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嬷嬷见应怜雪把她的小脸放在自己的手中,而且还那么享受的祥子,浑像一个小猫咪,不由得心头一热。
她们好久没有这般亲近了,自从那张荷进来之后,应怜雪就跟她逐渐疏离了。
一眶热泪在眼中汇聚,她再也忍不住了,眼泪瞬势流下。
应怜雪发现了,拿出自己的手帕,轻轻给她擦着眼泪,嘴里止不住地说道:“嬷嬷,这些年来,辛苦你了。”
杜嬷嬷听了这话,欣慰地笑了下,然后抓住给她擦眼泪手,紧紧地握住,摇摇头,表示自己不辛苦。
这么多年,能听到应怜雪亲口说一声“辛苦了”,倒也值了。
真好啊,应怜雪长大了,终于长大了!
应怜雪将头轻轻地趴在杜嬷嬷的膝盖上,口中轻轻道:“嬷嬷放心,以后我会保护好你,不会让你受到一点委屈的。”
杜嬷嬷笑中带泪,明显是感动到了,她止不住地点点头,双手感受到应怜雪的泪滴,忙用自己的粗糙的手指替她笨拙地擦着眼泪。
当下二人相对,两人无言,只是这样静静看着,在眼神的交汇中,两人拥抱。
应怜雪抱住杜嬷嬷的腰,把自己的头放在她的腹部,嬷嬷则用两只手臂环抱住应怜雪的背,两人都小声地哭了起来。
其余人见到此情,都不自觉地低下头,各自有各自的神伤。
好一会儿,几人方缓和好情绪。
“嬷嬷,可有我从前经常用的东西,或者是我母亲经常用的东西?”
杜嬷嬷听了这话,拉着应怜雪的手,带她来到一个大箱子面前,打开箱子,全是各种花红柳绿的衣服。
这些衣服看起来样式都是京城贵女的打扮,但颜色实在是太过于庸俗,毫无半分美感。
应怜雪一脸嫌弃地拿着这些衣服,然后直接把它们扔在地上。
杜嬷嬷感到很奇怪,这些衣服不都是以往小姐最喜欢的吗?
怎么如今,连正眼都不愿意瞧一下呢?
只见应怜雪翻了好一会儿,翻一件扔一件,然后在箱底,见到几件很素雅的衣服。
她弯下腰,将它们拿了出来。
见到这几件衣服,杜嬷嬷浑浊的眼睛中忽然放出光芒来,她比划着手势,想要表达些什么,可应怜雪却看不懂,一脸懵懵的。
正在杜嬷嬷着急的时候,梨儿上前,给应怜雪开口解释。
“王妃,嬷嬷的意思是,这几件衣服是您的母亲的。”
我的母亲,也就是阳国皇后的——应怜雪心下想道。
她把这几件衣服仔细地看了下,样式虽然特别老了,但有一种特别的韵味,清新淡雅却又不失气质,这足以看出她母亲的品味。
可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母亲的任何东西了。
她不由得感到很奇怪,曾经好歹也是应丞相的夫人,怎么会到这般什么都没有的地步。
还有当年,自己的母亲,和应丞相还有阳国的皇上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她向杜嬷嬷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却没有说出阳国皇后的事情,只是问,自己的母亲和应清风到底是怎么认识的,还有当初,又是怎么“死”的。
杜嬷嬷听见这话,将目光放在了大门口,张望好几眼,一脸警惕的样子,然后转过头来,看着应怜雪,满脸犹豫。
应怜雪知道她有话对自己说,忙让夜七和秋儿去外面守着,不许任何人进来。
杜嬷嬷坐在椅子上,比划着手势。
一旁的梨儿逐字逐句地翻译,只听见她说:
当初的应清风只是一个穷小子,而应怜雪的母亲王平莹是那个镇子上的地主的独生女儿,长得好看,知书达理。
应怜雪的母亲——王平莹,和殷家地主的独子殷正则,两个人从小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后来两人在郊外玩耍的时候,遇见了被蛇咬伤的应清风,出于恻隐之心,两人决定救他。
将他救到苏正则的家,让人好生照料。
应清风确实有才,博览群书,常常饿着肚子也要看书。
来到了殷家,走到殷正则的书房,不由得被这满架子的书给迷住了。
殷正则也是个爱书的人,便邀请他跟自己共读。
之后,三个人就一起玩,常常漫山遍野地跑。
可是这应清风当时家中穷困,父亲早逝,只有母亲替人洗衣服苦苦维持生计。
刚开始跟他们相处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感觉,慢慢地就感觉到了深深的自卑感,接下来他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王平莹。
其实说他爱上了王平莹,还不如说他看上了王家的财富,因为他上京城报考需要大量的盘缠。
于是他偷偷地使劲浑身解数,从中作梗,瓦解两人的关系。
慢慢地,长年累月的小矛盾,王平莹和殷正则的误会越来越多,两人中间也曾想过说清楚,但当时年少,总是抹不开面子首先低头,便让中间的应清风做他们的传话人。
可是他们哪里想到应清风会随便传话,歪曲扭解他们原来的意思。
后来不知怎地,两人的关系就这样慢慢地淡了下去,就在这时候,应清风瞅准机会,拼命地追求往平莹。
制造各种小感动,制造各种惊喜,王平莹慢慢地,就强迫自己喜欢应清风。
再后来,应清风和殷正则同时进京赶考。
王家一开始虽不喜应清风,但架不住自己的女儿喜欢,只能选择支持应清风,给他大量的盘缠,让他放心去考。
来到京城的应清风,渐渐地被这京中的繁华给迷了眼,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我。
而殷正则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直在备考的客栈里,用功读书。
后来殿试,应清风暗暗使诈,给殷正则投了药,于是殷正则在皇帝面前,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应清风就胜出了,成为了那一年的状元。
每一年的状元都会被人盯上,应清风也不例外。
当时京城中的首富张家看上了这个后起之秀,便想着将自己的女儿张荷许配给他。
想要相互扶持,互利共赢。
应清风想了想,还是拒绝了,可就在这时候,老家传来消息,不知怎地,王家和殷家忽然遭土匪围剿,一时间,两个大地主家都覆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