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最近总感觉自己睡不够,做什么也没什么神气似的,例假也迟迟不来。生育过一次的她倒是有了感觉,猜测自己该是怀孕了。就想着等李皓回来再把个脉看看。
这个时候她都有些庆幸自己生过一次,还是顺产的。不然在这个医疗设备缺乏的古代她该怎么办哦。怕是连生的勇气都没了吧。真是庆幸自己还算有点经验,又不是头胎,有了异能以后体质也好了不少。
种种因素加起来,对于再次怀孕的担心到是去了不少。
待李皓归来听伊人把怀疑一说,果是高兴得什么似的,差点就忘了自己现在就是个大夫,还想着要不要看郎中,逗得伊人忍不住咯咯笑。
待确定了伊人又担心起来:“老公,瑶瑶还这么小,我怀孕了精力可就不够了,怎么能照顾好她啊,至于孩子生下来就更顾不过来了还有坐月子什么的,想想都头痛。”
伊人想到生瑶瑶的时候都是婆婆在照顾,而如今却是不知道该如何安排了,毕竟这会儿也没有月嫂月子中心什么的。按伊人的想法倒是可以请一两个帮忙的人。
不过李皓不赞同:“我们索性去买几个下人吧。”对于古代的制度,其实李皓比伊人接受得更良好,对于人口买卖什么的也不排斥,毕竟这种在现代也还是存在的,只是隐藏得更深罢了。
伊人听了倒是一愣,她之前倒是对这样的行为极度反感的。不过如今情况有所不同,仔细想想她倒是认同了李皓的决定,毕竟就算他们买仆人也不会苛待人家什么。
不过是世情如此,有卖身契的人毕竟要可信任一些,只要主子心里有数也不怕他们动什么歪心思,毕竟一切都在人家手里攥着呢。
说起来也是他们对于这里的人还是不够信任的,谁让他们本身存在那么多秘密呢,虽然平日里与大家相处十分融洽,李皓和伊人也对石湾村有所认同。
但是他们毕竟是外来人,虽然要努力融入这里,却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小心防备,有些习惯是融入骨子里的,不是他们想要遮掩就能遮掩得了的。
“老婆,你说你是待在这里养胎还是等胎稳了我们就回县城?”比起待在石湾村,李皓更倾向回县城去,毕竟是城里,做什么也方便些。不想伊人根本不领情。
“当然是待在这里啦,县城有什么好呆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还不如就在这里呢!反正咱们空间里什么东西都齐全,咱们也无所谓回不回县城不是。”
没办法,孕妇的想法最重要,伊人还是比较喜欢石湾村的宁静祥和。而且如今李皓也不需要朝九晚五地上班,待在石湾村陪伊人直到生产也不是不行。
“好吧,那咱们就待在石湾村直到生产完好了。反正县城里也没什么。”
只是如此一来县里的宅子就无人照看了,不过既然决定买下人,李皓就准备一次到位,县城的宅子也安排一房人照看就好了。
“老公最好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在没确定自己怀孕之前只是觉得有点累,一确定怀了伊人就感觉这里不舒服那里不够好了,连心智都似乎又回去了,整晚都忍不住地黏着李皓,惹得李皓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应该无奈了。
第二天一早,李皓赶回县城,把宅子里的东西归置一下,因为平时比较注意,留在家里的出格的东西并不多,收拾起来也方便。收拾完又去牙行买下人。
挑着目光清澈看着伶俐些的丫头买了两个,都是差不多十三四岁的年纪,这要是现代还是上小学的年纪,在这里作为丫头已经算大的了,一般富裕人家喜用世仆,偶尔采买也会挑年纪小的好方便调教。
李皓倒是觉得年龄大点才能照顾人,两个丫头一个照顾伊人一个照顾思瑶刚好。一个孤身的中年婆子,姓方,据说很会照顾人,留在伊人身边刚好带带两个小丫头。
又碰上一家子四口,一对中年夫妻带着一双儿女,因为一家子必要一起卖且丈夫还在生病所以无人问津,李皓想着这样一家子在一起倒是更让人安心所以就买了下来,至于生病,他看了下不过是着凉发烧而已,也就是在这个一场风寒能要人命的年代才让人那么恐惧罢了,放他们这里根本不成问题。
买下来一问才知道自己捡了个大便宜,这男子本姓张,叫张德忠,本是府城一大户的二管家,能力是不缺的。
却不想这户人家被对头弄得家业败落,最终不得不发卖仆人,张德忠用钱一路打点才让他们一家子能在一起发卖,却不想自己又感染风寒,自己的多年积蓄也见了底,这病却一直不见好。
所以没哪个人愿意买,就怕一不小心当了冤大头。说着张德忠还略带担忧又有些怪异地看了李皓一眼。得,合着他就是那冤大头是吧。
李皓懒得多说什么,办好了契书往怀里一塞就带人回去。别说,这个时候的人还真不值钱,这大大小小可是七个人,结果只要三十两,平均四两多一个,真是。
张德忠夫妻还有他们的女儿留在县城李宅,帮忙照看房子,李皓给生了病的张德忠留了药和生活费,也就不用再担心什么。
张家闺女张莲十一岁,等以后伊人生了再负责照顾小的也挺好。张家小子张强已经十五了,倒是可以跟在他身边跑腿,
回去的路上,张强赶车,李皓坐在他身边,车厢里坐着三个女子,就算是下人李皓也不方便一起挤。至于自己坐车让人家跟着车跑,这种事情李皓还真做不出来,最后也只能这样安排了。
待回到石湾村,倒是引起了一些议论。毕竟买下人什么的那可是大户人家的做派。这李皓他们平日里虽表现得家底厚实些,却也不让人有如此大的差距感。
至于之前就知道李皓一家在县城买了宅子,那不是没见过吗?他们也只会以为只是一个小院落罢了。还有李皓买庄子什么的也比较低调,所以村民也只是隐隐猜测他们买了地好嘛!
这突然买起了下人,不是会让人很不适,难道他们昨天还与人闲聊今天就该改口叫老爷夫人了?
只能说村民还是见识浅薄了些,他们平日所见的所谓大户人家或者地主家的老爷们哪个不是趾高气昂的。
倒是李皓他们,平日里待大家也和善,邻里相处也是有来有往。这一下子到让人有些懵了头,不太能接受了。
不过又过些时候,大家看李皓和伊人与他们相处也没什么改变,倒是慢慢又适应了,反正该怎么处就怎么处呗,就算李皓他们一家真有钱又怎样?他们可不是贪小便宜看不得别人好的人。
这可能是渔民的天性吧,因为终日见惯了宽广的大海,他们的心胸也慢慢开阔起来,做事坦坦荡荡,不会去计较太多。
可能也正是因为村民的这种心性,才让李皓和伊人愿意接纳他们,愿意相信这世上还是好人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