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新年新气象,大汉建四方9
云垂赏竹涛2025-08-08 15:183,134

  赵旻叹了口气,不好接话。

  其人心道:缩头一刀,伸头亦一刀。

  此事避无可避,隐瞒反而不美。老子索性主动受死便是!

  于是乎,这个苟哥选择了躺平,任由老娘提前向伏寿说破。

  当然了,这个苟哥已经做好了,乖乖跪搓衣板受罚、放低姿态巴结好大老婆的心理准备。

  宫中夜宴之事,揭过不提。

  已至腊月,接近年底。

  接下来数日,卫府各地之官吏,陆续返还许都述职。

  与此同时,许都城内外,正旦那浓浓的年味儿,逐渐展示出来。

  今岁,即建安九年(西历204年),除卫府征讨幽州鲜卑人之外,大汉中土并无刀兵之事。

  兼且今岁勉强亦算风调雨顺,是以,中土十三州之中,并无太大之事。

  河北青、并二州,百姓生产已初步恢复,可谓安居乐业;

  冀、幽二州,因赵旻安抚之功,兼且田亩增产幅度较大,是以其境内无论士族、豪族,皆对朝廷较为满意;

  荆州工坊运转良好,其地豪族利益已与赵旻高度一致,自然也不会出现问题;

  至于其余诸州,当然更无问题。

  于是乎,其余诸州到了更换州牧之时。

  河北之幽州、并州二州,皆已更州牧为州刺史。

  而在赵旻的规划中,益州、豫州、徐州、兖州、荆州这五大刺史部,皆可取缔州牧,并将此职降格为刺史。

  司隶校尉部情况特殊,但赵旻已决定将钟繇升为三公。

  那么,除孙权之扬州、刘备这个南越王之交趾外,仅剩凉州、冀州、青州三州,暂时未满足州牧降格为刺史之条件。

  因为来年,赵旻尚需在冀州推行新政,此事非牧伯难以推动;

  而凉州、青州兼具战略作用。

  前者境内有漫长的商路;

  后者境内非但有造船厂,且青州牧周瑜正在训练海军。

  在两汉,仅负监察之责的州刺史,其权限要远远小于州牧。

  是以,这三州仍然设立州牧。

  那么问题来了。

  州牧降为州刺史之后,虽然权力依然不小,但是品秩已经由副国级的中两千石,断崖式下跌至六百石。

  这落差,相当于明清之时,由正二品连降八级,直接降到了从六品……

  只要是个官员,恐怕都会受不了。

  但此事恰如赵旻纳甄宓为妾,既然迟早都要执行,便应该及早落地。

  下定决心之后,赵旻便在卫府内部会议之上,向一众臣属宣布了这一决定。

  然而……

  出乎赵旻预料的是,此事居然未遇到多少阻力。

  唯一的阻力,也只是董昭为此提出了俸禄问题。

  “主公,而今卫府诸位同僚,不在乎如此区区俸禄,然则……

  主公应知,三学制今已全面推广开来。

  如若有平民百姓出身之士子,任州刺史之职,老夫恐其人或因俸禄过低而难以养家糊口。

  而州刺史之权虽不及牧伯,亦因监察两千石之故,而权责较重。

  以是故,老夫以为,州刺史之俸禄,应适当提一提。”

  董昭的意思,是担心产生贪腐问题。因为六百石的州刺史,一个月工资仅有七十斛谷,也就是大约2100斤小米。

  这大抵上,相当于后世软妹币六千到七千元。

  这可是监察一州多郡县官员、堂堂州刺史耶!

  平心而论,两汉的官吏,在历朝历代对比,工资水平着实一般般。

  百官受奉例: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二千石奉,月百二十斛。比二千石奉,月百斛。千石奉,月八十斛。六百石奉,月七十斛……凡诸受奉,皆半钱半谷。

  摘自范晔《后汉书之百官志五》

  东汉官吏们,对此表示……

  洒洒水啦。

  因为人家,根本就看不上这么点儿俸禄。

  东汉的官吏,出身不是士族就是豪族……

  这么说不够直观。

  换个说法:

  东汉的官吏,有一大部分,不是官n代,就是富n代。

  到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情况更加恶劣!

  门阀操纵朝政,“王与马共天下”,朝廷官职,几乎变成了门阀之间,分配利益的玩具。

  综上所述,董昭提出的这个担忧,确实不无道理。

  而且,董昭还顺便提出来了一个隐患:

  真正的寒门子弟……不是东汉魏晋语境下的那种地方豪强,而是真真正正出身低微、家境贫寒的寒门子弟。

  他们若至地方任职,极有可能会受到地方豪强刁难。

  司马芝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尽管司马芝出身于河内温县司马氏,而河内司马氏是东汉士族之一。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县)长……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馀家(这是重点!),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顷之,(司马)芝差(刘)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刘)节家(宾客)前后未尝给繇(指其宾客从来不服兵役徭役)。

  摘自《魏书卷十二》

  按两汉制度,县满万户设县令,不满万户设县长。

  可知菅县的户数不满一万。

  刘节不过是条籍籍无名的地头蛇。

  在这个不满万户的小县,其人却能霸占十分之一以上的丁壮人口(千余家),足见彼时的贫富分化到了什么地步。

  地方豪强,究竟有何等豪横。

  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司马芝,乃是曹操亲自任命之县长,却犹然如此。

  那些出身于真正寒门的士子,其遭遇便可想而知。

  一念及此,赵旻只觉,自己任重而道远。

  但话说回来。

  东汉这种俸禄,也确实有些不太适用于,十年以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然而……

  事关公务员体系薪资结构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赵旻只好暂时保持现状。

  “公仁公言之有理,然则……此时调整俸禄,为时尚早。

  待五、六年之后天下平定,我再与天子商议此事。”

  董昭也清楚,此事只是隐患,目前尚无问题。

  是以其人行礼之后,便不再多言。

  但无论如何,州牧降格为州刺史,已经成为定局。

  州刺史擢升为州牧,实际上也是汉末乱世之时的不得已之举。

  如今天下既定,那么赵旻将牧伯降格为州刺史,也算是题中应有之义。

  此事商议既定,那么问题又来了。

  自建安五年(西历200年)官渡之战后至今,除凉州牧变动频繁、豫州牧由华歆变为卫旌之外……

  其余诸州之长官,几乎未发生任何变动。

  尤其是,益州牧步骘还违反了“三互法”,娶了益州巴蜀女子为妻。

  所以诸州之刺史,也应该挪一挪窝了。

  经过卫府众臣属一番商议、讨论之后,赵旻最终决定:

  年事已高的陈登之父陈珪,辞去兖州牧之职,赴京任大司农(赵旻有以陈珪为质之嫌);

  由徐州人严畯,接任兖州刺史;

  臧霸辞去徐州牧之职,改任徐州北部都督;

  由青州人太史慈,接任徐州刺史;

  司隶校尉钟繇升为司空,兖州人程昱任司隶校尉,张燕接替程昱,任执金吾之职;

  卫旌由豫州牧,降为豫州刺史;徐州人诸葛瑾由荆州牧,降为荆州刺史。

  步骘与陈矫互换,前者任大鸿胪,后者任益州刺史。

  鲁肃暂任九卿之一的将作大匠。

  这其实只是鲁肃明面上的官职。

  其人的隐藏使命,实则是秘密潜入丹阳郡,协助刘晔、曹仁对抗来年丹阳郡之涝灾,同时加速收编丹阳郡山越人的速度。

  孙权对丹阳人许昭,也就是许贡那名门客颇为看重。

  因此,许昭一直待在丹阳郡东部,为孙权招募丹阳兵做为其中军。

  但许昭身为豪族门客,向来不受山越人待见。

  这便给了赵旻机会。

  在会议最后,赵旻宣布了一件大事。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姜维对胡俗、胡风的谙熟,及其与羌胡关系的融洽,无不反映出他深受胡风浸染,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

  并、凉、雍等地,彼时被称作“西州”,而西州的民俗是极端彪悍的,按《后汉书陈龟传》,“西州边鄙,土地塉埆,鞍马为居,射猎为业,男寡耕稼之利,女乏机杼之饶,守塞候望,悬命锋镝,闻急长驱,去不图反(返)”。

  此处描述的是居于西州的汉民,他们在习俗上已经高度胡化(董卓、李傕、郭汜、吕布、马超、庞德皆如此),可知姜维的案例绝非个别现象。

  从可见记载看,姜维对待亲属的态度相当淡漠,不仅与传统士大夫迥异,甚至在西州人物中都属于个例。

  姜维之父姜囧“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指太守),没于战场”。姜囧战死时正值壮年,因此《姜维传》才会说传主“少孤,与母居”。

  此处记载其实有“为尊者讳”的色彩。因为当年姜囧阵亡时(214),羌戎的首领恰是马超。《维传》中的“羌戎叛乱”对应《杨阜传》中的“(马)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维传》中的“身卫郡将”对应《杨阜传》中的“(马超)拘(杨)岳于冀,使杨昂杀(凉州)刺史、(天水)太守”。

  即天水功曹姜囧,因保卫郡守而被马超处死。

  (马)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使杨昂杀刺史、太守。--《魏书杨阜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九十章 新年新气象,大汉建四方10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