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许元一脸憋闷的样子,高璇收起了笑容,神色重新变得郑重。
“我知道将军在顾虑什么。”
“其实,理由很简单,妾身方才在陛下面前所言,句句属实。”
她看着许元,眼神清澈而坦然。
“我需要一道保障,一个靠山。”
“高氏一族,如今已是砧板上的鱼肉,被迁往长安,前途未卜。陛下今日可以宽仁待我等,焉知明日不会因为旁人几句谗言,便降下雷霆之怒?”
“而许将军你……”
她的目光在许元身上上下打量,像是在评估一件稀世珍宝。
“你很年轻,战功赫赫,最重要的是,深得大唐皇帝的信任与器重。我看得出来,陛下看你的眼神,不像是看臣子,更像是看一个……晚辈。”
“你的前途,不可限量,未来必将是权倾朝野的人物。”
“高氏一族,只有与你这样的重臣联姻,将彼此的荣辱捆绑在一起,才能在长安城那个漩涡里,求得一丝真正的安稳。”
“这,是阳谋。是为了我身后的数百族人,妾身,必须这么做。”
她的逻辑清晰得让人无法反驳。
许元不得不承认,她说得很有道理。
这确实是保全高氏一族最好的办法。
可他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这个女人,图谋的绝不止于此。
仿佛是看穿了他的疑虑,高璇幽幽一叹,继续说道。
“当然,这只是其一。”
“另一方面……”
她的声音低了下去,目光变得深邃而悠远,带着一种让许元感到陌生的情绪。
“我也很好奇。”
“好奇?”
许元眉头一皱。
高璇点了点头,目光灼灼地盯着他。
“我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练出那样一支令行禁止、秋毫不犯的铁军。”
“我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天骄,能想出那些在辽东闻所未闻,却又直指人心的改革方略。”
“我更好奇,你明明手握屠刀,身上却为何没有那些武将的半分骄横与戾气。”
“许将军,你……很不一样。”
“你和我见过的所有男人,都不一样。”
“所以,我想看看,想真真正正地看懂你。而想要看懂一个男人,最好的方式,不就是……”
她停顿了一下,嘴角再次勾起那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日夜相伴么?”
话音落下,许元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这女人的话,听起来像是在剖白心迹,可每一个字,都让他觉得有几分诡异。
“疯子……”
许元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他倒不是担心高璇是故意取得自己的信任才说的这番话,相反,他觉得高璇应该没有必要骗自己。
只是……
现在让他头大的是,另外的一件事。
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两张绝美的容颜。
一张是洛夕那清冷中带着温柔的脸。
另一张,则是晋阳公主李明达那纯真烂漫,却又带着一丝小女儿娇憨的笑靥。
一个洛夕,已经让他颇费心神。
再加上一个身份尊贵,明显被李二当成备选女婿的晋阳公主,他更是感觉如履薄冰。
现在可好。
直接又来了一个亡国公主,还是个心机深沉、智商在线,并且对自己“充满好奇”的政治新娘。
这日子,还让不让人过了?
只是,事已至此,君无戏言。
李世民的金口玉言,就是泼出去的水,谁也收不回来。
他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想到这里,许元只觉得一阵心力交瘁。
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放弃了所有争辩的念头,只是疲惫地摆了摆手。
“随你吧。”
说完,他便再也不看高璇一眼,转身离去。
他现在什么都不想管,只想一个人静一静。
“哎……”
许元很烦恼!
回去之后,该怎么跟洛夕解释,怎么面对晋阳那个小妮子……
……
五日后。
平壤城中的一切,都已安排妥当。
另一边,李世勣的大军已经南下,征伐百济的战事想来也用不了太久。
而平壤城,则留下五万兵马镇守,同时负责安抚辽东各地,推行许元之前定下的各项新政。
清晨的空气,寒意彻骨。
初冬的脚步,已然临近。
宫门之外,一支庞大的队伍整装待发。
那是高句丽的皇室宗亲,高藏、以及一众妃嫔、王子、大臣,足有数百人之多。
他们将会在唐军的护送下,踏上前往长安的漫漫长路。
对他们而言,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前途未卜,生死难料。
离别的气氛,压抑而沉重。
不少女眷已经开始低声啜泣,就连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王公大臣,此刻也是面如死灰,神情惶然。
队伍之中,唯有一个身影,显得格格不入。
高璇。
她没有穿那身象征着高句丽王室的华服,而是换上了一身利落的胡服,长发高高束起,英姿飒爽,全然没有半分离愁别绪。
她不属于这支迁徙的队伍。
因为就在昨日,她已向李世民请命。
从此以后,她将追随大唐奋威将军许元,征倭也好,返京也罢,她都将伴其左右。
李世民自然是乐见其成,当即允准。
此刻,她便站在许元的战马旁,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兄长和族人,做最后的告别。
高藏走到她的面前,眼眶泛红。
“皇妹,此去长安,山高路远,你……”
他想说“你多保重”,可话到嘴边,却又觉得无比苍白。
最终,他只是重重地拍了拍高璇的肩膀。
“照顾好自己。”
“皇兄放心。”
高璇点了点头,神色平静。
“到了长安,收敛心性,安分守己,陛下……不会为难你们的。”
“我明白。”
高藏苦涩一笑,最后看了一眼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毅然转身,登上了那辆属于他的马车。
与此同时。
不远处的校场上。
十万唐军将士,列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鸦雀无声。
寒风吹过,卷起漫天的旌旗,猎猎作响。
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高台之上,李世民一身黄金龙鳞甲,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威严地扫过下方的每一个士卒。
在他身后,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恭等一众文武重臣,肃然而立。
随后,李世民带着众臣朝许元走了过来,许元也策马来到拜将台前,翻身下马,郑重的走向李世民。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声音借着内力,传遍了整个校场的每一个角落。
“将士们!”
“朕,大唐皇帝,李世民!”
“今日,朕在此,非为告别,而是为了开启一场新的征程!”
他的声音顿了顿,目光最终落在了许元的身上。
“高句丽已灭,百济不日将平。然,海外倭奴,狼子野心,出兵犯我唐境,其心可诛!”
“朕,决意永绝此患!”
李世民的目光如炬,充满了帝王的霸气与决断。
“朕,今拜许元为征东将军!”
“总领镇倭军八万,玄甲亲卫一万,并节制新罗之兵,征讨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