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赵府之内。
赵旻与曹植、孙绍晨练结束,又用过早饭之后,便准备出门离去。
陡然间……
赵大娘唤住其人。
“阿旻,子龙出征已有两月,为何迟迟不归?”
赵旻对此,其实同样颇感好奇。
上谷郡距许都,不过两千三四百里,以赵云的行军速度,往返至多仅需十六七日。
赵旻可不信,对付区区鲜卑人,自家战无不胜的老叔,还需要打上一个多月。
遑论还有一众猛将随行。
但疑惑归疑惑,赵旻可不愿让老娘为此而担忧。
于是这个苟哥笑嘻嘻道。
“大人尽管放心,捷报早已传至许都,叔父大人至多还有两日便可凯旋。”
赵大娘才不信自家亲儿子的鬼话。
其人紧紧蹙起眉头。
“阿旻,你实话实说!子龙是否另有重任?”
赵大娘这就是冤枉赵旻了。
赵旻忙不迭指天发誓。
“大人何出此言?孩儿可在此发誓,孩儿仅令叔父大人生擒轲比能,除此之外再无其余重任!”
母子二人对话之时,赵旻的小婶婶、似乎呈现出逆生长之势的蔡琰,不知不觉凑了过来。
“阿旻,令叔父莫非在并州另结新欢?”
蔡琰这问题问得颇为犀利,让赵旻狼狈不已。
赵旻略略打量了一下小婶婶,只见其人俏脸白里透红、愈发明艳动人。
这哪里像是接近三旬的少妇?
说其人未至双十,恐怕都有人信吧?
结合自家老娘那宛若三旬少妇的冻龄神颜……
赵旻只觉,自己家中皆为妖孽也。
当然了,小婶婶这无比犀利的问题,赵旻绝对不能不答。
“婶母大人请勿要胡思乱想,叔父大人素来颇为严谨、正直、忠义,何况叔父大人尚需率领大军,焉能另结新欢邪!”
苟哥虽如此说,心中却不由浮想联翩。
老叔上次出征南匈奴,便带回蔡琰这个大美女;
此番出征鲜卑,是否又带回……
啊呸!
蔡琰乃名士蔡邕之女,兼且老叔可不似老子这般渣(苟哥一向有自知之明)。
由此看来,老叔定是遇到其他事,以至于耽误了行程。
一念及此,苟哥语气变得无比肯定。
“母亲大人、婶母大人尽管放心。
叔父大人此番出征,或是因并州刺史阎柔请叔父大人相助,故而耽误行程也。”
赵大娘对自家小叔子一向了解。
说起来,赵云还是被赵大娘拉扯大的。
是以,亦嫂亦母的赵大娘颔首道。
“阿旻言之有理!”
蔡琰是担心,赵旻这个无良渣男大侄儿,带坏了其人夫君赵云。
是以,蔡琰才会问出如此犀利之问题。
此刻见自家妯娌如此笃定,蔡琰便只好暂时放下心来。
其人心中已然打定主意:
定要再为赵家,多生几个儿郎。
见此两位如妖孽一般的大人,对老叔之事再无异议,赵旻便行礼告辞。
两刻钟后,卫府正堂之中。
头戴刘氏冠的刘备,与麾下诸葛亮、糜竺等五人,已安坐于此。
刘备向赵旻表达了一番谢意、并再次奉上一对颇为罕见的七彩碧玉璧后,二人便谈起了正题。
诚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又所谓:嘴上都是主义,心中都是生意。
因此,刘备、赵旻双方之间,就互市之价格、购船之事、以及后期长久的合作模式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事关双方长久的生意往来、分配比例,而且是真金白银。
是以,这短短一两日间,双方绝无可能谈妥一切。
更何况,刘备固然已知,赵旻在丝绸之路赚得盆满钵满,说是日进万金毫不为过;
但赵旻也心知肚明,南洋诸国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并且,随着刘备对南洋诸国开发程度日益提升,刘备在南洋诸国攫取到的利益,将不会比丝绸之路逊色太多。
综上所述,在价格、让利、分配比例等等关键问题上,双方谁都不愿让步。
于是乎,一个上午的时间,双方也仅仅就互市地点、大致的合作模式框架,达成共识而已。
这注定,将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此事既然短时间内无法谈妥,双方便在生意之外,继续保持一团和气。
由是故,方才还剑拔弩张、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双方……
下一刻,便言笑晏晏起来。
赵旻正欲留刘备等人用饭……
却见其人族子赵贲,又惊又喜地闯了进来。
“少君!少君!二主君凯旋也!”
赵旻当即大喜。
“阿贲,大人今何在?”
赵贲笑道:“已至许都北门也!”
赵旻忙不迭向刘备、诸葛亮、糜竺等等人告罪。
“玄德叔父,孔明先生……,家叔父已凯旋,旻需出城相迎,请诸公恕旻失陪之罪。”
刘备乃何等人物?
其人闻言,同样大喜。
“备已多年未见子龙也!孔明先生,子仲兄……有劳诸君随备出城相迎!”
如是般,卫府众人,加刘备一方众人,便一同急匆匆赶往许都北城门。
至于赵贲这个可怜之人,则被赵旻撵回家,向赵大娘、蔡琰妯娌报此喜讯而去。
未几……
卫府、新晋南越王刘备双方数十人,便在许都北城,接到了赵云一行人。
待见到赵云其人后,刘备比赵旻还要激动。
刘备上前,竟然亲自扶赵云下马……
赵旻心中感慨万千:
难怪人家刘皇叔虽起于微末,却能在历史上三分天下!
其人之胸襟、格局、气度,皆极其逆天!
仅此一举止,若非赵云是赵旻的亲老叔,其人便定然要追随刘备而走。
此刻,赵云受宠若惊,下马之后,忙不迭向刘备深施一礼。
“云岂敢劳兄长如此?兄长而今是否已得偿夙愿焉?”
刘备淡淡一笑。
“子龙,实不相瞒,备幸赖从文相助,今侥幸为天子赐封为南越王耳。”
赵云大喜。
“恭喜兄长!”
赵旻见老叔与大耳朵刘备如此亲热,心中又有些吃醋了。
而且,许都北城,确实也不是叙旧之地。
五万卫府骑兵,将北城门内外堵得水泄不通,许都士民难免会有怨言。
于是乎,赵旻果断下令。
“文谦、汉升、文远、令明、子文!你等速率将士至北军军营暂歇、并吩咐庖厨备饭,今晚我犒赏全军!”
诸将领命、并向卫府骑兵下令后,仅仅数息之间,大军军容便复归于严谨,迅速向距北城门不远的北军军营进发。
刘备对此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从文,你竟有如此精兵强将,难怪你迄今仍百战百胜!”
刘备远非演义中所描述那般,对军事只是半吊子水平之人。
真正的刘备,同样精于用兵。
历史上,建安七年(西历202年)初,刘备自南阳郡新野县北伐,险些攻入许县。
若非袁绍死得不是时候,曹操很可能就要被刘备“敌羞吾去脱他衣”。
陈寿说刘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之言,不过是出于政治正确考虑而已。
若刘备有曹操那样的出身、家世,刘备的成就绝对不会比曹操差。
但刘备也只看到了表面,而未能察觉其根源。
赵旻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靠的绝不仅是精兵强将,更多的,还是靠其人穿越客的身份。
赵旻始终拥有上帝视角,这是其一;
其二便是:赵旻前世的经历。
此处不再赘言。
在刘备发出如此赞叹之后,赵云反驳了刘备。
“兄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卫将军之所以百战百胜,乃是因其人知己知彼。”
赵云所说,才是正解。
刘备正要继续追问,但赵云已经转移了话题。
“兄长,此地确不宜叙旧,兄长请随云至卫府详谈!”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孟达与法正少年入蜀,年龄相似;
按法正“卒年四十五”的记载看,孟达出走时,也应正值壮年。
建安初,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蜀书法正传》
(法正)明年卒,时年四十五。--《蜀书法正传》
刘巴出身零陵,是东州集团中的荆州人士。
刘巴的政治立场比较成问题,他长期倾心曹魏,受到刘备的猜忌,称“刘巴才智绝人,唯我可用,余者难独任也”。
(刘)备又曰:“子初(刘巴字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零陵先贤传》
刘备口中“非孤者难独任”一般被理解为储君刘禅,其实也在隐喻诸葛亮。
章武三年(223)刘备在永安病重,曾星夜召唤诸葛亮、李严等人驰赴白帝城(即永安)托孤。然而,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也在此时被征召,这就是刘巴。
刘巴被刘备征召至白帝,不见于本传记载,但见于《马忠传》。章武二年(222)刘备在病榻之上,曾对刘巴表示“马忠可以大用”,可见刘巴无疑被刘备征召至此。
先主已还永安,见(马)忠与语,谓尚书令刘巴曰:“虽亡黄权,复得狐笃(马忠本名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蜀书马忠传》
需要注意一点,刘巴彼时是尚书令,按理应该驻守台阁,呆在成都,却被星夜征召到了永安。
更为离奇的是,刘巴到永安未久便迅速死去,以《零陵先贤传》的记载可知,刘巴死时尚不满四十。
章武二年,(刘巴)卒。--《蜀书刘巴传》
(刘巴)年十八,郡署户曹史主记主簿。--《零陵先贤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