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孙度来信,刘玄德认怂9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33,834

  “不知子扬有何打算?”

  关羽的意思是:刘晔你准备把关某怎么样?

  刘晔毕恭毕敬地向关羽躬身作揖。

  “云长将军大可不必担忧,晔先带将军见过某主公,再亲自护送将军赴芜湖县见左将军。”

  关羽再次长叹一声。

  “事已至此,终不可再为之。从文自官渡之战后纵横四方、未尝一败,皆因其人算无遗策、卫府上下一心之故也!羽深感佩服!

  子扬无需再押羽见从文,径自押送羽往见某主公玄德公即可。”

  刘晔知道关羽的性格及为人如何,是以其人当即作揖称是。

  “既如此,云长将军请!”

  刘晔见己方、刘备一方数人皆不理孙权,深恐孙权会恼羞成怒,是以忙不迭向孙权行礼道。

  “吴侯,某家主公侥幸识破刘玄德之计,然则因时间紧急而来不及告知吴侯,请吴侯勿怪。”

  孙权原本铁青的脸,即刻缓和下来。

  其人微笑作揖道:“子扬先生多虑也,若非太子太傅,权几无葬身之地也!权感激太子太傅犹恐不及,焉可怪之?”

  刘晔懒得与这习惯制衡之术的权谋客多言,再次行礼之后,便押着关羽、魏延二将,及无数战舰赶往大江对岸。

  此刻已是暮色苍茫的戌时,刘晔只是不愿与孙权虚与委蛇,却并不愿今晚便匆匆忙忙赶夜路。

  待战舰停泊于广陵码头之后…

  卫府兵卒便愉快地将关羽友情赞助的战舰笑纳。

  孙权是玩制衡之术玩到习惯成自然,赵旻这个苟哥则是苟到习惯成自然。

  总之,赵旻组建起一支足以驰骋纵横大江的水师…竟然没花一个五铢钱。

  是夜。

  关羽唤来刘晔,二人相对而坐,饮茶叙旧…

  刘晔清楚,自家主公实则极想招揽关羽,尽管此事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是以,刘晔对关羽颇为恭谨客气。

  “云长将军勿怪,左将军有必夺江东之志,某家主公亦有誓死护卫江东之心,你我两家不得不为敌耳,此事与私情无关。”

  曾被迫投效于曹操(实则是朝廷)的关羽,对此深以为然。

  “子扬,此闲话休提,羽且问你,从文焉知玄德公在芜湖县,又焉知羽欲奇袭丹徒城?”

  刘晔踌躇片刻之后,叹了口气。

  “将军勿怪,晔实不知也。”

  “荒谬!刘子扬莫非消遣羽不成!”

  见关羽凤眼圆瞪、勃然作色,刘晔只觉压力山大。

  其人连连作揖。

  “将军明鉴,一路上某家主公从不曾提及此事,更兼甫一至丹徒码头,晔便为主公遣去探明魏文长之伏兵踪迹,故晔委实不知此事之内情也。”

  关羽神色缓和下来,有些不好意思地向刘晔抱拳行礼。

  “羽急欲知晓此事内情,故有些急躁,请子扬勿怪!”

  刘晔擦了擦额头冷汗,向关羽还礼。

  “将军不必心急,某家主公亦急欲返还许都,故将军或将在丹阳郡芜湖县见到某主。”

  关羽这才满意颔首。

  “惟愿如此!”

  刘晔却忍不住问起关羽。

  “将军,玄德公当真已得谋主乎?”

  关羽哂笑起来。

  “又有何用?今岁某等南征北战大半年,不过仅占交趾化外之地、会稽郡一郡耳,今岁荆州既未得、庐江等三郡亦未得,玄德公又如何信大义于天下乎?”

  关羽这番话,信息量极大。

  刘晔至此已知,自家主公与刘备之间,迟早必有一战!

  聊罢这些沉重话题,关羽、刘晔二人方才开始叙旧。

  关羽颇懂诗书,刘晔更是兼资文武,是以二人要想找到共同话题,简直不要太容易。

  不久,这间船舱内,便时不时传来笑语。

  同一时间,张郃张辽二人正摸黑赶路,而顾雍陆逊二人同样披星戴月。

  他们不可能知道,就在他们为丹徒而心忧不已之时,赵旻已经化解了这次危机。

  因刘晔要对付关羽而耽搁了时日,所以,在这两路兵马之中,赵旻最先赶到距钱唐县七百里之遥的芜湖县。

  那么问题又来了。

  刘备在芜湖县何处?

  这个问题当然难不倒苟哥。

  其人与瑜哥一路沿着江岸疾驰,很快便查探到了刘备那隐于密林之中的营寨。

  然而…

  在这处营寨之中,赵旻和周瑜先见到的却并非刘备。

  而是…

  身高八尺(一米八四)白衣飘飘、相貌俊朗、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诸葛亮。

  诸葛亮当然不可能认识赵旻和周瑜。

  于是乎,三名大帅哥站在营寨辕门处,默默地凝视着彼此。

  诸葛亮表情看似平静淡定,实则…

  其人心中宛若涌起滔天巨浪。

  诸葛亮虽不认识赵旻、周瑜二人,但见这气度不凡、相貌堂堂、英姿勃发的二人寻到此处,诸葛亮又焉能不知这二人之身份?

  简言之:

  赵旻周瑜二人既然寻到此地,则说明自己的计谋又一次全盘落空。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诸葛亮此前图谋荆州的计谋,已经落空过一次。

  诸葛亮内心的挫败感,可想而知。

  万幸其人在荆州已经历过太多生活的磨难、社会的毒打,是以诸葛亮很快便平复下来心情。

  其人向头戴长长刘氏冠、着蜀锦袍、印囊中隐见紫绶、气度颇为雍容华贵的赵旻深深一揖。

  “琅琊诸葛孔明,参见太子太傅!亮久仰太子太傅大名,果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诸葛亮虽在襄阳城寓居,但祖籍是琅琊国,而汉末士人是讲祖籍的。

  随即,诸葛亮又向周瑜行礼。

  “久仰庐江美周郎大名,今日得睹尊颜,亮幸何如之!”

  赵旻、周瑜二人向诸葛亮还礼后,赵旻心中拼命咽着口水(诸君休要误会赵旻,因诸葛亮的能力远超赵旻想象,是故赵旻对诸葛亮垂涎三尺),表面却毫无异样。

  “孔明先生当知,令兄子瑜先生今正在许都为朝廷效力…”

  赵旻拼命忍住招揽诸葛亮的冲动,中断未说出口之言后转移话题。

  “贵主玄德公今何在?”

  诸葛亮再次行礼后坦然道。

  “回太子太傅,玄德公今正在中军帐内…”

  年方二十二岁的诸葛亮终究还是没沉住气,其人忍不住问道。

  “太子太傅何以得知玄德公在此,又如何屡次识破亮之计谋?”

  赵旻笑而不答此事。

  “孔明先生,此非详谈之地,某等有话不妨在中军帐中详谈。”

  说着,赵旻指着赵贲道:“孔明先生,此乃天子之天使也,请先生速速带天使往见玄德公。”

  诸葛亮只好按捺下心中疑惑,带天使赵贲、赵旻及周瑜三人进了辕门。

  少顷,已得知此事的大耳、长臂刘备,便屁颠屁颠地迎上前来。

  刘备脸上洋溢着和煦温暖的笑容,向天使赵贲躬身行礼后,方才满脸堆笑看向赵旻、周瑜二人。

  不知内情者,还以为这三人是失散多年的父子。

  谁又能想到赵旻实则是刘备劲敌呢?

  “从文、公瑾,劳你二人亲自护送天使至此,备深感惶恐!”

  赵旻同样满脸堆笑、向刘备深深一揖。

  “经年不见,叔父风采更胜往昔,旻喜不自胜!叔父,某等不可冷落天使,叔父先接天子诏书如何?”

  刘备呵呵一笑。

  “理当如此!理当如此!备军务繁忙,竟劳天使四处寻备,此备之大罪也!”

  赵旻懒得与这戏精再废话,当即请赵贲亲口念出诏书、又将其交于刘备之手…

  至此,刘备就算接诏了,他就算不想退兵,也不能不即刻退兵。

  何况…

  刘备如此表现,显然已是主动认怂。

  刘备热情无比地请赵旻、周瑜、赵贲三人进帐用茶。

  刘备如此举动,就仿佛屡次三番坏刘备好事之人,不是赵旻一般。

  待众人落座饮口茶后,刘备笑着看向赵旻。

  【作者题外话】:在汉末乃至整个中古时期,籍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不但因为此事关系到乡论,更因为中古时期的客在异乡,处处难行。

  诸葛亮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让赵旻这个苟哥心折不已。

  但苟哥清楚自己给不了诸葛亮想要的东西,加之刘备对诸葛亮礼遇有加,所以苟哥没有主动出言招揽诸葛亮。

  诸葛亮要的是大权独揽、绝对的掌控力,赵旻根本不可能给诸葛亮如此权力。

  所以,只有刘禅最适合诸葛亮。

  您说司马懿?

  呵呵!

  苟哥最讨厌司马群贼,怎么可能启用司马懿?

  苟哥要的是诸葛亮,不是司马懿。

  何况荀白嫖…啊呸!荀彧、荀攸、徐庶、刘晔、董昭、程昱、老银币贾诩加上周瑜、鲁肃、诸葛瑾、严畯、步骘、法正,这套阵容少一个司马懿又何妨?

  对吧?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由“汉中王国”将荆州三郡排除在外,可知刘备大约对“归还荆州”早有计划,至少口头有所承诺。

  所以成都方面,对于“孙权背盟、兵袭南郡”,定然防备不足。

  这也能解释为何关羽在樊城作战的数月时间中,刘备在成都未发一兵一卒。

  因其彼时已经承诺了荆州归属,故对孙权提防有限。

  所以,那些怀疑刘备提防、甚至暗害关羽的小学生们,劳驾你们动一动脑子好不好!

  再说孙权。

  樊城之战时,有个非常特殊的记载。

  即“孙权主动遣使、要求帮助关羽攻打樊城,却又故意拖延行军日期”。

  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于羽。--鱼豢《典略》

  孙权彼时“矛盾行为”背后的的真实想法、未见记载,但不难推测。

  因权“失约未至”,故羽大骂“待我攻下樊城,便取尔江东之地”。

  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狢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典略》

  可知,孙权“主动发兵助战在先,而又敕令军队缓行在后”,实际是在拥兵自重,与关羽“讨价还价”。

  其人所针对者,无疑是荆州的归属问题。

  即“吴军助攻襄樊,而战后关羽需还荆州”。

  这也便能解释,为何关羽骂权,是在“擒于禁”之后。

  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权)。--鱼豢《典略》

  因为孙权趁火打劫,延缓行军,其意是“若无江东相助,关羽孤军必危”。

  这也和后文关羽“若拔樊城,吾岂不能灭汝”的答辞相呼应。

  权闻羽怒,假意谢罪,而承诺“迅速发兵”,且由自己“亲率前往助战”。

  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典略》

  这是非常重要的线索。

  《典略》的记载也和《吴书九吕蒙传》互为补充。即关羽收于禁降卒,人众乏粮,擅自袭击东吴辎重。孙权闻讯,遣吕蒙在前,自统大军殿后。

  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吴书九吕蒙传》

  这也能解释,为何吕蒙先遣队“白衣渡江”时,进展如此顺利。除了“客商形象”的迷惑,更主要的是在荆州方面看来,东吴军队实际是“助攻樊城”的友军,且由孙权亲自率领。

  只不过糜芳、士仁、潘濬等人万万想不到,孙权的东吴先遣队,根本是“假道伐虢,意在荆州”。

  这也能侧面解释为何身经百战的糜芳、士仁,见吕蒙兵临城下,行止失措,最终稽首归降。

  除了荆州将领与关羽不睦之外,缺乏对境内吴军的防备,也是重要诱因。

  注意:潘濬(同浚)、糜芳、士仁、郝普按记载与羽皆不睦,文多不载。

  另外多说一句…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吧。

继续阅读:第一百五十二章 公孙度来信,刘玄德认怂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