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许都运帷幄,江夏谋千里8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114,460

  卞夫人哪里是不好意思向曹彰、曹植说她与苟哥的恋情?

  她的意思分明是:

  让苟哥认下曹彰曹植这两个继子!

  苟哥比任何人都清楚,曹彰曹植一定也愿意认下自己这个继父。

  卞夫人与老银币苟哥一样,早已布下了一盘大棋局。

  当然了,胸怀天下的苟哥,对卞夫人如此心机毫不在意。

  但是…

  这种事儿,稳如老狗的苟哥是做不出来的。

  于是苟哥笑着摇头。

  “阿妤,曹公兵败之事与我有关,为此我良心难安,故我不可再夺曹公之子也。”

  腹黑的苟哥良心安不安虽有待商榷,但无论于公于私,其人都不能认下这两个继子。

  于公,袁绍一定会借题发挥,而且曹家夏侯家、曹老板的一众故臣也一定不会同意。

  于私,苟哥如今已有亲儿子,且未来苟哥一定将多子多女…内卷将是板上钉钉之事。

  综上,曹彰曹植二人,做苟哥徒弟,无论对他们二人而言,还是对苟哥和卞夫人而言,都最合适。

  苟哥一向稳如老狗。

  卞夫人微微一叹,不复多言。

  苟哥突然有些心疼。

  “阿妤放心,我与阿彰阿植虽为师徒,然我必视二子为己出,我在此承诺,二子将来必可封王。”

  卞夫人美眸一亮、眼波流转,媚态自然而然呈现。

  “夫君当真有意…”

  苟哥虽极喜欢看卞夫人的媚态,但其人并未被爱情冲昏头脑。

  苟哥遂连连摇头。

  “阿妤万万不可胡言!旻绝无此意!”

  卞夫人芳心登时失落无比。

  其人索性撒起了娇…

  这等媚骨天成的熟妇一旦撒娇…

  苟哥登时两眼发直。

  “夫君…”

  苟哥思及自己亲儿子,不由得打了个激灵、迅速冷静。

  “阿妤,我师徒若助太子登基,又辅佐太子一统天下,阿彰阿植以此功讨要王爵,并无不可也。”

  卞夫人的一对美眸,炽热无比地望向苟哥。

  “夫君,若如此,妾亦可受封?”

  苟哥胸膛剧烈起伏几下后,勉力压下将这个小妖精就地正法的渴望,用力颔首。

  “自然可!”

  不待久旱的卞夫人再次展露惊人媚态,苟哥便抢先开口。

  “阿妤速去清除细作,此事若可尽快竟全功,我必将在半月之内为我皇汉收复至少两郡之地。”

  卞夫人喜孜孜地起身行礼告辞,临去之前,这个熟透了的美妇还不忘抛给苟哥一个媚眼。

  待这佳人远去,苟哥方才咬牙切齿道。

  “你给老子等着!老子一定找个机会与你共度春宵!”

  言罢,苟哥便跑到水盆旁,双手掬起一大捧冰凉的井水,狠狠拍到自己的俊脸上。

  就在苟哥试图以冷水浇熄心中熊熊燃烧之火时,在江夏郡安陆县、章陵郡随县之间的滠水碧涛之上,由北向南陡然出现一支旌旗蔽空、樯橹林立的庞大舰队。

  滠水是长江支流,发源于横亘南阳郡、章陵郡和江夏郡的余山,也就是后世的桐柏山。

  在东汉末年,碧波万顷的滠水,在注入长江之余,也为云梦泽增添了不少水量。

  这支由上千艘艨艟和五艘斗舰组成的舰队正顺流而下,为首的那艘最高大的楼船之上,一杆“大汉江夏太守黄”字大纛,兀自在风中飘扬。

  不言而喻,黄祖已经开始行动。

  欲向前疾刺,必沉腰收腿;欲向上纵跃,必蹲伏蓄力。

  同理,黄祖主动撤兵,并非弃守江夏郡,而是…蓄势待发、图谋…

  谁说史书未立传者,便一定是庸碌之辈?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曾云: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句话,尤其适用于将“政治正确”定为第一优先级的汉末三国魏晋历史。

  所以杀人如麻、残暴多疑的奸雄曹操成了大英雄;

  抵御胡患、鹰扬河朔的豪杰袁绍成了窝囊废;

  包藏祸心、自私自利的老贼司马懿成了大忠臣…

  作为荆州擎天玉柱、架海金梁的猛将黄祖不但无传,甚至连其人表字都失载。

  那么问题来了。

  黄祖既然已经行动,苟哥赵旻又将如何配合呢?

  所以,赵旻召集了卫府上下、益州东州士人、凉州新收的马腾父子、沛国新收的曹家夏侯家众人议事。

  当然,负责清除细作之人并不在场。

  赵旻看向夏侯惇。

  “元让将军,而今袁本初暂无异动,故有劳将军与曹家、夏侯家诸君,一同率部曲赴南阳宛城,听候骠骑将军安排。”

  骠骑将军,便是赵旻的正牌老丈人、此时能力犹在五子良将之上的张绣。

  南阳郡宛城县,距章陵郡随县不足五百里;而随县至江夏郡安陆县,仅三百里左右。

  有夏侯渊率军,大军从宛城到安陆城,三四日便可抵达。

  赵旻早已将一切计划妥当。

  夏侯惇眯起眇目,抱拳沉声道。

  “主公,某等当于何时开拔?此战主将又为何人?”

  赵旻对此不假思索。

  “你等一万大军三日后开拔,及至宛城后,以骠骑将军为主将、妙才将军率军赶路,凑齐三万大军绕道章陵郡,尽速赶赴江夏郡安陆城!”

  赵旻此言一出,除贾诩、荀攸及益州、凉州一众降臣等知情者外,余者皆震惊到无以复加。

  满脸忧色的董昭作揖。

  “主公,江夏郡而今已由吴侯为朝廷代管,某等如此贸然屯兵江夏郡,是否有失妥当?”

  赵旻笑着摇摇头。

  “公仁先生从何得知,江夏太守黄祖已将江夏郡拱手相让?”

  董昭如遭雷击一般剧震之后,心中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

  这个与郭嘉同传、且评价类似的苟叔,很快便想通了前因后果:

  主公不愿让出江夏郡,故主公欲假黄祖之手,重夺江夏郡。

  于是苟叔董昭暗暗感慨:吾辈不孤也!

  不待卫府众人哗然,赵旻复又抢先道。

  “大军开拔之后,直至离开章陵郡之前,一应情报往来,皆可依托于车马行传递。诸君可明白?”

  显而易见,除随赵旻亲征之人外,其余人早已忘记,赵旻建立车马行的初衷,其实是想建立起一个庞大而又运转精密的情报系统。

  送货,只是车马行顺手而为之事,以及…掩人耳目的手段罢了!

  所以说…

  天下各路诸侯将细作安插进车马行这一情报系统…这才是天大的笑话。

  稳如老狗的苟哥,之所以煞有介事地清除细作,无非是为了规避墨菲定律而已。

  自始至终,苟哥都对清除细作之事不以为意,是因为苟哥心知肚明,那些细作,其实一直都在被车马行中的专业特工监视。

  苟哥见众人瞠目结舌,也懒得与这些门外汉们解释专业知识,其人霍然起身。

  赵旻此刻无比怀念已颇精谍战的满宠和史阿。

  “此番我军出征江夏郡,卞夫人将随军而行。沿途由卞夫人负责传递情报,诸君尽管奋勇作战即可!

  若无旁事,请诸君尽速准备!此战务必速战速决,迟将生变!”

  赵旻开会的风格一如既往。

  散会后,赵旻刚刚叮嘱完毕出征诸将,便被杨彪那名贴身老仆喊到了尚书台。

  荀彧的公廨之内,此刻群贤毕至。

  太尉杨彪高居首座。

  除钟繇尚在卫府之外,三独坐中的其余二人刘渊、荀彧皆在场,此外,尚有伏完、刘艾、孔融、严匡、陈群等重臣、名士。

  因赵旻今年摊子铺得太大,所以许都不少重臣都被尚书令荀彧外派做官。

  颖川士人严匡,在许都六月底粟米“十日抢收”之时,因表现抢眼,被荀彧任命为典农中郎将。

  陈群则是刚刚结束守孝,便被其人岳父荀彧喊了过来。

  赵旻一看这人员配置,便知老丈人杨彪喊自己过来何事。

  于是众人各自见礼、再次落座之后,赵旻便笑着向杨彪、刘渊及荀彧抱拳。

  “诸公放心,旻已受皇长子拜师之礼,今后必将竭尽所能教导太子,不敢有须臾懈怠。”

  杨彪叫赵旻过来,就是为了此事。

  是以老头儿微微颔首,抚须不语。

  荀彧却还有其他事。

  “从文,你可知兖州三学制推行如何?”

  赵旻微微一怔…

  显然,他早已忘记还有这档子事儿。

  赵旻见荀彧抚须自得、其他人则或面露微笑与邻座之人窃窃私语,或含笑向自己作揖示意,心中当即了然。

  果不其然。

  被荀彧拽去负责督导兖州三学制推行事务的孔融,笑着看向赵旻。

  “从文,而今兖州东郡、东平国、陈留郡、泰山郡四郡县学,万户大县学子过千,小县学子亦达三百有余;

  此外,此四郡郡学已设,破格招收学子亦不在少数,其中之陈留郡郡学,学子已达千人之众也。”

  陈留郡意义非凡,是赵旻的大本营。

  所以赵旻将历史上的东吴尚书令严畯,派到陈留坐镇。

  严畯那可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化人儿,所以,陈留郡文教兴盛,便不足为奇。

  赵旻闻言喜形于色。

  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三学制在兖州试点成功;而且意味着,历史上使门阀当道、并引发五胡乱华的九品官人法,将不会再出现。

  九品官人法与两汉察举制一脉相承,二者皆扎根于乡论。

  三学制与二者截然不同。

  【作者题外话】:诸君休要忘记,苟哥在官渡大胜之后,并未立刻返回许都,而是先修建白马、延津二城城寨,又安官渡战场百姓之心,最后拐到平阴县黄河渡口(如今的孟津县),与老干部段煨汇合。

  所以,卞夫人有充足的时间了解赵旻崛起的过程,更有大把机会打听赵旻的详情。

  更何况,彼时卞夫人已知曹老板的领地已几乎全部易主。

  综上所述,卞夫人恐怕早就对赵旻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因此,卞夫人芳心暗许、甚至有意让曹彰曹植二人认赵旻为父,便不足为奇。

  卞夫人始终认为,赵旻与曹操一样,都有对汉室取而代之之心。

  卞夫人根本不知道苟哥打的鬼主意。

  诸君或许已经忘记,车马行其实是一个庞大的谍报系统。

  与云梦泽一样,滠水早已不复存在。

  关于陈寿《三国志》、狗贼王沈《魏书》以及鱼豢的《典略》、《魏略》的取材、真伪论述,云某前文已详细介绍,不再赘述。

  总之,我们看到的历史,表面上的都是政治产物,而真相则被隐藏于字里行间,需要我们去用心寻找。

  陈寿不愧是草蛇灰线的高手高高手。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上一章说到,在胡综看来,隐蕃是个“巧辩之士”,属于祢衡、东方朔这类文化倡人,应该授予“都辇小职”,不可以大用。

  (胡)综对曰:“(隐)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祢衡,而才皆不及。”--《吴书胡综传》

  可惜的是,孙权并未听从胡综的建议,反而授予隐蕃廷尉监的重任,为后来的动乱埋下祸根。

  隐蕃在东吴虽然仅仅呆了一年(230-231),但他的情报工作成果却极为显眼。

  在此期间,他广泛交结各类名士,编织关系网,阴谋策反重臣。

  他的物色目标,大抵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是荆州豪族(尤其是蜀汉旧将);

  其二是吴郡豪族(尤其是孙权姻亲)。

  (1)荆州豪族

  隐蕃在东吴的直属上司,廷尉郝普,是昔日刘备麾下的零陵太守。

  郝普在对吴作战中屡屡失利,最终在关羽败死后降吴(219)。

  隐蕃归吴时(230),郝普已经入吴十余年,官至九卿,且执掌司法大权,具备相当的政治能量。

  郝普出身义阳(义阳旧属南阳)。

  蜀汉政权中,义阳出身的高级干部为数不少,魏延、来敏、邓芝、傅肜、刘邕等人均出身义阳。

  郝普字子太,义阳人。--《季汉辅臣赞》

  由于郝普降吴本系迫不得已,因此具备较高的策反几率。

  吕蒙当年也曾表示“郝普闻世间有忠义事,亦欲为之”。

  郝子太(郝普字子太)闻世间有忠义事,亦欲为之,而不知时也。--《吴书吕蒙传》

  第一次丢失零陵时(215),郝普曾重归刘备麾下,直到第二次丢失零陵(219),郝普才彻底降吴。

  刘备请盟,(孙)权乃归(郝)普等。--《吴书吕蒙传》

  隐蕃试图策反的另一个人,便是郝普的同僚潘濬(音同俊)。

  潘濬也是刘备故吏,昔日是荆州的治中从事(高级州吏)。

  关羽死后,潘濬降吴。

  潘濬的表兄是零陵蒋琬,彼时显赫于蜀汉。

  有鉴于此,潘濬也具备较高的策反价值。

  时(潘)濬姨兄零陵蒋琬为蜀大将军,或有间(潘)濬于武陵太守卫旌者。--《江表传》

  不过潘濬昔日与关羽不睦,也曾参与叛迎吴军,对东吴的归顺诚意较高,因此并未被隐蕃策动。

  先主入蜀,以(潘濬)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亦与关羽不穆。--《季汉辅臣赞》

  注意:《蜀书》称潘濬主动降吴,《吴书》则不言此事。

  《江表传》甚至主动替潘濬回护。

  学者方诗铭认为糜芳、士仁与东吴联络,乃是通过潘濬进行。

  此事详见《关羽与荆州之失》。

  隐蕃虽然未能策反潘濬,不过成功运动了潘濬的儿子潘翥(音同住)。

  潘翥“与周旋,馈饷之”。

  (潘)濬子(潘)翥亦与(隐蕃)周旋,馈饷之。--韦曜《吴书》

  潘濬闻讯大怒,杖责其子,与隐蕃划清了界限,因此免于日后祸乱。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一百四十七章 许都运帷幄,江夏谋千里9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