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善韬光养晦,图一鸣惊人11
云垂赏竹涛2025-08-08 14:433,527

  以是故…

  赵旻这个苟哥,索性率众人走出书房,进入卫府正堂、召集臣属讨论本次针对河北的大型军事行动…俗称北伐战役。

  为此,苟哥特别邀请非卫府臣属的荀白嫖…咳咳…荀彧荀令君,以及右将军赵云参会。

  单说对讨伐袁绍的迫切程度,荀令君恐怕不在惇哥等袁绍死敌之下。

  是故,当得知赵旻邀请自己参加讨袁军事会议时,荀彧便欣然赶到卫府。

  至于云哥…常山国真定赵氏族人,如今过半都还在真定县,云哥焉能不急?

  是以,一刻钟不到,人便到齐。

  然后…

  一刻钟后会议结束。

  抛开苟哥开会的效率不提,如今的卫府因连续两年多不停征伐,其军事动员能力已经强大到了惊人的程度。

  最终的讨论结果如下:

  夏侯惇为主将,夏侯渊、曹仁二人为副将,率一万铁骑开拔,务必于明日清晨之前攻下黎阳城。

  随后,赵云任主将,曹纯、任峻、史涣、夏侯尚四人为副将,明日卯时率六万骑兵开拔、赶赴黎阳城。

  此次北伐战役,仍由董昭负责居中调度后勤补给。

  荀攸随夏侯惇等人出征,根据战局变化及时捕捉胜机;

  刘晔则随赵云等人出征,以便针对夏侯惇的出征情况,及时加派兵力支援。

  任峻、史涣二人负责保障粮道通畅,必要时,二人可借用车马行的运力加运粮草、辎重。

  反正如今的车马行,实际上是由卫府掌控,负责人正是任峻、史涣二人的主君卞夫人。

  待仍在途中的张燕、臧霸、陈登这三路人马赶到许都之后,赵旻将视北伐战役进展如何,再与这些人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会上当然也有分歧:

  荀彧认为,卫府应借此良机、一举攻下河北四州。

  对此,贾诩呵呵一笑,轻飘飘一句话便说服了荀彧。

  “令君以为,集卫府上下之力,是否可在一年之内攻下河北?”

  诚然如此。

  冀州一向富庶、士族豪强又实力雄厚,在河北士人与河南士人同仇敌忾之下,卫府凭什么能在一年之内攻下河北?

  是靠兵力?还是靠后勤补给?

  要知道,如今的西域“还未定”、凉州及益州“仍未安”!

  更何况,袁绍如今非但病情未明,而且其人如今的状态…着实有些可怕。

  袁绍如今的状态,与十年前正值壮年、意气风发的其人,俨然如出一辙。

  这种状态下的袁绍,曾经夺冀州、败公孙、定关东。

  荀彧的意思是,让卫府与这种状态下的袁绍争锋?

  都不用苟哥开口,贾诩便果断否了。

  是故,最终荀彧不但认可了苟哥调兵遣将的计划,而且其人明确表态,愿辅助董昭调配粮草、辎重。

  此外,荀彧还承诺,将根据战局变化,协助赵旻及时调整策略。

  商定此事后,早已有些不耐烦的曹、夏侯三将便向赵旻行礼告辞…

  他们的最终目标,不是黎阳城,而是袁绍的大本营邺城。

  诚如刘备麾下关、张二将对曹操的态度一般,曹、夏侯氏诸将,对袁绍同样恨之入骨。

  三人并辔而驰,夏侯渊咬牙切齿。

  “兄长、子孝,此番某等必教袁贼死无葬身之地!”

  夏侯惇眯起独眼,恶狠狠道。

  “主公竟欲徒待袁贼病死,嘿嘿,即便如此,某等亦应使袁贼病上加病!”

  曹操的堂弟曹仁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来。

  “某纵使豁出性命,亦必教袁贼身首异处!”

  于是乎,同仇敌忾的三人策马扬鞭、径自赶往自家部曲所在的南军军营。

  所谓南军军营…当然是由赵旻设立。

  西汉的南北军制度,在东汉便被刘秀更改为北军五校制。

  而原本执掌南军的卫尉,也随之而成为荣誉职位。

  实际上,国家级及副国级的三公九卿,在东汉都是荣誉职位。

  东汉的权力中枢实则是管军的天子、处理政务的尚书台、外加掌管司法的御史中丞、总检察官司隶校尉,北军五校便直属于大汉天子管辖,这实际上是东汉的中军制。

  在战时,由大汉天子下发将军号、任命将军,再向主将发放自己的一半虎符,主将的一半虎符,与北军五校尉手中的一半虎符符合,方可率北军五校出征。

  战后,主将交还虎符、天子收回战时赐予其人的将军号、北军五校返回北军军营,完美闭环。

  注意:与服役的西汉不同,东汉的征兵制度是募兵制。

  汉末之所以大乱,除去那三点根源问题之外,朝廷将募兵权利下放给州郡,其实是明面上的最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在正常情况下,东汉除外戚长期霸占的大将军、车骑将军这两个将军外,包括其余六重号将军在内,将军号皆不是常置之职。

  平时只有北军五校尉,以及禁军虎贲、羽林中郎将及校尉,外加一个掌管帝都守军的城门校尉掌兵,这三部分共同组成了东汉天子的中军。

  除大汉天子中军系统中的上述中郎将、校尉之外,其余武官平时通常是没有领兵权的。

  至于南军军制…早已被取消。

  呵呵,东汉的中军制如此合理,中央集权如此严谨,最终却仍走向灭亡…

  这只能说明,没有最科学合理的制度,只有人心向背。

  言归正传。

  赵旻之所以在许都重设南军军营,当然不是想重启西汉隶属于卫尉的南军系统。

  赵旻的“中军”,分“殿中兵”和“宫中兵”两部分。

  其中殿中兵有虎贲、羽林、冗从、常从、武卫、领军、中坚、中垒、骁骑、游击等十校,也就是十营;

  宫中兵主要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和左军将军营。

  中军由中领军赵云直管,中护军张辽为副职,骁骑将军乐进主管训练。

  平时,除赵旻及此三人之外,其余武将,除其人部曲之外,皆无中军领兵权。

  当然了,等赵旻的亲儿子刘嗣长大成人,赵旻的这套中军系统将成为刘嗣的。

  所以,赵旻的中军制比东汉还合理,他又何必多此一举?

  赵旻建设南军军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北军军营已满、训练硬件设施已不敷使用。

  谁说南军军营就不能住北军?

  曹、夏侯氏诸将的近两万部曲,便皆在南军军营之中。

  达成共识的三将,决定不理会狗屁倒灶的政治,他们只想要袁绍的老命。

  但话说回来,他们的心思,仍在苟哥的算计之中。

  苟哥要的,其实也还是袁绍的老命。

  因为惟其如此,苟哥才能更好更安心地猥琐发育。

  不提点齐各自部曲、率军匆匆赶赴黎阳城的三名猛将,我们来看刚刚抵达邺城城外的颜良、淳于琼二人。

  见邺城已远远在望,淳于琼突然对颜良道。

  “贤弟暂且在此稍候,某先入城请袁公遣重臣来迎贤弟。”

  淳于琼此言一出,颜良便知其人实是想找辛评、逄纪等河南士人好生商议一番。

  颜良在路上时,便已大概想明所谓“袁绍求诏”之事的哏节儿,是以其人对此求之不得。

  “兄长但去无妨,俺且在此稍事休整。”

  淳于琼微微一笑,向颜良行礼之后便匆匆离去。

  淳于琼话虽如此说,又匆匆而去…

  但是!

  其人并未进邺城。

  只见淳于琼脸色变得铁青无比,在离开颜良视线后,其人唤来自己心腹,对其人咬牙切齿道。

  “你速速请颖川辛仲治,半个时辰内至西门大夫庙与我相见!”

  整整半个时辰后,换了一身布衣的辛评,匆匆而来。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官渡之战,是沮授活跃的高峰期。

  彼时的沮授竭力阻挠袁绍南征,袁绍不听;沮授又劝袁绍打持久战,不要南渡黄河,袁绍又不听。

  (袁)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沮授又谏绍……绍不从。--《魏书袁绍传》

  在反复的“不进忠言”之下,袁绍终于迎来的惨痛失败。

  哈哈哈哈哈哈,看到此处,云某险些笑掉大牙!

  什么叫睁着眼睛胡说八道?

  此即是也!

  官渡之战旷日持久,从建安四年(199)八月一直打到建安五年(200)十月,历时一年有余。袁绍麾下的兵士又多,数倍于曹操。因此,袁绍的后勤压力,也远高于曹操。

  (袁绍)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魏书袁绍传》

  《孙子兵法》云:五则攻之,倍则战之。袁绍在军粮压力之下,选择利用优势兵力渡河强攻,本身并无不妥。

  实际就《魏书》当中的记载看,袁绍渡河之初,一度取得战略优势,曹操后方“军民疲乏,多叛应袁绍”。

  太祖与(袁)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魏书袁绍传》

  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魏书赵俨传》

  可见沮授的相关记载,实际是以结果倒推原因,是曹魏史官的强词夺理。

  如果仔细梳理袁绍麾下众谋主的意见,会发现审配、郭图、逄纪、许攸等人均支持袁绍渡河决战,真正的反对者,仅有沮授与田丰二人而已。

  您问这二人因何反对?

  这个不难猜吧?

  袁绍若打回河南,呵呵,河北人还能落到好吗?

  审配反而是心底无私天地宽之人。

  总而言之…

  由此可见,袁绍绝非“不纳忠言”之人,《魏书》实际是刻意选取剪裁对袁绍不利的言论。

  官渡之战的胶着期间(200),沮授曾建议袁绍“遣别军助战刘表”,以袭击曹操的后方。

  结果…

  “袁绍又不从”。

  沮授说(袁)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刘)表,以断曹公之钞。”(袁)绍复不从。--《魏书袁绍传》

  乍看之下,袁绍“刚愎自用,不纳忠言”,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按《刘表传》记载,“袁绍求援于刘表,刘表许之而不至,亦不助曹操”。

  可见袁绍已经做到位,是刘表不守信用。

  但在曹魏史官的笔法下,一切都成了袁绍的错。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袁)绍遣人求助,(刘)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魏书刘表传》

  刘表奉行的是“保境安民,坐观成败”的中立政策,因此根本指望不上。

  何况彼时,张羡长沙之乱刚刚平定,刘表哪敢在此时轻易调兵离开荆州?

  刘表守户之犬之名,岂是白叫?

  但袁绍对于骚扰曹操后方,确实下过一番力气。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一百九十四章 善韬光养晦,图一鸣惊人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