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请君速入瓮,天下攻江东12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32,963

  薛州将此事禀告于陈登之后,便想出来一个新的办法:

  趁着孙权不敢出海,而出海打渔之渔民为数不少,薛州便趁此良机,借渔民身份掩护……

  薛州遣出大量部曲,又向刘晔借来一些丹阳郡山越人小宗帅。

  薛州借丹阳郡山越人小宗帅之口,说服会稽郡中部、南部的山越人之后……

  将这些山越人,统一安置于沿海的会稽郡章安县(即后世浙江台州)、永宁县(即后世浙江温州)。

  紧随其后,薛州又为这些山越人,运来大量兵器、甲胄、辎重及粮食。

  汉末建安初年、未到三国的会稽郡,是后世的浙江、福建二省,其面积极大,而且海岸线极长。

  守着造船厂的薛州,当然不可能缺船。

  而且,其人借渔民身份掩护,行动颇为隐蔽。

  由是故,对薛州的这些行动,江东一方毫无所觉。

  到冬月上旬、陈登向赵旻发来最新情报之时,薛州已然遣自己不少得力干将,驻于这两县训练起了山越人。

  但陈登也提到了一点:

  孙权如今,非但战略极度收缩,而且其人将左右督这一制衡之术,用到了极致!

  孙权的吴郡大本营自不必提。

  而孙权派至会稽郡、正在后世杭州湾南部诸县讨伐山越人的军队,其左、右督也均为互不对付之人。

  如此一来……

  赵旻还如何利用大义、进行智取?

  赵旻更不可能兵不血刃地夺下江东会稽郡、吴郡。

  因为江东的军队,左、右督互有矛盾、相互制衡!

  赵旻这个苟哥是苟,孙权也是真的狗!

  但赵旻,终究还是不愿与孙权全面开战。

  因为大汉极度匮乏人口,江东尤其如此。

  而只要赵旻与孙权全面开战,必然将会死伤惨重,且将严重影响百姓们的正常生产!

  更何况,吴郡境内,以及江东驻于会稽郡杭州湾南部的区域,河道皆纵横交错,地形颇为复杂。

  而赵旻麾下之兵卒……

  几乎全是高机动性的骑兵。在如此地形作战,骑兵的战斗力,连三成都发挥不出来。

  简言之,别说赵旻本就不愿意打仗;

  就算真打起来,江东军队如果利用好地形优势,赵旻一方也不好打赢。

  总而言之,赵旻、孙权全面开战,实则是被逼无奈的下下之策。

  综上所述。

  赵旻的整体战略思想,几乎已经呼之欲出。

  显而易见,战略大师诸葛亮,已经看穿了赵旻的战略思想。

  第一个开口的鲁肃,只是出言试探一番。

  也无妨。

  谁让赵旻麾下人才济济呢!

  颖川谋士赵俨,第二个开口。

  “孔明先生,卫将军只是不忍令会稽郡、吴郡流血漂橹耳。

  是故,某等确需借南越王之力,以牵制孙权部署于会稽郡之兵力,使卫将军可从容围攻吴城。”

  诸葛亮缓缓摇了摇头道。

  “会稽郡、吴郡之间,河道众多、地形平坦广阔,请恕亮对此无能为力。”

  赵俨闻言,真想一刀砍死诸葛亮。

  显而易见,负责抛砖引玉的赵俨,被诸葛亮狠狠鄙视了一番。

  但话说回来,赵俨的作用既然是“抛砖引玉”,那么其人抛出来的这块“砖”,被诸葛亮鄙视实属正常。

  于是,轮到董和出马了。

  董和失笑道。

  “伯然之策,确有不妥之处。然则,孔明既如此嘲讽伯然,莫非有何良策乎?”

  诸葛亮岂会如此轻易,便被董和套出话来?

  诸葛亮继续出言嘲讽。

  “亮久闻卫将军麾下人才济济、高士如云,今日一见,果然眼界大开。呵呵!

  亮虽不才,亦知孙权为伐山越人之故,在会稽郡部署近八万精兵。

  伯然兄欲使南越王在一马平川之地,牵制此八万精兵,呵呵,亮对此无能为力。

  卫将军麾下若皆为如此高士,则请恕亮失陪之罪。”

  诸葛亮并不是针对赵俨,他是在说:

  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请恕老子不奉陪。

  气场全开的诸葛亮,就是如此气人。

  于是乎,卫府众人闻言,除少数几人之外,脸色便尽皆难看起来。

  诸葛亮的激将法,简单粗暴,却极为有效。

  董和性格一向极好、涵养又颇深。

  是以其人笑容丝毫不减,向诸葛亮微微躬身作揖……

  董和准备亮出来一些干货。

  “孔明想必已知,故吴侯之子孙绍,而今已为卫将军之继子。”

  诸葛亮闻言,其人神色间,终于少了几分慵懒,多了几分认真。

  其人的意思是:你继续!

  董和微微一笑。

  “此外,太史子义、周公瑾为照拂孙绍之故,而今亦对卫将军忠心耿耿。”

  诸葛亮始终有些软趴趴的腰,此刻终于挺直了一些。

  “然则,幼宰先生之意为?”

  董和抚须笑道。

  “孔明,据老夫所知,江东众士人,而今恐对孙权不甚心服也。”

  说着,这老狐狸向诸葛亮拱了拱手、不再开口。

  至此,方才尽落下风的卫府一方,才算是扳成平局。

  诸葛亮终于认真了起来,其人含笑向董和、赵旻二人作揖。

  “幼宰先生所言甚是!如此说来,卫将军欲行之策,乃是攻心之计乎?”

  这时,轮到董昭表演了。

  其人微微一笑。

  “孔明所言极是。而今江东一方,实有两派:一为江北流寓江东人氏,一为江东本土之士人。二者之诉求又截然不同。

  江北流寓江东之士,因脱籍之故,不得不依附于孙权,然则,其人大多皆为故吴侯之旧臣焉。

  呵呵,如此危机关头,孙权是否愿信重这些旧臣?

  至于江东本土之士人,其家族,乃至田亩、财产、奴客皆在江东之本土。

  呵呵,卫将军固然不愿流血漂橹,然则……江东本土之士人,恐更加不愿如此也。

  遑论而今孙权已为天子褫夺爵位、一应官职,并定为逆贼!

  江东本土之士人,受大汉皇恩已有上百年之久,其又岂肯与逆贼为伍、也天子为敌、以至于助纣为虐,毁其家族百年基业于一旦乎?

  以孔明之睿智,应不难洞悉其中之关窍也。”

  言罢,董昭也向诸葛亮拱了拱手……

  方才诸葛亮大开地图炮,使得卫府在场的一众谋士,此刻都对诸葛亮没有什么好感。

  然而……

  诸葛亮此时,反而收起自己神态中的戏谑与轻佻。

  其人郑重其事地站起身来,向在场之人恭恭敬敬作了一揖。

  不言而喻,后知后觉的诸葛亮,直至此时,方才看穿赵旻这层层推进、次第深入的套路……

  简言之,诸葛亮已经输了。

  当然,他不是输给赵旻的套路,而是败于赵旻麾下,这华丽丽的阵容。

  别忘了,钟繇、程昱、荀攸三人,此刻犹然稳如泰山。

  而董昭,却已经说出了赵旻的战略思想。

  更何况,赵旻一方,谋士的天花板之一周瑜,始终都未出场。

  诸葛亮敬的,实际是赵旻的手段、以及其人仿佛无有穷尽的底牌。

  这是赵旻给诸葛亮的下马威:表达方式颇为委婉的下马威。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是在为自己轻佻的态度,向在场之人赔礼道歉。

  “诸公,亮此前多有不恭,乞请诸公见谅!亮在此,向诸公赔礼!”

  诸葛亮本就与卫府在场之人无甚过节,加之其人此番赔礼道歉,又颇为诚恳。

  是以,方才此地所发生之些许不快,登时便烟消云散。

  至此,赵旻总算是松了口气:

  双方终于能好好说话了。

  如今,赵旻一方的谋士,已经表现出来己方的能力。

  那么,此时,便轮到诸葛亮开始表演了。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天子溃入安邑时(195),颍川郭图亦曾“通贡献”,劝绍自迎天子。

  然而他们看得见“奉迎天子的好处”,却看不到“袁绍无法享受这种好处”的弊端。

  因此,河北系的沮授,与颍川系的郭图,其“奉天子之策”均不成行。

  袁绍另有所谋,且手段相当现实。即令曹操将刘协迁治鄄城,方便监视。

  绍每得诏书,患有不便于己,乃欲移天子自近,使说操以许下埤湿,洛阳残破,宜徙都鄄城,以就全实。--《后汉书袁绍传》

  鄄城在兖州济阴郡,袁绍从弟袁叙是济阴太守。

  且鄄城虽然名为曹操辖区,距离邺县却一步之遥。

  若有变故,袁绍可立即“兴兵自取”。

  袁绍想避免“逢迎天子”之害,却能坐享“接近天子”之利。

  可惜曹操亦是奸雄,自然洞悉要害,一口回绝,最终二人反目。这便是后话了。

  有道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曹操巨奸之人,尚不能避免“挟天子”之害,袁绍想又当又立(即令天子迁治鄄城),自是痴人说梦。

  另一方面看,绍与献帝的旧怨以及尴尬的地理位置,导致他无法如曹操般享受“挟天子”之利,故几经思虑最终放弃,最终强弱易主,功败垂成。

  亦可谓“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继续阅读:第一百四十三章 请君速入瓮,天下攻江东13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