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辗转千万里,一朝定戎机9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133,925

  “诸位阿弟,而今从文为强敌环伺,北有袁本初之威胁;东南孙仲谋隐怀敌意;正南刘镇南、刘玄德皆对从文不怀好意,是以而今绝非谈儿女私情之时。”

  一言及此,卞夫人起身盈盈一礼。

  “诸位阿弟,从文而今危机四伏,妾盼诸君助从文尽速重设西域都护府、安定西域,以便从文及早赶回许都坐镇。

  妾唯恐袁本初与刘镇南、刘玄德暗中勾结,以至于天下如去岁般再生大乱。”

  卞夫人这番话说得极为在理,加之有去年黄祖江南之乱这个例子在前,由不得曹、夏侯众人不暗暗担忧。

  夏侯惇霍然而起。

  “嫂嫂勿忧,某等必倾尽全力!诸位贤弟,某等务必于一月之内助主公定西域!

  妙才、子孝、子和,率军疾行、速战速决,便决你你等!

  子廉,修缮加固城防、恢复西域都护府之原貌,则需你我二人督促儿郎尽早完成。便如此,我等速去安歇!”

  言罢,夏侯惇向卞夫人躬身行礼后,扶着腰间佩刀大步离去。

  曹洪、夏侯渊…等人一一向卞夫人行礼后匆匆离去。

  一直侍立于旁的曹彰、曹植二人送一众叔伯离去。

  卞夫人欣慰一笑。

  翌日卯时,赵旻升帐后刚要开口…

  夏侯惇、曹洪便站出来躬身抱拳,将昨夜之分工情况禀明赵旻。

  赵旻很欣慰。

  “甚善!趁文则、文远等一时难以赶至此地,我等先实地勘察一番,再行定夺如何及早恢复西域都护府旧貌。”

  于是乎,趁于禁、张辽那两路人马未赶来会合之时,赵旻率夏侯惇曹洪二人,以及史涣、任峻等曹氏和夏侯氏谯县部曲将校,再次实地勘察了一遍西域都护府。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赵旻默默感悟着班超的设计智慧,每走到一处建筑,便将该处的设计理念、良苦用心记录到自己的本子上,再画出该建筑的复原图及大体结构图。

  于是乎,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赵旻便大体上做出了设计稿。

  待于禁、张辽带着各自的向导艾力麦提、班归与卫府等人齐聚一堂时,赵旻的设计图也刚好新鲜出炉。

  曹氏、夏侯氏的谯县部曲中不乏木匠…

  或者准确来说,是汉末行军打仗时离不开木匠。

  安营扎寨、制作鹿角以及攻城器械、加固营地…等等工程,统统离不开木匠。

  甚至可以说,破旧不堪的阳光、玉门关能在大半年内修缮、加固并扩建,这都是木匠的功劳。

  在汉末这个不可能有钢筋的时代,木匠几乎可以胜任工程项目中的所有分项分部工程。

  一言蔽之,当卫府众人齐聚一堂时,赵旻抱着一大摞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分项分部施工技术、方案,将军事会议变成了技术交底会。

  重操项目经理兼项目总工旧业的赵旻,令臣属召来军中技术最好的木匠头们,赵旻一一取出修缮加固施工方案、三合土砼支模浇筑施工方案…等分项分部施工方案,不厌其烦地向这些木匠头们一一做了详细的技术交底。

  因涉及到专业技术问题、未来西域都护府完工后的质量问题等极为枯燥的内容,是以尽管赵旻讲得尽可能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但卫府的一群门外汉们,还是听得昏昏欲睡。

  班归、艾力麦提二人则干脆伏案而睡。

  只有去年曾主持过二关修复、扩建工作的于禁,接下修缮加固西域都护府工作的夏侯惇、曹洪,以及决定全面发展的曹彰曹植二人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做一做笔记…

  前世正在申请正高职、名列国家高级建筑人才库的赵旻亲自耐心做技术交底,这种机会可谓千载难逢。

  卫府那些门外汉不懂珍惜。

  那数十名木匠头,则七嘴八舌、不厌其烦地与赵旻探讨着技术问题。

  最让赵旻意外的是,卞夫人和依嘉娜丽二人也听得格外认真,而且二人都已记了一摞笔记。

  赵旻更加欣慰,讲得也更加用心。

  所以,这场技术交底一直持续到深夜近子时,才在赵旻的意犹未尽中结束。

  若非看依嘉娜丽妹子、俩孩子实在是犯困了,赵旻大有可能讲到明天清晨。

  尽管如此,在散会之前,赵旻还是拦住那数十名木匠头,不厌其烦地反复询问了一番,确认他们都已明白施工方案及做法…

  赵旻方才满意颔首、挥袖散会。

  卫府众人如蒙大赦、行礼后匆匆散去安歇。

  卞夫人带俩儿子离去,赵旻则扶着直揉眼睛的依嘉娜丽同寝。

  二人脱衣后,妹子抱住情郎、崇拜温存一番后很快便入睡,赵旻却失眠了。

  做为专业人才,赵旻最清楚,班超亲手设计的西域都护府,其设计理念有多科学睿智。

  赵旻默默感慨着古人的智慧,一边仔细思索着,为何榫卯结构比后世的框架结构、钢结构焊接犹要坚固。

  平心而论,虽然赵旻的专业知识比这时代的木匠高明许多,但论起木结构技术应用,这时代随便一个木匠都秒杀赵旻。

  赵旻仿照班超的木结构思路,在比猫画虎之下,是能设计出复杂的榫卯结构图,但若让其人亲手打磨制作…

  呵呵。

  术业有专攻,赵旻扬长避短即可。

  翌日卯时,赵旻和依嘉娜丽同时醒来。

  二人紧拥热吻良久,方才依依不舍地为各自穿衣,自有依嘉娜丽的婢女服侍二人洗漱梳妆…不提。

  旋即,赵旻升帐,按照昨日分工方案做好分工。

  夏侯惇、于禁、曹洪以及曹彰、曹植负责督建西域都护府;

  其余人则随赵旻访问西域其余诸国。

  这里不得不水文大致介绍一下南道诸国、西域都护府位置的概况。

  南道诸国,是从阳关沿昆仑山脉北侧向西而行的鄯善(楼兰又一名称)、精绝、且末、戎卢、渠勒、皮山、西夜、乌磊、依耐、渠犁、尉犁、龟兹、焉耆、若羌、小宛、莎车、于阗、疏勒……等二十余国。

  南道诸国有两大国:焉耆和龟兹,其中龟兹国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胜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乃当之无愧的南道第一大国。

  焉耆人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

  班勇所书“胜兵”,指的是可战之兵,也就是能当兵的青壮年。

  胜,胜任之意。

  班归这个北道大宛国人,对南道诸国的详情实则不甚了了。

  西域都护府周边即有乌磊、尉犁、渠犁、危须、焉耆、龟兹等七八个国家,也就是后世的阿克苏、巴音郭楞一带。

  龟兹就在后世库车县境内,距西域都护府四百里不到。

  焉耆国则位于西域都护府东北方向四百里,同属后世巴音郭楞自治州。

  班超将西域都护府设在乌磊国内,或存盯紧龟兹、焉耆这两个大国、以免此两国欺压诸国之意。

  此外,赵旻猜测:

  班超之所以设西域都护府于乌磊城左近,还因为此地战略位置、地理环境皆优越,乃丝绸之路南北道之要冲。

  综上所述,赵旻的第一站,便是位于西域都护府东北方向的南道两大国之一:焉耆国。

  焉耆国,王治员渠城,去长安七千三百里。西南至都护治所四百里、南至尉犁百里。户四千,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

  摘自《汉书之西域传下卷》

  因修缮、恢复西域都护府工程量极大,赵旻为夏侯惇、曹洪及卞夫人等人留下八千兵卒。

  其人率剩余的一万两千铁骑,向东北方的焉耆疾驰而去。

  以如今渊哥率军赶路的速度,在艾力麦提引路之下,至酉时初(下午五点过),大军便顺利抵达焉耆国王城员渠城下。

  然后,焉耆国主的反应惊呆了赵旻。

  【作者题外话】:这一章,咱们来聊一聊刘帮主的宽厚,以及其人内在的刚愎。

  陈寿在《先主传》赞语处称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

  结合糜竺、黄权、诸葛亮的相关记载,确实很容易认为蜀汉存在“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的和谐氛围。

  (刘备)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蜀书先主传》

  不过陈寿在夸奖刘备的同时,又表示刘备的行事作派“盖有高祖之风”。

  而刘邦诛戮异姓功臣乃是人所共知的公案,可知陈寿在赞语的表象之下,也暗含了言外之意。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蜀书先主传》

  结合《蜀书》诸列传的记载,可知刘备厚待臣僚,除了个人性格使然之外,更多是出于外部的环境约束。

  陈寿惯用春秋笔法,他之所以将刘备比作汉高祖,实际是暗藏玄机。

  汉高祖厚待功臣不假,但他也习惯于卸磨杀驴。

  与刘邦共定天下的异姓诸侯王中,只有长沙王吴芮因实力弱小幸免于难;

  其余诸侯或死或囚,无一善终。

  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终于灭亡。张耳以智全,至子亦失国。--《汉书卷三十四》赞语

  除了韩信、英布、彭越等佐命元勋死于非命,连刘邦的女婿张敖都险些被杀。考查《史记》、《汉书》,可知上述人物都曾受过刘邦的特别礼遇,但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吕后数言张王以鲁元(刘邦之女,张敖之妻)故,不宜有此。上(指刘邦)怒曰:“使张敖据天下,岂少乃女乎!”--《汉书张耳传-附传》

  (英布)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汉书英布传》

  由此可见所谓的“高祖之风”,并非简单的“弘毅宽厚,知人待士”,也含有“诛戮功臣”的凛凛杀机。

  汉高诛戮功臣,固属残忍。--《廿四史札记》

  刘邦如此,刘备亦然。

  诸君往往看到刘备对糜竺的恩遇、对黄权的厚待,却习惯性忽略刘备诛杀张裕、雍茂时的刚愎猜忍,更极少着眼于刘备“礼贤下士”时的历史背景。

  需要特别注意,刘备礼贤下士,无一例外都在式微之际。无论是与田豫、赵云诚心相交,还是宽慰糜竺“兄弟罪不相及”,抑或赦免黄权、孟达等叛将子孙,均是在蜀汉处于劣势的历史背景之下。

  换言之,刘备的弘毅宽厚,更多是一种战略性的安抚举动,服务于统战工作需要。在国势日衰的背景下,刘备无法彻底清算叛臣,因为这样势必导致蜀汉局势进一步恶化。

  反过来说,一旦刘备得志,他往往会任心而行。取汉中后(219)杀张裕、杀雍茂,称帝之后(221)空国东征,都是这种心态的典型表现。

  一言蔽之,刘备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约束。外部环境宽松,刘备的行动余地便大;外部环境紧张,刘备的行动余地便小。

  由于刘备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逆境,所以能够“任心而行”的机会也便相对较少。

  也正源于此,才形成今日所见的宽厚长者形象。

  这种“矫情忍性”的作风,乃是政治家的基本素养。不独刘邦、刘备所有;

  秦始皇亦然。

  其近臣尉缭,便曾称“秦王为人,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可见即使凶暴如赵政,在劣势局面下也懂得伏低做小的道理。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史记始皇帝本纪》

  因此不宜将刘备的宽厚表现,简单归结于他的个人性格。

  更合理的作法,是把刘备的行为放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结合历史背景来分析其行为逻辑。

  一言蔽之,刘帮主貌似宽厚,实则也是个枭雄!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八十六章 辗转千万里,一朝定戎机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