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不逼你决定
榴莲披萨2025-07-04 09:532,063

  “就别逼他!”

  “给他时间,也给他人!”

  供职堂、赈民司、户册中枢三方合令:

  自日起,归正申请不设阻、归籍重新接纳、再归者设“重入通道”,可优先安排,减免考核流程,按旧档继续。

  并发文告天下:

  “法不诛回头人,治不弃行错步!”

  “天下皆可选,秦王府开门等!”

  你愿走,去吧。

  你愿回,还在。

  我们只给一条路,让你来。

  不走强,不行逼,不设诱,不建墙。

  但你若愿留,那你就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一个真正的大秦人。

  南属广溪,秦王府户册中枢设立的“归正通道档案室”正忙得水泄不通。

  屋内二十六名吏员日夜轮值,三班倒人不停笔。

  所有归正后再次归秦的档案都要重列编号、重新核实、按期入册,标注个人变化、籍地异动、律守履行、职务调整、家庭结构、税赋执行记录一一详录,不可遗漏。

  他们处理的不是数字,是每一个真正走过、试过、比过、选过的人。

  这些人不是第一次归秦的百姓,而是“看过两国、选定其一”的人。

  他们见过吴国的新律,也听过王都的承诺,但最终还是回来了。

  他们不是因为理想,而是因为现实。

  不是因为信秦王,而是因为信秦法。

  不是因为尊主命,而是因为认制度。

  归正通道一设开,三日内递交回归申请者达一万六千人,十日突破三万五千,甚至有人已在吴国入仕,直接弃官辞职,带着全家五十余口,一车车地拉着家当再度越境。

  他们不再称自己是“逃人”。

  而是“归籍者”。

  回来的不是百姓,而是整个社会阶层。

  从读书人到小商贾,从兵士到旧官,从边郡牙行主到村头教书夫子,从以前在归籍村中当后勤的老仆,到曾在吴国讲律堂任助教的士子,都一批一批回来了。

  他们有名、有技、有识、有家。

  他们不是最初逃来时的那群苦人。

  他们现在,是走过、选过、明白了、认下了。

  供职堂干脆将这一批人单列为“回归条册”,设独立管理组,重新审核其旧档、入册后对照其旧绩,视其所守所失,决定是否按旧职、旧地、旧权、旧籍还原。

  不是优待,而是制度尊重。

  你走过,但你没坏规矩。

  你回来,我们不计过失,但不会优先。

  该考的考,该训的训,该守的律必须守。

  这套体系不为讨好任何人,而是让所有人都明白:秦法不随人转,但法中留你。

  吴国归正制度一设立之后,秦王府并未主动对抗,也未发文批驳,而是立即设立“归正后回归者试用制度”,简称“归后条”。

  这是一种制度结构上的创新。

  它清晰地表达了一点:你可以再回来,但你必须接受曾经离开的代价。

  比如你的田地要重新排队申请,你的职务不能一步到位,你的考核时间延长半年,你需要补学一次法课,还要重新登记信用评级。

  你不是被抛弃的人,但你也不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是惩罚吗?

  不是。

  这是提醒。

  你来过、走过、回来了,谁都没拦你,但你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制度会如实记下,不多一句批评,不少一条记录。

  而回归者,也并未抗议。

  他们甚至多数主动接受了所有流程,排队、填写、测试、背律、操课,一个环节不落。

  不是因为怕,而是因为心里有数。

  他们清楚,现在回来的,不是秦王在给机会,而是他们自己找门。

  秦王府只是把那扇门一直没关。

  有位年近五旬的边军老卒,曾在吴国军中做千人队副尉,三个月前为求晋阶回吴,刚被拔为百户,半月前弃职归秦,亲自写下归后申请,自愿降为操阅营普通卒,接受复训。

  他站在供职堂登记前,亲口说:

  “我走的时候以为可以升官,如今回来知道了,升不升无所谓,我要的,是我儿能读书,我老婆不挨骂,我家后院的地能种下去没人来抢!”

  “这三件事,在吴国,我做不到!”

  他现在在操阅营内担任教官,每日操训、记录、查册、辅导回归者,一字不漏。

  讲律堂专门为这些人设立“再归课”,由归后者亲自讲自己的经历。

  不是作秀,不是忏悔,而是教育。

  教育更多还在观望的人,去看看不要紧,走出去不要紧,但回来之后你要记得,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空话。

  你走一遭,你心里最明白。

  你选择哪一边,不再靠口号,也不再听朝廷说了什么。

  靠你自己看过的东西、尝过的日子、比过的制度。

  这一套逻辑,不是政令,不是官书,而是生活。

  你活在哪儿,你知道。

  你过得好不好,你最清楚。

  你说了算,别的没有。

  而供职堂也因回归者大量归来,设立“选留自愿署”,所有正在借籍、观望、对吴国新制有兴趣的人皆可登记“不决定留”,进入观望档案,不发地、不授职、不派训,等待他们选定。

  你不急决定,我们也不逼你决定。

  你不选,那我们就照观望者管理,保你不扰,但不给你名利。

  你若选秦,就走归籍程序。

  你若选吴,发归正确认状,过期不作废,终身有效。

  这就是秦国的制度优势。

  它不是用一时的利诱换你一个决定。

  它是用长久的、明晰的、不偏不倚的体系,陪着你做决定。

  你能不选一次,不选两次,甚至选错三次。

  但你选到最后,会知道,秦法没变过。

  它不急,它不怕。

  它知道你终究要回来。

  它只是看你什么时候看清楚。

  而那扇门,始终开着。

  一张纸,一份册,一个名字,一笔清账。

  你回来了。

  你就是秦人。

  南属广溪城西:“再归档案署”设于操阅营后院侧厅,一日三次开放登记,专门接收那些曾归正吴国、又再次归返秦制的人员。

  这座院子不大,却日夜人满为患。

  南属总署从王都派下专员坐镇,不为他事,只为这一类人立档建册、分类评核、排序归籍。

  再归之人不可走旧档,不得直接恢复身份。

  一切需重评,从头再来。

继续阅读:第646章 却胜千钧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高武:我,修炼巅峰强娶长公主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