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辽东风云变,河北闹翻天8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43,477

  “如有可能…仲简,你便与公与、正南、乌桓人合兵攻入辽东襄平!公孙老贼欺人太甚,我誓诛之!”

  沮授、淳于琼、审配三人躬身领命。

  袁绍注视着三人,复又缓缓道。

  “显奕(袁绍次子袁熙)今在蓟城坐镇,田国让(田豫)、鲜于子弼(鲜于辅)、牵子经(牵招)为其肱股,又有张南、焦触二将相佐。

  田国让兼资文武、牵子经勇猛过人、鲜于子弼忠义无双,公与、仲简、正南,你等若乏良将,可重用此三人!”

  田豫、鲜于辅二人都是幽州渔阳郡(没错,渔阳郡就是陈胜、吴广本来要去服役的地方)人氏,而且二者皆出身于渔阳郡豪族。

  鲜于辅还有个从弟,名为鲜于银,同样是刘虞昔日之臣属。

  田豫与鲜于辅的区别在于,前者曾为公孙瓒麾下,而后者则为刘虞麾下…

  简而言之,二者之主上是死敌,但同为渔阳郡豪族的二者,私交却甚笃。

  初平年间(西历190至193年),田豫在公孙瓒麾下“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分别时刘备又为之流涕,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

  刘备之奔公孙瓒也,(田)豫时年少,自讬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摘自《魏书之田豫传》

  田豫的早年履历,与赵云十分相似、甚至二者也是故知。

  时,先主亦依托(公孙)瓒,每接纳(赵)云,云得深自结托。

  摘自裴松之《云别传》

  公孙瓒败亡之后,田豫受本就与公孙瓒有杀主之仇、早早投奔袁绍的鲜于辅推荐,在幽州任袁熙的秘书长:别驾从事(一州之二把手)一职,并静待明主;

  鲜于辅则心甘情愿地居于田豫之下,任治中从事(一州之三把手)一职。

  与历史不同,官渡之战后,田豫、鲜于辅二人并未弃袁绍而走。

  尽管在官渡之战时,赵旻曾向此二人寄过书信;而官渡之战后,赵云也曾向故友田豫互通鸿雁,但此二人还是以不愿离乡为由,先后拒绝了叔侄二人。

  历史上的田豫…

  由于其人曾与刘备相交莫逆,因此悲催、坎坷至极!

  曹丕时代,北狄强盛,扰乱边塞,于是用田豫,牵招等人“并护鲜卑”。

  既然“北狄强盛”,那么曹丕此举,用心可谓险恶无比。

  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田)豫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并护鲜卑。

  摘自《魏书之田豫传》

  曹叡时代,辽东公孙渊叛乱,与孙权暗中交通。

  中领军杨暨举荐田豫率兵于海路截击,结果田豫“有功不赏,无罪却罚”,酿成了千古冤案。

  此事,被陈寿称作“功不见列”。

  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沈没,波荡著岸,无所蒙窜,(田豫)尽虏其众……(田豫)由是,功不见列。

  摘自《魏书之田豫传》

  这里需要格外注意:中领军杨暨若扮演的角色。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魏明帝曹叡)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田)豫应选。

  摘自《魏书之田豫传》

  杨暨在曹叡时代,曾多次进谗。

  比如谗害刘晔,即出自其人之手。

  (杨)暨谦谢曰:“臣言诚不足采,侍中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

  (明)帝曰:“(刘)晔与吾言蜀可伐。”

  (杨)暨曰:“晔可召质也。”

  摘自傅玄《傅子》

  换言之,杨暨本人实际充当了曹叡的鹰犬。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其人望风承旨,替主子干脏活。

  可见田豫自出征之始,恐怕已经注定了悲剧下场。

  景初末年,即曹叡死前,田豫的食邑数量终于增加了三百户,累计五百户…

  呵呵呵呵呵呵!真大气!

  景初末,增邑三百,并前五百户。

  摘自《魏书之田豫传》

  曹叡如此做派,可谓小器至极!

  须知,与田豫同列一传的满宠,食邑九千六百户,田豫的食邑,比满宠零头的六百户,还少了一百户。

  按《魏书之徐邈传》记载,田豫居官多年,死后赤贫,家无余财。

  曹芳继位后,赐田豫家“谷二千斛,钱三十万”。

  故司空徐邈、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皆服职前朝,历事四世;

  身没之后,家无馀财,朕甚嘉之。其赐(徐)邈等家谷二千斛(大约为后世五万两千市斤),钱三十万,布告天下。

  摘自《魏书之徐邈传》

  如此吝啬的手笔,无异于政治表演。

  因为曹芳的太爷爷曹嵩,当年为了买官,“货输西园一亿钱”。

  汉末魏初之世,五铢钱亦废置许久,一度“钱货不行”。

  (曹)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

  摘自《后汉书之曹腾传》

  (董卓)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

  摘自《魏书之董卓传》

  曾为刘备挚友的田豫,虽然其人身怀大才,但其人在曹魏究竟有多惨,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不明真相的小学生们,千万不要再鼓吹田豫有多受重用…你们如此说,就不怕丢脸?

  言归正传。

  袁绍不是猜疑多忌的曹操,刘备与袁绍之间也不存在太大的恩怨纠缠。

  加之田豫出身于豪族、能力又非凡,因此田豫深受袁绍父子器重,便显得理所当然。

  由是推之,沮授、审配两大河北豪杰出征,再加上田豫、鲜于辅、牵招三人相助,兼且还有深受袁绍恩泽的乌桓人出兵,那么,此番袁绍针对公孙度之战…

  辽东、乃至整个幽州的格局,或许将因此而大变。

  袁绍不愧是袁绍,纵然其人如今已如风中残烛一般,雄风也仍然一如昔年。

  商定此事之后,袁绍并未结束此次会议。

  其人先是示意淳于琼、沮授、审配三人坐下,然后便看向其余臣属。

  “辽西、辽东二郡暂且如此,公孙老贼不过冢中枯骨耳,不值一哂。而今显思(袁绍长子袁谭)坐镇并州郡治晋阳城,使匈奴中郎将阎柔、护鲜卑校尉齐周辅之。

  然则并州鲜卑步度根部及扶罗韩部、匈奴左部近日来屡屡犯我雁门郡!

  公则(郭图)、佐治(辛毗),你二人率各自部曲,即刻赶赴晋阳城,与阎柔、齐周二人绕道而行、出使南单于庭,责令呼厨泉约束匈奴左部、并出兵讨伐鲜卑扶罗韩部!”

  与鲜于辅、鲜于银这对从兄弟相同,阎柔、齐周此前也皆为幽州牧、宗正刘虞的臣属。

  并州南单于庭不必再赘言。

  在南匈奴右部、休屠各部先后归顺赵旻的情况下,南匈奴左部在单于呼厨泉领导下,龟缩于并州西河郡。

  如今的鲜卑,共有步度根、扶罗韩、轲比能三部。

  其中鲜卑大人步度根…胡人的称呼确实奇怪…的活动范围,是幽州上谷郡及并州雁门郡隔壁的代郡,间或流窜至并州雁门郡活动;

  另一个鲜卑大人扶罗韩…已无力吐槽此诡异称呼…主要活动范围在并州云中、定襄二郡,偶尔也会流窜至雁门郡劫掠。

  第三个鲜卑大人…轲比能的活动范围,则主要在幽州刺史部范围内,与乌桓并存。

  一言蔽之,尽管袁绍目前仅剩三州之地,但袁绍这三州内的民族问题,比起赵旻的八州半之地,还要严重一万倍。

  更何况,在历史上,几乎所有民族问题的根源,都产生在并州。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刘岱名义为州刺史,实际兖州8郡(国),刘岱控制了几个呢?

  答案是:就一个:东平国。

  刘岱这个州刺史,实际权力和郡太守(或者国相)没有任何区别。

  青州黄巾百万入兖州,杀任城(国)相郑遂,转入东平。刘岱欲击之……与(黄巾)战,(岱)果为所杀。--《三国志-魏书一》

  青州黄巾,击杀兖州刺史刘岱于东平。--《后汉书-孝献帝纪第九》

  兖州八郡(国)中:

  【陈留郡】在郡守张邈控制下(这厮在兴平元年举郡叛迎吕布,曹兖州对“治下”陈留郡的控制可想而知);

  【任城国】属国相郑遂,郑后被流贼击毙;

  【东郡】属袁绍势力的臧洪;

  【山阳郡】属郡守袁遗,袁遗后来被袁绍任命领扬州,遭袁术截杀,整个一东汉版宋教仁;

  【泰山郡】名义上属河内(属司隶校尉部)郡守王匡,大将军何进遣匡入泰山募兵。大将军死,王匡遥领河内太守,人实际在泰山,还作为独立的关东诸侯参加了“酸枣会盟”讨董;泰山郡情况较复杂,臧霸、孙氏兄弟、尹礼、吴敦、昌豨等泰山贼聚居此地,王匡的话根本没有什么份量。

  【济北国】属国相鲍信。刘岱挂掉,鲍信迎曹操入兖州,准确说应该是入东平国;

  【济阴郡】属郡守吴资,按三国志记载,吴资的靠山大约是徐州牧陶谦;

  【东平国】属刺史刘岱,兖州刺史,就控制了一个东平国。

  别笑话儿他,其实汉末大部分刺史/州牧的情况就是如此,刺史能实控一个郡就不错了(至于郡守能实控一个城也不错了)。

  还有那种没来及上任就被撸了、甚至挂掉的,比如冀州刺史【严纲】、豫州牧【刘备】、青州刺史【孔融】、青州刺史【刘琮】(这娃着实可怜)之类;

  至于身处外方,遥领州刺史/牧伯的,比如身在东海郡(属徐州)而牧青州的【臧霸】等,更不胜枚举。

  多说一句,大部分的州牧/刺史,情况都是如此。

  刘表入荆州的时候,刺史治所本应在江陵(属南郡),可是流贼遍地,刘表根本进不去【江陵】,只好把治所设在【襄阳】。

  类似的情况还有益州牧刘焉。

  益州治所在【雒】城,也是流贼遍地,刘焉徙居【绵竹】,后迁至【成都】……大部分刺史们连刺史治都进不去,刘岱这个兖州刺史还能占个东平国,在汉末刺史里,已经算干得漂亮了。

  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诏书以(刘)表为荆州刺史。时,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表不能得至,乃单马入宜城,请南郡人蒯越、襄阳人蔡瑁与共谋画。……表遂理兵襄阳,以观时变。--《后汉书之卷七十四》

继续阅读:第九十九章 辽东风云变,河北闹翻天9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