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后宅恐难宁,丈夫将欲行上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135,355

  “阿梦,此乃老身之过也。老身管教不严,以至于犬子酿此大祸。阿梦有何请求但说无妨,老身必为阿梦做主!”

  伏梦含羞带怯,柔柔道:“大人万勿自责,妾得夫君恩宠,已得偿所愿也。妾实不敢有非分之想。”

  赵大娘心道:好一个知书达礼、乖巧可人之女子!老身万不可负之!

  赵大娘略作思忖后,执起伏梦纤纤玉手,展颜一笑。

  “阿梦腹中若为子,老身必代阿旻做主,立其为嗣子如何?若为女,老身亦宠之。

  再者,阿梦产子后元气必将大伤,老身粗陋之驻颜养气术,亦将尽授于你。”

  为了抱上孙子,赵大娘也是拼了。

  她这养气血的驻颜术,还是苦求张仲景多日、又为其人四处搜寻先秦古籍后,方才得其人所授。

  赵大娘本打算将这秘术作为撒手锏,安抚自家后宅之用。

  结果…

  见伏梦如此乖巧懂事,又受了如此委屈,关键是已有身孕,感性的赵大娘便提前用了出来。

  赵大娘身为过来人,又曾向杏林高人学过医术,其人一眼便看出,伏梦能多生。

  因此,其人第一胎生女又何妨?

  这区区养女子气血的驻颜术,就当是补偿。

  伏梦深深行礼:“大人大恩大德,妾受之有愧,不胜惶恐。”

  伏梦不愧为能将赵旻耍得团团转的高人…

  这么几句话说下来,竟让赵大娘生出相见恨晚之感。

  感性的赵大娘轻抚着新儿媳玉手,唏嘘不已。

  “惜哉!若我儿早日见阿梦,老身焉能允犬子娶张绣之女?痛哉!”

  伏梦反倒劝慰起了婆婆…

  “大人言重,妾蒲柳之姿,焉可与倾国倾城之张氏相比?妾惟愿为夫君多生子嗣耳。”

  这句话表露出海量信息,您品,您细品。

  伏梦的小心机…无处不在。

  赵旻的后宅…

  不,赵旻这辈子药丸。

  有伏梦在,他后宅将永远难安。

  事实证明,赵旻的担心委实多余。

  他有这闲心,倒不如多想想,将来如何才能和谐后宅。

  一旁冷眼旁观的樊夫人,早已老神在在。

  伏梦的本事,樊夫人心如明镜。

  婆媳和谐…这当然就是字面意义…这一幕暂且不提。

  咱们再看赵旻和伏老头儿。

  伏完捋须笑道:“阿旻休要担心阿梦,老夫且问你,若阿梦入你后宅,张氏、杨氏,乃至孙氏,又当如何?”

  赵旻突然感到心累。

  老子太难了!

  那仨一个赛着一个单纯的小妹子…

  伏老头儿见赵旻犯愁,老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若赵旻看到这狡黠之色…

  他或许会推理出…这是一个局。

  然而,愁肠百结的赵旻,此刻并未注意此点。

  其人果断转移话题。

  “大人,旻出征后,有劳大人照拂阿梦,并尽力与程公、右将军及文谦安定许都。”

  乐进作为中军的三把手,需肩负稳固后方之重任。

  伏完呵呵一笑:“阿旻尽管放心。阿梦乃伏氏子弟,老夫及小女自当尽力照拂。

  阿旻亦无需担忧许都,仅仲德一人,便足以震慑宵小,遑论尚有宗正、子龙及文谦。

  此外,老夫必与屯骑校尉、常从校尉配合,妥善处理宫城防务。”

  屯骑校尉是赵甲,常从校尉是赵旭。他们俩都是赵家的家生子,忠诚度毋庸置疑。

  赵甲原来是赵旻的亲军司马,赵旭则是赵云的亲军司马,相当于赵家叔侄的警卫司令。

  此外,从长姊赵晨、赵旻、赵旭三人名讳亦可看出,赵旭地位不一般。

  赵旻如今的亲军司马,也还是常山赵家的家生子,名为赵虎,是赵大娘老忠仆赵冉的次子、赵甲的胞弟。

  赵虎武艺、勇猛虽不及赵甲,但比赵甲机灵许多。

  换言之,许都内的中军基层将校,如今皆为赵旻心腹。

  无怪赵旻如此谨慎,实在是刘协背刺的次数太多,让赵旻不胜其烦。

  老狐狸既拍胸脯保证赵旻无后顾之忧,赵旻便与老狐狸讨论起今年出征情况。

  这对有些诡谲的翁婿正聊得兴致勃勃,便见两名老夫人携伏梦款款而来,她们身后,还远远跟着那赵常侍。

  赵旻一看老娘的表情,心中陡然“咯噔”一下。

  老子家宅难安也!

  段正淳之惨剧…我呸!老子才不是那等谁都敢撩的人物!

  稳了稳心神、向老娘和“丈母娘”行礼后,赵旻笑道:“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赵大娘执着新儿媳的柔荑,笑吟吟道:“阿旻,你当尽快将阿梦接出宫。”

  这话没毛病。

  伏梦身为伏皇后女官,挺着个大肚子算怎么回事儿?

  赵旻应是后,赵大娘复又道:“阿旻,阿梦身份特殊,此事万勿张扬,然老身不得不将此事秘告阿云。

  盖因阿梦乃赵氏之妇,其子…老身欲立为常山赵氏嗣子,若阿梦诞子,便由阿云赐名,阿旻以为如何?”

  赵云文化水平高,又是赵旻长辈、其子叔祖父,此举合情合理。

  伏完老眼中精芒再次一闪而逝。

  赵旻对伏梦彻底心服口服。

  宝宝果然是高人!

  赵旻不假思索:“一切皆由大人做主。”

  赵大娘微蹙蛾眉:“此番老身前来匆忙,然亦不可失礼,阿旻,你遣阿旭取千枚金饼、上等白璧十双、夜明珠一对至此。”

  言罢,赵大娘向伏完行礼。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前文提过,一枚足金金饼是汉斤一斤近二百三十克…千枚金饼是后世一个亿…

  一双上等白璧…黄金有价玉无价。

  至于夜明珠…赵旻清楚,那是常山赵氏老祖宗、南越王赵佗留下的一斛传家宝,共有九对。

  换言之,这一对夜明珠,比千枚金饼还要贵重。

  一言蔽之,赵大娘这“薄礼”…值后世几个亿。

  于是众人皆惊。

  伏梦瞠目结舌,她根本没想到,自己夫家…竟如此壕。

  赵旻对此毫不意外。

  老叔和自己,能轻轻松松养起六七千具甲重骑兵,若家中没有几十亿家产,谁敢这么玩?

  君不见,连段煨都对赵家重骑兵极为眼馋?

  当然,赵家跟袁绍比,还差得太远。

  伏完抱拳:“嫂夫人,如此甚为不妥!”

  赵大娘轻叹:“伏公有所不知,老身此生之夙愿,惟犬子可娶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此等名门之女,以抬常山赵氏之门楣耳。

  伏公,实不相瞒。此区区薄礼,老身本为袁本初所备,奈何袁氏眼高于顶,小觑犬子。

  而今犬子蒙伏公贤伉俪、伏皇后及阿梦垂青,老身无以为报,惟有以此等黄白粗鄙之物相还耳。”

  赵大娘这番话…信息量相当大。

  包括赵旻及伏梦在内,众人集体懵逼。

  赵大娘曾向袁绍提亲?还备下好几亿彩礼?然而…袁绍竟看不上赵旻?

  饶是伏完这老狐狸城府极深,此刻也忍不住为之动容。

  樊夫人则直接说出了大实话。

  “袁本初枉为名门高士,其人竟如此有眼无珠?”

  是啊,袁绍是真瞎啊!

  伏梦心有余悸地深深凝视爱郎。

  甚险也!若袁本初择郎君为婿…

  一念及此,佳人本极红润的俏脸,登时变得煞白。

  赵旻则暗呼侥幸。

  就袁绍那三个龟儿子的尿性…

  老子要是真做了袁绍女婿,不被他们仨活活气死才怪!

  赵旻不敢违逆老娘的圣旨,抱拳后便欲向外走。

  伏完一把拽住赵旻。

  “阿旻,使不得!”

  老头儿向赵大娘深施一礼。

  “请嫂夫人收回成命!嫂夫人爱怜小女…之阿妹,此厚意弟及小女心领。

  然则,杨公之爱女尚且无此厚礼,弟不敢受之。”

  赵旻暗暗撇嘴。

  这等黄白之物虽粗鄙,但怎奈何人人爱。

  杨彪五世三公,家资丰厚,又有诗书传家。人家当然不在乎这些财宝,人家在乎的是羽毛。

  然而…赵大娘说出一番话,颠覆了赵旻认知。

  【作者题外话】:伏梦的心机…确实无处不在。

  诚如云某上一章所言,所有的偶然,都是蓄谋已久的必然。

  赵大娘始终看不上张绣,也确实,别说张绣的门庭远不及常山赵氏。就连无极甄氏,实则也不及常山赵氏。

  这时代毕竟讲究门当户对。

  不过话说回来,赵旻若真娶了袁氏女…那才悲惨!

  这就是典型的格差婚!

  若曹操嫡长子曹昂活着,其人娶袁氏女,那也是妥妥的格差婚,婚后能幸福才有鬼!

  赵旻看中的,一是张凝的颜值,当然,这是废话;二则是张凝那单纯天真的性子,有张凝做正妻,赵旻家中会少很多是非。

  伏梦心机就算再多,她也只是妾室,闹不出太大的妖蛾子。

  赵晨、赵旻姊弟,名讳都是日字旁,赵旭亦然。

  所以,赵旭显然是有些地位的家生子。至少其人老爹比赵冉地位高。

  段正淳的老婆…或者准确来说是情人们,没有一个是正常女人…

  包括秦红棉在内。

  这才是段正淳最大的悲剧。

  既然谈到驻颜术,咱们聊一聊三国的方术。

  方术即长生之术。修习方术的群体,则被称作方士。

  “方术”常与“数术”并称。数术(一作术数)泛指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谶纬等充斥着神秘色彩的荒诞理论。

  这类今日看来属于封建迷信的文化糟粕,在蒙昧时代,曾一度被奉为圭臬,方士与术士甚至登堂入室,出将入相。

  典型案例即方士栾大(一作栾太),因为掌握“斗棋之术”,官拜五利将军,还被汉武帝招为驸马,娶卫长公主为妻。

  (栾)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上(指汉武帝)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栾)大为五利将军……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十万斤。--《汉书郊祀志》

  秦皇渡海求仙,汉武痴迷长生,是中古时代社会各界的共识。

  儒家嘲笑他们的愚昧,道家则歌颂他们的至诚,彼此攻讦,莫衷一是。

  诗鬼李贺先生便曾做《苦昼短》讽刺这二位。

  不先聿修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魏书明帝纪》

  汉武享国,最为寿考,已得养性之小益矣。--《抱朴子论仙》

  方术大行其道的环境下,便产生了另一类附属产物:淫祀。

  淫祀即“妄滥之祭”,指不合规定、不合制度的祭祀。

  这类祭祀往往由民间自发产生,充斥着荒诞色彩。

  在可考史料中,有祀铜钱者、有祀李树者、甚至还有祀鲍鱼者。

  这个鲍鱼…它是正经的。

  三国时代,也出现了大量的妖道与淫祀。

  张角、张鲁这些“诳惑众人,煽动群愚”的军阀自不必多提,山野之间,打着“长生不死”旗号的江湖牧竖,也多如过江之鲫。

  最令人叹息者,便是三国时代的各国君主,均迷信此道。

  在统治阶层的推动下,极大助长了方士的嚣张气焰。

  蜀汉的刘备,曾向术士李意其占卜伐吴成败;刘禅痴迷于术士的谗佞邪说,终至亡国。

  魏国的曹操、曹植痴迷于左慈的“辟谷之法”;曹叡供奉寿春神女,大起宫殿。

  至于东吴的孙权、孙皓,更是此道之集大成者,乃至唐代士人周昙,作诗嘲笑孙权祖孙的昏昧。

  注:左慈事见张华《博物志》、曹叡事见《明帝纪》、孙权事见《吴主传》、《赵达传》、《咏史诗》;

  刘备事见葛洪《神仙传》、刘禅事见《姜维传》。

  史料繁芜,后面会逐一引注。

  魏蜀吴三国的君主,无一例外,均宠佞方士、追求长生。

  在现代科学诞生之前,人们为了阐释难以理解的现象,往往托言于神仙精怪,或者超自然力量。

  这种迷信倾向并非东方独有,西方亦然。

  作为“操弄权柄,口衔天宪”的统治阶层,对于“长生”、“力量”的追求,更是远胜凡人。

  为了达成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诸多帝王,做出了许多劳民伤财的恶事,史不绝书,讳无可讳。

  三国时代,号称丧乱,丁口锐减,十不存一。

  在这种末世环境下,统治阶层的暴行,缺乏大规模的实践基础,因此酷暴程度逊于秦皇、汉武。

  但是曹刘孙三家,对神仙的追求却依旧虔诚。

  《魏书方技传》中,涉及大量的妖邪术士,甚至连华佗这种医家也被归入其中。

  “医术”虽然属于“方术”,但又被方术所鄙视。

  比如葛洪在《抱朴子》中,便公开讥笑医家之术为“薄技”,远不及长生术之神妙。

  这里不得不提一嘴:陈登年纪轻轻,未至不惑,被华佗诊治后一命呜呼…

  这个事儿,背后的信息量极大!

  众所周知,华佗是曹操的御用医生,也是其人老乡。

  所以,曹操猜忌陈登已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

  谁让陈登是刘备铁哥们儿呢。

  元化(华佗)能刳腹以澣胃,文挚愆期以瘳危困,仲景(张机)穿胸以纳赤饼,此医家之薄技,犹能若是,岂况神仙之道,何所不为!--《抱朴子至理》

  曹操虽然自称“性不信天命”,晚年却作出“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的心迹流露,可见其虚伪。

  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让县自明书》

  (魏)王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魏略》

  为了追求长生,曹操招揽四方神棍,“庐江左慈、谯郡华佗、甘陵甘始、阳城郄俭无不毕至”。

  (曹操)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方术之士,庐江左慈、谯郡华佗、甘陵甘始、阳城郄俭无不毕至。--《博物志》

  曹操这种迷信思维,严重影响了诸子侄。

  先来看陈思王曹植。

  曹植叹服于左慈的“辟谷之法”,又好“丹砂之道”与“房中之术”,还自称“还精补脑,永世难老”。

  陈思王(即曹植)著释疑论云,初谓道术,直呼愚民诈伪空言定矣。及见武皇帝(指曹操)试闭左慈等,令断谷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抱朴子论仙》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曹植《飞龙篇》

  再来看孝子丕。

  曹丕自称“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似乎是无神论者,但他在《终制》中依然透露出对死后世界的恐惧。

  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曹丕《终制》

  曹丕对于“异物”也有着特别癖好。

  除了多次向孙权求取的“斗鸭”与“长鸣鸡”(见《江表传》),他还痴迷于西域的“切玉之刀”与“火浣之布”,求之不得,又在《典论》中叹息痛恨。

  魏文帝躬览洽闻,自呼于物无所不经,谓天下无切玉之刀,火浣之布。及著《典论》,尝据言此事。--《抱朴子论仙》

  “切玉刀”即昆吾剑,“火浣布”则是石棉,石棉是致癌物,对人体三致毒性极大。

  曹魏统治阶层,不明就里,奉石棉为异宝;

  曹爽、司马懿等人甚至当众试穿石棉服,以为炫耀,与东汉梁冀无异。

  西域重译献火浣布,(齐王)诏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临试,以示百寮。--《魏书齐王纪》

  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以火浣布为单衣。常大会宾客,(梁)冀阳(伪装)争酒,失杯而污之,伪怒,解衣曰:“烧之。”布得火,炜烨赫然。--《傅子》

  再来看孝子丕的孝子曹叡。

  叡当政时,有寿春农民妻自称仙女,曹叡召入宫中,大起馆阁,供养厚待。

  及曹叡病,“饮神水无验,遂杀焉”。

  青龙三年中,寿春农民妻,自言为天神所下……(曹叡)下诏称扬,甚见优宠。及(明)帝疾,饮水无验,于是杀焉。--《魏书明帝纪》

  大耳朵、孙权也好不到哪儿去。

  咱们下章继续聊。

  相比于被罗先生神化的华佗,张仲景对中医的传承作用是最大的。云某家中有亲戚是中医,而且是经方派的,所以对此亲眼目睹。

  此为题外话。

继续阅读:第八十章 后宅恐难宁,丈夫将欲行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