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晏夜像极了南宫杰,整日里最爱的就是诗书骑射,总之,凡是正统事物,他心下都欢喜,却夜极其自律,每日都将自己的生活节奏安排得井井有条。
就连教他的启蒙师傅王博涵也不禁称赞,“真乃天才,就跟这南宫修杰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南宫晏夜让王博涵非常欢喜,而这南宫晏华就让王博涵非常的头疼。
南宫晏华整日最爱的就只是嬉戏玩闹,整日调皮至极,不是上树抓鸟,就是下河捞鱼。
经常一个不注意就跳入河中,把跟着她的丫鬟给吓得心脏砰砰地跳。
南宫晏华又很爱开玩笑,经常躲在假山深处,让他的丫鬟奴才遍寻,待他们遍寻不得,满心焦虑时,自己方才出来,然后哈哈大笑,纵享欢乐。
应怜雪看着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孩子,不禁感叹:“天哪,这真的是我同时生出来的吗?”
南宫修杰见了,也不禁觉得好笑,这晏夜真的是如他一模一样,至于着晏华,想来定然是从了应怜雪。
今日小聚,他们这些人坐在一起吃饭。
南宫晏华一直动来动去,就是不安静,而不像旁边的南宫晏夜,乖乖的。
应怜雪瞧她这样,不禁开口责备:“晏华好好吃饭,吃饭就要有吃饭的额样子,整天动来动去的,哪里有半分公主的仪态。”
“,诶小雪可不兴得这样说,小晏华这样子多可爱啊。”
“来,晏华来外祖母这儿,外祖母喂你吃饭。”
“是。”
晏华甜甜地笑了笑,然后就扑入外祖母的怀中。
“母后,您这样子,会把她惯坏的。”
“小孩子还小嘛,再说了她这样子,每天欢欢乐乐的多好,何必用这些规矩去束缚她呢,等她再大了一些,再教也不迟嘛。”
“可是你看着晏夜,整天多么懂事,从来没让**过心。”
“晏夜贵为太子,云国未来的皇帝,自然是不一样的,不过晏夜也是该玩耍嬉闹的,不能整日就想着如何读书骑射。”
“当然啦,无论是晏夜,还是晏华,外祖母都是极其疼爱的。”
“再说了,小时候母后没有抚育过你,我看着这晏华,就像看到你小时候一样。”
“是,母后,小雪知道了,但以后可不许再说这话了,现在大家其乐融融的,我们一定会过得更好的。”
“是啊,如今这般光景,母后心中已是非常满意了,母后心里非欢喜,母后知足,母后长乐……。”
“回禀皇上皇后,太上皇来了。”
“快,快请进啊。”
南宫修杰与应怜雪听了这话,当即就站了起来。
没错,这苏正则到了晚年之后也就不想当皇帝了,当个太上皇的,整日含饴弄孙,有什么不好的?
这皇帝位置,他早早地就传给自己的儿子苏子言了。
这段时间他跟着王莹,干脆就在云国宫中住下了。
整日闹着,玩着,他带着这两个小孙孙,整天无忧无忧的欢乐,倒夜不失为一种快乐。
苏正则虽老了,可老了老了倒成了个老顽童了,此时只见他手里拿着好多的玩具跑了过来。
“你个老头子小心点,骨头都一大把了,小心别摔折了你。”
“外祖父。”
南宫晏华见了,当即从外祖母的怀里下来,然后跑到苏正则的前面,甜甜地叫了声。
南宫晏夜见了,当即也快步走到他的前面,然后低头行礼。
“起来起来,无需多礼
”苏正则一手牵着晏华,一手牵着晏夜,缓缓地向外面走去。
“父皇母后……”
南宫夜宴转过头来,向应怜雪和南宫修杰投向了求助的眼神。
他是真的觉得这些游戏好生幼稚,他也搞不懂自己的外祖父,年纪一大把,为什么会喜欢这样幼稚的东西。
每当晏华在兴致勃勃在玩的时候,他都非常疑惑。
他宁愿去背诗书,宁愿去学齐射,但每次总是抵挡不住外祖父的热情。
外祖父最常对他说的就是:“你个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样子,该玩的时候就要尽情地玩玩。”
因为这样的华,他也没法拒绝外祖父,只能乖乖地跟着外祖父去了。
南宫修杰与应怜雪见他们的儿子这样,也都不禁相视一笑。
跟南宫晏夜不同的是南宫晏华确实非常的兴奋。
她每天最喜欢的就是跟外祖父苏正则跟小舅舅苏辰星,每当他们两个来的时候,自己就会过得好生快乐。
当然最幸福的时候,还是跟着外祖父和小舅舅一起啦。
王莹本来正在喂饭呢,突然间小孙孙跟他走了,不由得在后面怨道:“你个老头子,饭还没吃完呢,又把我这两个小孙孙给拐走了。”
“哎呀,等玩尽兴了再吃。”
苏正则抓着两个小孙孙的手,笑着跑开了。
两个小孩子当即就被拽着跑了,他们也发出了银铃一般的笑声,好是一场欢乐。
在这皇宫之中,自有一片乾坤。
因为这个应怜雪与王莹都是极其热爱大自然中的环境,所以这后宫也妆扮的如同花园森林一样。
在这宫里的老人也不禁纷纷赞叹,这样的皇宫,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如此欢乐,如此幸福,如此充满欢笑。
南宫晏华酷爱种花,苏正则就仔仔细细地教她种了几盆花。
教她浇水,教她她如何剪枝丫,好不欢喜,而这南宫晏华也是乐在其中。
今日重点,主要是来教南宫晏夜的。
苏正则自然知道他这个小孙孙与其他人不同,他是个聪慧的人,而且天赋极高,领悟力也是强的不行,而他以后定然是要继承大统的,而且会有非凡的政绩。
今日,他带着南宫晏夜来到了宫中的农田之处,教他种田。
苏正则率先下了田地。
“晏夜,你知道为什么农业乃国之根本吗?”
“晏夜不知,还请外祖父赐教。”
“好,那我就跟你仔细说说。”
“这农民啊,千百年来在他们熟悉的稻田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忙碌着。
经过长年累月的磨练,经过这种职业本性的使然,也或许是心中固有的那份信念的希冀。
每一个春插的季节,他们都在稻田里默默地重复着那些细节。
在他们的眼前,是一个绿点,一条绿线,一方绿面的累积,是一块稻田,一垄田野,一片天地披上浓绿剧变。
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为大地着色,用执著的信念为儿女操劳,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在劳动中积攒财富,在忙碌中寻找快乐。
外祖父小时候也种过田,外祖父还清楚地记得那日的场景。
傍晚,两块田安插完毕,原计划超额完成,总算可以让母亲放心了,让地主放心了。
自己在简单的清洗后,拿着画板,行走于夕辉映照下田园小径,随意采几幅小景。
那时候啊,白天喧嚣的乡村渐渐沉寂下来,池塘、水田寒烟升腾,晚息的气氛已浓。感受着薄暮中原野的苍茫,呼吸着饱满酣畅的生命气息,身已沉浸,心已飘渺……
你外祖父我不仅在云国种过,也在阳国种过。
那时候,正是清明时节的江南,漫山遍野开满了杜鹃花。
谷雨过后,常常细雨绵绵。
然而,在一片片稻田里,大家却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把秧苗,低首弓背地在一兜一兜的插着稻秧。
干了这活啊,外祖才知道:插秧是件艰辛的活,不仅要眼到、手到,判断好秧苗之间的距离,又要靠脊梁和手臂的韧性,以便持续运动,同时还必须保持整个身子准确地后退……
向往着栽秧,视栽秧为乐事,就是因为其中有许多的体验、许多的乐趣、许多的满足。
其成就感甚至配得上用“伟大”来形容。
看农民:指点江山、改造山河、乡野万里铺锦绣。
记得黄昏时候,所有的秧苗都已经搬了新家,我也感觉到了疲乏,回头看看自家的田,在一片浑黄的水的里面,无数苍翠欲滴的秧苗整整齐齐地站着,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看着这些属于自己的将士们,我幼小的心理,竟然有了一丝丝的满足。
秧苗早就育好了,长得绿油油的,急等着农家人去踩拔。
拔秧苗都些成年人的活计,包括一些老年人,因为,拔秧可以用凳子坐在水里,少去了弯腰曲背,所以,拔秧的时候,秧田里总会聚集了好多男女老少,他们一边侍弄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大声地谈笑风生。
长叶了。远远看去一片浓绿。就因为稻种直播,田畈里,几乎看不到什么人群,原本必须兴师动众的活计,仿佛悄无声息地就完成了。如今,在平展展的田野,你偶尔能见到六、七个人一同在一块稻田里弯着腰,一棵一棵地插着秧,同时崛起屁股一步一步往后退的情形时,那已经是一种回忆,是一道风景了。
插秧是件辛苦而快乐的事情,想起前朝布袋和尚的妙语“手把青苗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颗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酷热的阳光下,个个姑娘穿得花花绿绿,站在水田里却也多了几分风景。插秧开始时,各人都有平均的分工,五六个姑娘一人一挡子并排站着。每个姑娘都想在众人面前崭露头角……
苏正则说着说着就入了迷,这听着的南宫晏夜,也不禁心生向往。
“所以晏夜,这种田,才能更好地接近底层人的生活,体味他们的辛苦,感受着他们的快乐……这是成为优秀的君主所必备的啊。”
“是,外祖父,晏夜明白了。”
经过了今天这样一天一天有意义的活动和教讳,南宫晏夜只觉得心里在某个地方被触动。
他脱了鞋袜,站在田中,看着这片绿油油心中不由感觉到了幸福,懂得了天下苍生,百姓为念。
没错,就是这样,年仅三岁多的小孩心中有了天下苍生,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
苍生就在他小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总有一天,会张成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怎么样?晏夜,种田好玩吗?”
“非常好玩,外祖父在上,请受晏夜一拜。”。
南宫晏夜也就是在这时候,才发现了他的外祖父——苏正则那崇高的智慧。
他从此后不仅只是酷爱读书写字,也慢慢地沉迷与种田了。
夕阳缓缓撒下,不知觉的,这光落在南宫晏夜的身上。
苏正则透过阳光看了看他坚定的眼神,心中不由得大是安慰。,
以后天下终究还是要教给孩子们的,而自己能做的,只不过是把这天下苍生以及为念的想法传递下去……
“外祖父外祖父,哥哥,救救我……”
忽然间传来了一声娇娇的声音,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这个南宫晏华小脚陷到泥巴里了,一时间拔不出来,然后就直接扑倒了
下去的时候,小脸瞬间溅上了泥水。
南宫晏夜见了自己的妹妹这样,不由得笑了起来。
此时此地这边风景当是最美,在岸边的安安见了此境,不由得心中一喜,当即就在画中继续加了几笔。
待苏正则带着两个孩子上了田岸,这才发现了安安,不由的奇道:“安安,又再画什么呢?”
安安听了这话,甜甜地笑了,然后将画板给转了过去,苏正则看清楚了这话,不由的连连称赞:“安安太棒了,当真是画出了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