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不愧是大商贾。
其人如此跨过赵旻,直接与西域诸国交易,赵旻确实不好说什么……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嘛。
但糜竺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其人这批货,在赵旻的默许之下,或许可以通过陈登、薛州镇守的江都县。
然而,这些货物最多只能到大散关,而绝无可能通过大散关流入西域。
要知道,庞统、张既二人可都不是吃素的。
凉州那些大商贾,更不可能对此置之不理。
庞统、张既一定会借助卫府之力,与凉州大商贾们,共同吃下刘备这批货。
即便如此,刘备这批货,一定也会比直接与卫府交易,获利更多。
但也仅此一次而已。
再有下一次……
薛州镇守于江都的船队,绝对不可能再放过刘备的货物。
此刻,糜竺此言一出,刘琰、简雍、孙乾三人,很是欢呼雀跃了一番。
然后……
四人心情很快又变得有些沉重。
他们唤来各自的部曲、仆客们,默默清点起货物来。
卫府,正堂之上。
卫府众人,继续商议方才未讨论完的话题。
为此,赵旻已将一众猛将,都唤了回来。
也就是,讨伐幽州鲜卑人的话题。
幽州的鲜卑人,与并州的扶罗韩、步度根兄弟二人的铁板一块,截然不同。
幽州的鲜卑人,分为互不对付的两大集团。
其中,轲比能集团活跃于幽州上谷郡、代郡(即后世张家口、大同、朔州一带);
原檀石槐部落联盟中的东部大人,素利、弥加、阙机(又名厥机)等人组成的东部部落集团,则在乌桓人被太史慈、夏侯兄弟等人消灭大半后……
占据了其原来的大哥:乌桓人的地盘。
也就是,右北平、辽西及辽东三郡。
轲比能出身于鲜卑人小种,相当于出身鲜卑人中的卑贱种姓;
是以,其人与东部鲜卑这些,原檀石槐部落联盟中的东部大人之间,便存在天然的矛盾。
这就好比,中原骤然崛起的某屁民(比如说刘寄奴),与老牌门阀世家(比如说桓家)之间,天然便存在矛盾一般。
所以,幽州这两大集团,实则互不对付。
讲述完毕幽州鲜卑人之事后,赵旻复又补充了一点。
“轲比能与步度根之间矛盾重重,兼且,扶罗韩、步度根皆远逊于轲比能。
是故,某等尚可借此良机,联合并州扶罗韩、步度根,一同攻伐轲比能。”
荀攸向赵旻作揖。
“主公之意为,某等当兵分两路,一路攻上谷郡之轲比能,一路攻右北平、辽西之鲜卑部族联盟?”
赵旻颔首。
“正是如此!”
其人看向鲁肃。
“子敬,你在凉州日久,对迁徙胡人、治理胡人颇有独到之心得。
故而,我欲遣你随太史子义、夏侯元让、夏侯妙才、马孟起、徐公明同行。
待其五人大败鲜卑人之后,便由你打散其部众,并编户、安置于肥如、辽东属国(即后世秦皇岛、葫芦岛、锦州)。”
鲁肃及被赵旻点到名的五员猛将,皆起身领命。
赵旻略做思忖后道。
“素利、弥加、厥机、槐头等人,拥有大小数十部族,故而,子义,你此番率五万兵马,仍自青州渡海出征!
你等所需之粮草、辎重,我将经海路运至辽西郡肥如海滨。
辽西之地十月之后天寒地冻,你等须速战速胜!”
太史慈、夏侯兄弟、徐晃、马超这五人同时拍胸脯,向赵旻保证此战必胜。
这五人确实有足够信心……
经过去年大半年征伐,他们对辽西郡的地形、环境,已经颇为了解。
赵旻颔首后又道。
“乐文谦、黄汉升、张文远、庞令明,你三人随骠骑将军(赵云)一同至使匈奴中郎将(张郃)处,与扶罗韩、步度根一同出兵。
此战,你等亦率五万兵马出征!文远,你与子文(曹彰)率虎豹骑随行。
诸君!你等绕行陉岭以北,经代郡至上谷郡,直取轲比能之王帐!
此番有劳文和先生随行。你等务必生擒轲比能此人,并将其人带回许都。
我等若可说服轲比能,则鲜卑人必将为我大汉所用、成为我大汉之子民!”
乐进、黄忠、张辽、庞德四人,同样对并州地形、环境谙熟于心。
外加谨慎警惕的赵云、善于利用地形的张郃,可见对此战,赵旻志在必胜。
相比于发起永嘉之乱、掀开五胡乱华大幕的南匈奴人、休屠各人……
鲜卑人,显然对汉人的威胁程度更高。
抛开几乎尽是鲜卑人(渤海高氏之北齐除外)的北朝不提。
五胡十六国中,凡是带“燕”字的,几乎都是慕容鲜卑所创(汉人政权北燕除外)。
加上西秦、南凉,十六国中有五国为鲜卑人政权。
鲜卑人对汉人之威胁,由此可见一斑。
在汉末,当然还没有慕容鲜卑、拓跋鲜卑及宇文鲜卑。
然而,此时已经有了轲比能这个鲜卑英主。
故而,赵旻若想永绝后患,便必须将轲比能生擒过来、让其人为大汉所用。
这就好比,李唐归化百济人黑齿常之一样。
退一万步讲,如果轲比能宁死都不愿降服于大汉,那么赵旻只好将其人neng死。
因为,历史上,轲比能实在是太了得了!
历史上,轲比能险些一统鲜卑人。
最后,大志未遂、且已步入暮年的轲比能,在历史上的三十一年后,死在了刺客韩龙手中。
董昭忍不住问赵旻。
“主公,某等当于何时发兵?”
赵旻再次思忖一番后,缓缓道。
“仲德公、公仁公、公达先生,有劳三位尽速备齐粮草、军械、辎重、以及御寒之物,一旬之后,两路大军于卯时集结、开拔!”
今岁虽非丰年,但好在各地因兴修水利及时,并未遇到大型旱涝灾害。
是以,卫府如今粮草极为充裕。
加之丝绸之路始终保持畅通、各地工坊生产亦无问题,是以军资同样充足。
所以,十日之内备齐各种军需,对于程昱、董昭、荀攸三人而言,委实毫无压力可言。
于是三人同时起身领命。
赵旻挥了挥袍袖。
“请诸君速作准备!”
一众猛将,行礼后陆续离去。
正当程昱、贾诩、董昭、荀攸及鲁肃这五人,正要离去时……
刘备麾下之糜竺等四人,已将承诺赵旻之财宝,悉数运了过来。
董昭带上卫府中的计吏,一同前去清点、并按照丝绸之路之出货价核算单价。
赵旻则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
“刘玄德既有如此诚意,则我必鼎力相助。然则……
非皇子而封王之事,自后汉建立至今,尚无成例。是以,我尚需反复斟酌一番,此事应如何实现。
诸君亦知,我而今虽位极人臣、权势滔天,却始终以周公为标榜。
故而,我不敢存丝毫僭越之心、行任何不轨之举。
刘玄德封王之事,涉及大汉列祖列宗之成法,是以,纵然我为大汉屡立大功,亦不得不谨慎从事。
否则,一着不慎,非但我将身败名裂,兼且,刘玄德亦势必将背负千古骂名。”
赵旻这是将丑话说在前头。
但其人说得没错。
刘邦虽有“白马之盟”,但前有汉武帝刘彻“推恩令”,后有光武帝刘秀削藩。
以至于,东汉就连皇子,都不一定能封为国王。
遑论刘备索要之藩地,已经达到一州刺史部之广阔乎?
好吧,尽管那在大汉之人看来,都是蛮荒之地。
糜竺等四人,当然知道此事难度有多大,否则他们也不会带来,价值七百万匹绢(约为后世21个小目标),来玉成此事。
【作者题外话】:这一章,咱们来聊一聊糜芳为何背叛关羽。
(糜)芳、(士)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关)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北伐。孙权遣吕蒙渡江,袭击南郡、公安。
糜芳、士仁(演义中的傅士仁)率部出降,荆州崩溃;
关羽败走麦城,惨死临沮。这是三国爱好者的常识。
按史书所载,关羽、糜芳交恶,是因糜芳在后方的“军需物资”供给不足,导致关羽在前线作战吃力,关羽扬言要收拾糜芳,导致糜临阵反叛。
仔细阅读《三国志》及相关材料可知,糜芳、士仁反叛,其背后隐藏着比书文记载下更加可怕的历史真相。
糜芳、士仁实际是在荆州倒卖军需、致前线粮食供应崩溃。
关羽欲杀之,而刘备此时的一个举动,更是火上浇油,无意间致关羽败死。
先谈谈糜芳和士仁。
糜芳在季汉阵营的资历极深,属于标准的创业元老、开国元勋。
历来史家和读者,往往夸大糜竺的贡献,而忽略糜芳的作用。
这是很不合时宜的。
糜氏兄弟在刘备丢失下邳、败入广陵时,革命立场不动摇;倾家舍业赞助先主;
先主军队断粮,营中人相啖食,朝不保夕时,糜氏兄弟以宗族奴客充军,为刘备壮声势。
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於是进妹於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蜀书八》
糜芳与兄长糜竺一样,在刘备落魄时,不避艰险,始终追随。
曹操为分化瓦解刘备集团,曾表奏糜芳为彭城国相,欲引为己用。
曹公表竺领嬴郡太守,竺弟芳为彭城相,皆去官,随先主周旋。--《蜀书八》
注意:国相位同郡守,二千石,妥妥的省部高官。
曹操势强,刘备势弱。
面对诱惑,糜芳辞官不做,追随先主四处流浪。
以此来看,糜芳意志坚定,心如铁石,很受刘备信任。
总之,糜芳绝非“靠小舅子身份”尸位素餐的窝囊废。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