至数百年,这座雄城将屹立不倒、成为大汉在西域的象征和代表。

  心情激荡之余,赵旻一挥袍袖…在此雄城之下开会!

  以卫府的效率,一刻钟众人齐聚于此,然后…

  一刻钟散会。

  此番,原本镇守敦煌及二关的严颜、法正及孟达三人,皆已赶至此地。

  是以,本次会议同时还是西域都护府的启动会。

  会议虽短暂,但应该商议之事,赵旻一项都没落下。

  首先是赵旻的归期:

  赵旻定于六月十六,也就是后天启程,四日内赶到一千八百里外的凉州新治所:姑臧城。

  也就是说,赵旻无暇等待西域都护府重设大典。本次大典,将由西域都护满宠主持。

  这就引出来第二项议题:西域都护府留下多少兵马?

  赵旻当场拍板:三万足矣!

  如今西域大哥乌孙国被赵旻全歼青壮;

  原大哥大月氏因内乱不休,如今已龟缩回阿三地盘;

  二哥康居国被赵旻吓破了胆…好吧,准确来说是西域其余诸国都被赵旻吓破了胆,所以,三万精兵确实足矣。

  那么第三个问题来了:

  赵旻准备如何养这三万精兵?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谯周的劝降之言,不过寥寥数语,但字字珠玑,振聋发聩。从谯周敏锐的辩辞来看,他对政治的理解甚为深刻,对三国的形势洞若观火。陈寿称其“研精六经”,不为虚言。

  彼时(263)魏将钟会在剑阁牵制了姜维的主力部队;为了防备东吴趁乱偷袭,蜀汉又在巴东地区布置了阎宇、罗宪屯重兵拒守,因此京畿空虚。且剑阁、巴东距离成都均有一定距离,远水不解近渴。在诸葛瞻战死绵竹之后,京畿地区的卫戍力量瓦解冰销,成都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张)翼、(董)厥甫至汉寿,(姜)维、(廖)化亦舍阴平而退,適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钟)会。--《蜀书姜维传》

  时(蜀)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罗)宪领军,为宇副贰。魏之伐蜀,召宇西还,宪守永安城……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晋书罗宪传》

  了解到上述背景,便可知后世对谯周的非难之辞,大抵难以成立。因为彼时蜀汉虽尚有可战之军,但均远离成都;且云山阻隔,信息不能够互通。何况刘禅身为人主,都已丧失斗志,那么臣下自谋生路,便也无从非议。

  彼时濒临绝境的刘禅君臣,讨论重心已不再是“战”与“和”,而是“逃”与“降”。

  当时主流方案有二:其一是奔南中,其二是奔孙吴。

  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蜀书谯周传》

  南中,即今云、贵地区与缅甸东北部,彼时属于尚未开化的边鄙之地。按《华阳国志》,南中地区的风俗、文化、语言与蜀中差异甚巨(语言差异尤大,词汇发音今皆不可解),这一地区在西晋时被从益州析出,独立为“宁州”,可以侧面反映出该地的蛮荒、疏离色彩。

  (晋)武帝泰始二年,分益州置梁州,以汉中属焉。七年,又分益州置宁州。--《晋书地理志》

  孙吴,彼时的情况亦不甚理想。国主孙休当时(263)已经病重,翌年(264)即死,同年又发生了权臣张布、濮阳兴篡改遗诏,拥立孙和之子孙皓的政治变故。且孙皓为政酷暴,若刘禅奔吴,恐难获善终。

  一言蔽之,无论是奔南中还是奔孙吴,在彼时均属昏招。在混乱的局面下,谯周挺身而出,冷静分析,陈述此二策的不便之处,句句直击要害。

  在谯周看来,南中地区“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诸葛)亮南征,兵势偪(逼)之,穷乃幸从”,根本不是一个理想的去处。

  一言蔽之,南中诸酋帅,不过是畏惧诸葛亮昔日的兵威,与蜀汉政权实乃貌合神离(《张嶷传》、《马忠传》对此记载甚详)。且刘禅奢淫(见《董允传》),搜求无度,一旦流亡朝廷进入南中,“耗损诸夷必甚,其必速叛”。

  南方远夷之地……此患国之人也。今以穷迫,欲往依恃,恐必复反叛,一也。北兵之来,非但取蜀而已,若奔南方,必因人势衰,及时赴追,二也。若至南方,外当拒敌,内供服御,费用张广,他无所取,耗损诸夷必甚,其必速叛,三也。--《蜀书谯周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九十九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3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