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德洵和张蔡妮的缘分,其实姑且勉强可以叫一声孽缘。
张德洵是家中的长子,逢着张妈跟张德矜感情最好的时候出生,在这之后,大概过了五六年年最好的生活,他每天幼儿园回来以后妈妈陪他一起做作业,父亲下班回来三个人有时候会一起看一部电影。
不过这种好事到了他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停止了,他的第一个弟弟出生,妈妈再也没管过他。
他是大孩子了,这样也好,他想着。
不过等到最小的妹妹出生时,他就不这么想了。
母亲像是一夜之间变了一个人一样,沉默寡言,面黄肌瘦,感觉像是一张纸片。
张德洵彼时已经初中了,他看着摇篮里那个胖乎乎还有点丑的怎么也不相信那是害自己母亲变成这样的罪魁祸首,他试着去安慰母亲,可是母亲根本看不见他,母亲的心里只有一件事:张德矜会不会不再爱她。
后来,张蔡妮的能力爆发,家里乱套了很久,他借着这个乱套的机会,提出自己想出国留学,张德矜本就有此意,于是飞快地给他办理手续申请了学校,半年后,张德洵去了美国。
在国外最初的人生,即使物质条件在丰富,精神上的孤独始终是无法被填补的,张德洵最初经历了亚裔歧视、校园枪击案等一系列意外,他的孤独感随着逐渐融入当地生活而消逝,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特别希望自己的弟弟可以好好学习,至少表现出很好的能力,这样他就可以在国外生活一辈子不用回家了。
在高二那年的夏天,许久没联系的家里给他打了个电话,她们说:
“你妹妹要来美国了,你照顾她吧。”
于是意外之外,在张德洵没办法拒绝的情况下,他去机场接到了张蔡妮。
印象里又胖又丑的小姑娘不见了,再次出现的是一个削瘦而眼神淡漠的漂亮女孩,她像个玻璃娃娃,穿着一身黑出现在机场外面。
她径直走到他面前,松开了拎着行李箱的手,看着张德洵说:“你这么讨厌我,应该就是我哥哥吧?”
张德洵看着她,也露出笑容说:“知道这样还来找我,你一定就是张蔡妮了。”
同父同母的兄妹,阔别多年后的初见。
张蔡妮不是个好带的小孩,张德洵自己居住在纽约的公寓,衣食住行都是他自己负责,张蔡妮来了之后,一切都变得十分混乱。
比如一早,张蔡妮就会直接打开张德洵的房间门让他做早饭,张德洵被烦了两次后锁上了房间门,等他终于睡够打开房门时,发现冰箱里的存货像是被暴风雨刮过一样到处都是,张蔡妮找了两个能吃的东西正坐在餐桌上大吃特吃,张德洵转过头拿起一旁的盆接满水泼在她身上兄妹俩又是一顿架打。
再比如,张蔡妮上学的时候经常因为语言不通被同学欺负,她就勇敢的打回去然后落一脑袋处分,张德洵去高中的时间远超过去大学的时间。
对于张德洵来说,生命中突然多出这么一个突兀的家人,对他的折磨是双重的,从心到身的,他本质上对这个妹妹没有任何感情。
去美国一年后,张蔡妮爱上了一个不知名流行朋克乐队,正好他们来到隔壁城市巡演,张德洵便提出开车送她去看,但他实则打算把她随便丢在哪里的贫民街区,然后跟母亲说她死于街头械斗就可以了。
那是个有些阴郁的清晨,张蔡妮穿着黑色的短袖,张德洵穿着黑色衬衫,两人出门了,在出门之前,张蔡妮回头望了一下镜子,她看着镜子里的张德洵,对他说:
“我们两个长得很像。”
张德洵没有看他,他今天一天都避免与张蔡妮接触。
张蔡妮大概是兴奋了一宿,上了车就开始睡觉,张德洵看着她的侧脸,他不得不承认,张蔡妮的脸很像母亲,别人都说女儿像父亲,儿子像母亲,可他们一家人似乎是相反的,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俊朗,而张蔡妮生了和母亲一样单薄而漂亮的脸庞。
他看得有些恍惚,心头浮起一丝诡异的情绪,他感觉有点恶心,便迅速挪开了眼神,他直勾勾的盯着道路前方,他心中再等一个结果。
再等等,只要再等等,他就可以彻底解脱了,和那些垒成山也没人要洗的盘子,和那些文件和老师唠叨彻底远去,只要张蔡妮不见了,他就可以回到以前的平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