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行岁除大典,迎正旦新年3
云垂赏竹涛2025-08-05 16:083,482

  如是般,赵旻早已将曹家三兄弟,外加孙策遗孤孙绍,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此刻回想起来这一切……

  赵旻终于回过神来。

  哦,对了。孝子丕…不,孝子丕已经没有了,如今只有小丕子…

  小丕子是想入职西域都护府。

  而西域都护府,在赵旻设定的行政等级中,属于州级,或者准确来说,是一州刺史部级。

  其最高长官西域大都护满宠,是中两千石的副国级大员。

  所以赵旻略一盘算,便向曹丕颔首道:“如此亦可!”

  此事当然可,毕竟西域都护府长史,那可是两千石;都尉也都是比两千石。

  不待曹丕开口,赵旻又补充道:“阿丕,你可任四百石府丞,听候大都护差遣。

  你切记一点:西域诸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你至彼处之后,首先应多学多观,待谙熟其中之详情,再参与讨论、决策之事。”

  曹丕虚心受教,此事就此定下。

  然后……

  卞夫人问自己的好大儿。

  “阿丕,你何不在许都过正旦?”

  曹丕向自己母亲深施一礼。

  “请母亲大人见谅,孩儿尚需与诸位叔伯大人返还故里,祭拜曹氏夏侯氏列祖列宗、以及先父。”

  卞夫人如今既已改嫁赵旻,便已不再是曹家人。

  是故,其人完全不必再回谯县曹家,同时也不好阻拦好大儿回谯县老家,祭拜曹家列祖列宗。

  然而……卞夫人很快便想到一事,其人正欲开口,却被自己的好大儿抢了先。

  “母亲大人,阿彰、阿植可否随孩儿一同返乡祭祖、祭拜先父?”

  卞夫人想到的,实则正是此事。

  如今曹丕既已开口,那么卞夫人只好颔首。

  “理应如此。阿丕,你等正月十五便须返还许都,二月初太子太傅欲率大军开拔,你等休要耽误太子太傅行程。”

  曹丕躬身应是。

  卞夫人挥了挥手。

  “既如此,阿丕,你且去寻你诸位叔伯,助其等收拾行李!”

  曹丕走后,卞夫人看向爱郎。

  “夫君,实则……妾不愿阿丕前往西域那等苦寒之地。”

  赵旻颔首。

  “阿妤,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曹公若未经初平年间之磨难,又焉有建安东迎天子、迁都于许之事?

  大汉宗室刘玄德若未曾多次险死还生,又岂有而今其人封王之奏请?

  而今阿丕已近弱冠之龄,其人欲效仿曹公、为大汉建功立业,某等应劝勉其人奋发图强,安可拂逆其人之志哉!”

  赵旻用曹操、刘备这对亦敌亦友、恩怨情仇足以贯穿整部《三国演义》的对手举例子,登时使熟知其二人各种故事的卞夫人哑口无言。

  刘备之苦自不必赘言,其头号铁杆粉丝、同时也是《三国演义》作者,为读者们展现出来的刘备之凄惨,还不足其人正史上全部惨事的十分之一;

  同样的,做为《三国演义》前期最大反派boss的曹老板,罗贯中为了展示出其人那“大魔王”形象,愣是将曹老板创业前期那苦逼无比、血腥惨痛的经历全部隐去。

  罗贯中为读者展示出来的曹操,是一个创业极其顺利、犹如位面之子刘秀、却心怀篡逆之心的奸雄形象。

  罗贯中不如此加工不行,这都是为了宣扬忠君爱国、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正确价值观所需。

  为写《三国演义》而将多部史书吃透的罗贯中,决无可能不懂历史,其人只是与法兰西的大仲马一样,将历史当做自己小说中的胸针,也就是装饰品。

  在罗贯中的作品中,历史很明显,是为小说情节服务、也是为其人所要宣扬的价值观服务的。

  所以,正史记载中的曹、刘,其创业经历……简直尽是不堪回首之黑历史!

  也因此,赵旻以此来说服卞夫人,便显得顺利至极。

  但话说回来,卞夫人虽已然被爱郎说服,但这并不代表其人就对曹丕不管不问……

  是以,卞夫人向赵旻告辞后,便迫不及待地去追自己的好大儿。

  每一个离乡游子的行囊中,装的尽是每一对父母的思念与牵挂。

  尽管离别时,每一对父母都恨不得,对自己即将远行的儿女们大声唱……

  《离别开出花》。

  可怜天下父母心!

  赵旻好容易处理完毕卞夫人之事,便必须去处理张凝……

  老父亲张绣之事。

  镇守南阳郡长达八年之久的骠骑将军张绣,在腊月初便已经返还许都。

  其人还主动交出了兵权,确实准备在许都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这些日子,张绣也没少来赵府,整日抱着外孙逗弄、照顾。

  然而……

  真正使赵府不安生的,却恰恰就是张绣!

  此事,还要从张绣麾下第一谋士、南阳士人邓芝说起。

  当日张绣在接到女儿书信后,便已经有心要马放南山、归许都颐养天年。

  但邓芝考虑到荆州新附、荆襄或仍存人心不稳之故,便劝张绣再镇守一个月、并助荆州牧诸葛瑾安抚人心。

  张绣也认为有道理,便向自己女儿、女婿回信说明此事,并称自己再镇守南阳郡一月、若南阳郡无事即返许都。

  平心而论,邓芝发心确实为公,而且其动机也纯纯出于好意。

  但是,很多时候,好心很容易办坏事。

  半月之后,朝廷诏令至,令骠骑将军张绣在一月之内卸任返许都、并受封祖厉县侯。

  然而……

  朝廷诏令之中,并未说明何人接任南阳太守之职。

  此事便显得颇为耐人寻味。

  但实际上,真实原因是赵旻尚未想好何人可接任此职。

  反正张绣回京之前总要写信告知赵旻,那么届时,赵旻再派接任之人至南阳郡宛城,与张绣完成交接亦无妨。

  要知道,南阳郡北边即颍川郡,南阳郡与颍川郡许县之间,只隔着一个昆阳县。

  结果出事儿了。

  邓芝误以为,赵旻这是存了,任其人大舅哥张泉为南阳太守之心。

  所以张绣的的确确是返京了,却将南阳太守之职,私自交给了自己儿子张泉。

  张泉已经及冠,又被赵旻举孝廉,在宛城任南阳郡功曹。

  前文已提及,赵旻为曹丕规划的职业生涯路线中,郡功曹与两千石之间隔着:

  三百石县长、四百石县长、千石县令或侯国相或六百石郡丞、比两千石都尉。

  张泉从功曹,直接升到两千石究竟有多离谱?

  以明清官制来形容,张泉这属于是从不入流(品级比九品十八级中最低级从九品芝麻官还要低、不入流之典史等等小官)之官员,直接升到从二品之一省巡抚。

  似张泉这种一步登天的升官方式,即便在王朝末期吊诡之事层出不穷的明清二朝,也属于绝无可能发生的无稽之谈。

  若如此仍不直观,还可按照后世干部等级来形容:

  张泉相当于,从地市级组织部科员,一步升到省级,而且是一把手正的,还有军权哦!

  就问你离谱不离谱!

  但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以张绣所立之功勋,张泉一步登天倒也不算太离谱。

  归根结底,这毕竟也是处于吊诡之事层出不穷的王朝末期:汉末乱世嘛!

  但问题出就出在:张泉娶了个老婆……正妻!

  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张泉之正妻,乃是由大将军伏完的续弦樊夫人做媒,出身于南阳樊氏。

  于是问题大了!按照三互法,张泉不可能任南阳太守。

  邓芝误以为赵旻欲徇私,结果给赵旻捅出来一个篓子。

  如是般,邓芝好心办了坏事。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照此推断,曹彰应该确实出任过骁骑将军之职,在禁军之中也具备一定的人望与影响力。

  综上所述,曹彰不仅刚悍善战,还在中军与边军之中深孚众望,在临敌表现上,甚至不输给久经行伍的田豫、夏侯尚。

  更重要的是,曹彰还深受曹操喜爱。

  汉中之战结束后(219),曹操还军洛阳,曹彰则驻守长安。长安是西汉帝都,也是曹魏五都之一(洛阳、长安、邺县、许县、谯县),地位之重不言而喻。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魏书任城威王传》

  不过非储君身份的皇子(或实际统治者的子嗣),一旦具备出色的军事才干,往往会引来嗣君的猜忌。

  唐初的李世民、明初的朱高煦、清代中叶的胤禵,皆受此困扰。

  李世民犹可以侥幸翻盘;

  但大多数历史人物没有李世民的实力与运气,曹彰亦是如此。

  曹彰虽然勇猛过人,却“不念读书慕圣道”,缺乏从政的才干,因此在很长时间内都未被曹丕视作竞争对手。

  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魏书任城威王传》

  对曹丕而言,“以才见异”的曹植才是他的头号大敌。至于曹彰,只不过是匹夫之雄,不足顾虑。

  (曹)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魏书陈思王传》

  曹操在世时,曹丕不仅没有对曹彰表现出过敌意,甚至还多次拉拢示好。

  比如建安二十三年(218)曹彰讨伐乌丸班师,曹丕便主动建议曹彰“归功诸将”,以示胸襟。曹彰从其言,因此得到曹操的夸奖。

  彰自代过邺,太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魏书任城威王传》

  建安二十三年(218)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因为前一年(217)恰好是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的同年。曹丕志得意满之际,做一些姿态,展示兄友弟恭,也不难理解。

  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魏书文帝纪》

  然而曹丕终究是低估了曹彰的政治野心。曹彰在曹**后的表现,也注定了他的悲剧下场。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病死于洛阳。曹丕当时留守魏国都城邺县;曹彰身在长安,各据一方,形势波谲云诡。

  在曹丕动身之前,曹彰先一步抵达了洛阳,并试图威胁主持丧事的贾逵交出魏王玺绶。这一记载见于《贾逵传》与《魏氏春秋》,可知确属实情。

  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时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魏书贾逵传》

  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魏氏春秋》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二十四章 行岁除大典,迎正旦新年4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