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儿女洒怨泪,宫城生是非5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33,415

  在爱郎的温柔体贴、以及各类趣味烟花助攻之下,今夜,伏寿终于第一次露出发自肺腑的开心笑容。

  “既如此,便劳烦太子太傅教妾与皇长子,一同放烟花。”

  这时,刚刚放完烟花的卞夫人、曹彰、曹植母子三人,以及大乔、孙绍母子二人,一同向皇后伏寿、皇长子刘嗣行礼。

  “妾等参见皇后、皇长子!”

  心情正佳的伏寿挥了挥袍袖,请众人免礼。

  在好心情加持之下,即便看到具倾国之色的大乔小腹微微隆起,伏寿也没有发任何小脾气。

  “诸位夫人、诸位公子,今夜我要与民同乐!”

  苟哥微微撇撇嘴…尽管心情甚好,但伏寿还是没有忘记,要树立自己身为卫将军大妇的威严。

  小刘嗣则继续抢自己亲娘的风头。

  小家伙又蹦又跳、雀跃不已。

  “三位兄长!三位兄长!阿弟亦要玩烟花!”

  小刘嗣一点儿没说错,曹彰、曹植和孙绍这哥仨,还真就是他的兄长。

  哥仨也丝毫不与小刘嗣见外,尤其是在,孙绍好容易逮到一个比自己还要小的弟弟的情况下。

  于是乎,孙绍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抱住刘嗣。

  “皇长子,且随为兄来!为兄教你玩烟花!”

  四个男孩子,很快便嘻嘻哈哈地玩到了一起。

  苟哥见状,只觉鼻子有些发酸。

  这四个小男孩儿,三个丧父,一个有父却不能相认,都极为命苦。

  思及此事,苟哥不由一一看向,俏脸上都带着开心笑容的卞夫人、大乔及伏寿三女。

  这下子,苟哥很欣慰。

  至少,她们和他们,如今都过得勉强算幸福。

  心怀愧疚的苟哥,唤上自己的三位娇妻,一起放起了烟花。

  被爱郎手把手教着放烟花,伏寿只觉自己苦尽甘来…

  诚然如此,这一夜,在来到卫府之前,伏寿过得何其苦。

  伏完、刘艾这俩老头儿碍于辈分、年龄及身份,不好与晚辈(宗正刘艾是刘协的正牌皇叔,也算是伏完的亲家)一同下场玩烟花,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一旁负手欣赏。

  当看到女儿伏寿俏脸上绽放出来的灿烂笑容之后,伏完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宗正,阿寿何其苦也!”

  刘艾思及伏寿之凄楚、哀怨,也情难自己地叹了口气。

  “大兄勿悲,从文实为阿寿难得之良配也。”

  不知为何,刘艾突然也很想哭。

  诚然,赵旻是不似曹操那般残忍多疑,然而…

  这苟哥也同样可恶。

  这厮非但连大汉皇后都敢搞上手,而且还与大汉皇后生下皇长子!

  思及大汉血脉正统今后将成为异姓之人,宗正刘艾便悲从中来。

  更为绝望的是,刘艾惟有躺平接受一途可走。

  不如此又能如何?

  不如此,刘艾早在十三年前董卓进京之时,就已殒命。

  历史上刘艾之记载,最早见于董卓进京(189)。

  彼时刘艾担任相府长史。

  所谓长史,即幕僚之长,一如卫府长史董昭一般。

  彼时,董卓奸乱妃嫔,荼毒宫廷,无异于汉之巨贼。

  刘艾身为宗室,不仅无讨贼之计,还多次为董卓出谋划策,可知其人颇识时务。

  (董)卓谓长史刘艾曰:“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指鲁莽刚直)。”

  (刘)艾曰:“(孙)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闻在美阳亭北,将千骑步与虏合,殆死,亡失印绶,此不为能也。”

  以上皆摘自乐资《山阳公载记》

  迁都长安之后(191),刘艾曾短暂出任过陕县县令。

  陕县属弘农郡,位于长安以东,洛阳以西,是当时重镇。

  刘艾曰:“臣前为陕令,知其危险,有师犹有倾覆,况今无师?太尉(指杨彪)谋是也。”

  摘自刘艾《献帝纪》

  董卓死后(192),王允、吕布违戾不和,旋即被李傕所败,东汉朝政再度为凉州集团所控制。

  在李傕、郭汜统治关中期间(192-195),刘艾担任侍中,成为天子近臣。

  这种政治安排,离不开刘艾和董卓集团的友善关系。

  或者说,刘艾早期应该与李傕等人保持了合作关系。

  (李)傕兵数百人皆持大戟在乘舆车左右,侍中刘艾大呼云:“是天子也!”

  摘自《献帝起居注》

  按《后汉书》记载,刘艾虽然身为侍中,但有权“出让(即问责)有司”,甚至可以干预尚书台的事务。

  可见刘艾这个侍中,并非纯粹的宫廷冗散,而是具备相当的政治权力。

  (献)帝疑赋恤有虚,乃亲于御前自加临检。既知不实,使侍中刘艾出让有司,于是尚书令以下皆诣省阁谢。

  摘自范晔《后汉书之献帝纪》

  兴平二年(195)天子出奔洛阳,刘艾随驾。

  在一系列变故与冲突之后,汉廷君臣被曹操挟至许县(196)。

  鉴于刘艾的宗室身份,他被授予“宗正”职务。

  这是一个掌管皇室档案的清贵差事(位列九卿),一般由宗室成员担任。

  刘艾之前,益州牧刘焉、幽州牧刘虞均曾担任过宗正之职(见《后汉书之刘焉传》及《刘虞传》)。

  一言蔽之,刘艾虽身为大汉宗室、刘协皇叔,却颇为通达、似乎并不被自身的血统所束缚。

  是以,其人先是党附于董卓;

  董卓死后,刘艾躲过了王允、吕布的清洗;

  王允败后,刘艾又在李傕、郭汜治下重新发迹;

  甚至于,刘协东归后,刘艾犹能在曹操当权之时任宗正之职。

  若非如此臭不要脸…咳咳,通达而识时务,刘艾又岂能如此屹立不倒乎?

  综上所述,刘艾虽悲从中来又深感绝望,但其人在无可奈何之下,最终只能选择躺平接受。

  其人正黯然神伤之时,身旁的伏完已经抹干了脸上纵横的老泪。

  而就在这时,伏完陡然想起一事、一桩天大之事来。

  伏老头儿突然开口。

  “宗正、贤弟,天子之《起居注》是否已更改?”

  刘协的《起居注》,就是虽然得以流传至后世,但已被曹魏史官、西晋司马群贼改得面目全非的《献帝起居注》。

  其作者究竟何许人也,后世自然已不得而知,但根据多方证据证明,其原作者…

  也就是记录刘协作息、临幸后宫某位佳丽、生育某位子女、生病及来大姨妈…后宫某位佳丽来大姨妈等隐秘之事的人。

  此人,应是宫中某位女官,或者准确来说是某位女史无疑。

  建安五年(200)苟哥初次入宫之时,便曾将扮相极为朴素的伏寿,误认为是宫中女官,并对伏寿一见钟情、再见弄情、三见…咳咳咳咳。

  自此,二人开始了没羞没臊…咳咳…幸福的生活…

  啊呸!言归正传。

  正沉浸在悲伤、绝望等等负面情绪之中的刘艾,闻得伏完询问《起居注》之事后,登时打了个激灵。

  伏完的意思是,要将《起居注》中,刘协与伏寿同宿的时间、以及赵旻进宫宿卫的时间做一些更改,以免伏寿再次生子后,使人怀疑这个孩子的血脉正统性。

  在科技落后到甚至没有“滴血认亲”这个扯淡玩意的东汉,这一点至为关键!

  然而…

  刘艾轻轻“哎呀!”一声,倒是吓了伏完一大跳。

  伏完小心翼翼地问道。

  “贤弟何意?”

  刘艾登时叫苦不迭。

  “兄长有所不知也!建安六年腊月(202年1月,即一年前)时,宫中前女史因貌美而为天子所临幸,皇后闻之大怒、将此女史贬为宫中女婢。

  后数月,女史暂无人选、由大长秋暂录《起居注》。

  至太子太傅凯旋之前…”

  【作者题外话】:这一章,咱们来聊一聊,两汉的宫中宿卫。

  两汉以太尉主武事,而以三卿为禁卫武官,负责执掌中军。

  所谓中军,亦称禁军,即戍守都城的部队。

  卫府如今屯驻与北军军营的五校、南军军营的三校,便是卫府的中军。

  地方上的戍卫部队则被称作州郡兵。

  按卫戍对象与活动范围来说,中军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由三卿执掌。

  三卿,即护卫皇帝的光禄勋(秦代郎中令),护卫宫城的卫尉(秦代中大夫令),以及护卫京师的执金吾(秦代中尉)。

  两汉之光禄勋,即秦代之郎中令,位列九卿。按照钱穆的考证,光禄勋的词源应来自“大麓阍”。远古时代的都城依山靠水,因此处在山麓、负责看守门房的人,便是大麓阍,即光禄勋。

  注意:详见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光禄勋又名郎中令,可知它是郎官之首脑。

  所谓郎官,即宫廷警卫。

  “郎”通“廊”,本意是指在宫禁门户中站岗的人,所以光禄勋可以视作皇帝个人安保的总负责人。

  郎官是随从在皇帝近旁的一个侍卫集团……或曰:“郎之为言廊也”,因传卫宫殿廊庑之下而得名。--《国史大纲》

  光禄勋系统的职责很明确,即“主殿中侍卫”。

  皇帝就寝时,郎官负责宿卫寝宫的门户;皇帝出行时,郎官则负责在左右护驾。

  《通典》称光禄勋下属诸郎“皆掌门户,出充车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三署郎吏二千余人,皆掌门户,出充车骑,其散郎谓之外郎。--《通典》

  光禄勋的属官构成比较繁琐,有大夫、谒者、议郎等不参与宿卫任务的冗散,也有负责宿卫的人员。

  在这些参与宿卫的人员中,又可以分为四类。

  其一是中郎系统;其二是郎中系统;其三是虎贲系统;其四是羽林系统。

  中郎分为三署,即左署、右署、五官署。三署主官分别为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五官中郎将。

  郎中亦分为三将,分别主车、户、骑三部。

  从秩阶上看,中郎主官为比二千石,郎中主官为比千石,可知在地位与重要性上,中郎系统高于郎中系统。

  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汉书百官公卿表》

  郎在两汉具备非常特殊的意义,他们不是一般的兵,而是官。郎大多出身官宦之家,而南、北两军(即卫尉系统与执金吾系统)主要是从平民之中擢拔。

  两汉时代,士大夫子弟大多都有过出任郎官的经历。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七十二章 儿女洒怨泪,宫城生是非6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