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轻人,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李世民的眼神,愈发复杂。
他收回手,望着城内那片在硝烟中若隐若现的建筑,一字一句地说道。
“走吧。”
“朕倒要看看,那个杨万春,到底是何人物。”
……
城内,早已被玄甲军接管。
主干道上,随处可见巡逻的唐军士卒,他们军容严整,目不斜视。
道路两旁,被俘的高句丽降卒,成片地跪在地上,垂着头,脸上写满了麻木与恐惧。
空气中,血腥味与硝烟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股令人作呕的气息。
就在众人行至原城主府前时,斥候营千户曹文与张羽,押着一人,快步迎了上来。
“陛下!”
“人,已带到。”
被他们押在中间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
他身披残破的甲胄,浑身上下,伤口不下十余处,鲜血几乎将他染成了一个血人。
他的左臂,以一个诡异的角度扭曲着,显然已经断了。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站得笔直,如同一杆不屈的标枪。
他的眼神,更是如鹰隼般锐利,充满了刻骨的仇恨与不甘。
“你,就是杨万春?”
李世民停下脚步,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
“呸!”
杨万春猛地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眼神轻蔑。
“李世民,成王败寇,不必多言。”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放肆!”
尉迟恭勃然大怒,上前便要动手。
李世民却摆了摆手,制止了他。
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一丝欣赏的微笑。
“好,是条汉子。”
“朕一向爱才,尤其是你这等忠勇之士。”
“安市城破,非战之罪。你已尽了为臣之责,无愧于高句丽。”
“如今高延寿与高惠真皆已归降,高句丽大势已去。你这般的人才,若就此埋没,岂不可惜?”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种帝王特有的气度与自信。
“朕给你一个机会。”
“降我大唐,朕可封你为将军,让你继续统兵,为朕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
这番话,不可谓不优厚。
换做任何一个走投无路的降将,怕是都要感激涕零,纳头便拜。
然而,杨万春听完,却突然放声大笑起来。
那笑声,凄厉而疯狂。
“哈哈哈哈!”
“李世民!收起你那副伪善的面孔吧!”
“让我为你这侵我家园,杀我同胞的强盗效力?”
他死死地盯着李世民,眼中满是血丝,一字一顿地咆哮道。
“你,也配!”
“我杨万春生是高句丽的人,死是高句丽的鬼!”
“今日城破,不是我杨万春无能,而是你唐军军械之功也,我无话可说!”
“动手吧!”
“给我一个痛快!”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
他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见过宁死不降的,却没见过这般油盐不进,一心求死的。
“你……”
他刚想再说些什么,用帝王的耐心,再感化一番。
一个平静的声音,却突然在他身旁响起,打断了他的话。
“陛下。”
许元不知何时,走到了他的身前。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许元没有看李世民,他的目光,冷冷地落在了杨万春的身上,就像在看一个死人。
“既然他一心求死。”
“那便成全他。”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来人。”
“拖出去,就在这城主府前。”
“斩首示众。”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
李世民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尉迟恭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亦是目露不解之色。
唯有那杨万春,先是一愣,随即再次狂笑起来。
“好!好!好!”
“总算有个爽快人!”
“动手!”
曹文与张羽看向李世民,见他虽皱着眉,却没有开口反对,便知此事已成定局。
两人齐喝一声,架起杨万春,便向府外拖去。
“李世民!”
“我在九泉之下,等着你大唐覆灭的那一天!”
杨万春的咆哮声,渐行渐远。
很快。
府外传来一声闷响。
一切,重归寂静。
片刻之后,李世民才缓缓转过头,看向许元。
他的眼神,带着一丝审视,一丝不解。
“许卿。”
“为何……如此性急?”
“此人虽顽固,却不失为一员勇将。若能收服,亦是一大助力。即便不能,将他押回长安,也可彰显我大唐的仁德宽厚。”
“为何,一定要当众斩之?”
许元对着李世民,微微躬身,神色不变。
“陛下。”
“臣斩他,并非性急,而是有两层考量。”
他抬起头,迎着李世民的目光,缓缓开口。
“其一,此人与高延寿、高惠真不同。”
“高延寿他们,是高句丽的王公贵胄,其身后代表的是整个高句丽的贵族阶层。收服他们,可以迅速稳定高句丽的局势,千金买马骨,此乃阳谋。”
“况且,他们并未与我军死战到底,有招降的余地。”
许元的话锋一转,变得凌厉起来。
“但这杨万春,不一样。”
“他虽忠勇,却也是愚忠。他一人之顽固,让我大唐将士,多出了一千多个无法归家的英魂。这笔血债,不能不偿。”
“况且,此人在守城期间,大肆散播谣言,污蔑我大唐天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刻意煽动城中军民的仇恨。此等行径,卑劣至极。”
“我大唐人才济济,猛将如云,何必非要给这样一个满手我军鲜血,又刻意抹黑我大唐声誉的人,一个机会?”
李世民沉默了。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许元说的,确有道理。
为了一个敌将,寒了自己将士的心,得不偿失。
许元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却比之前更加沉重。
“陛下,这还只是其一。”
“更重要的,是其二。”
“杀他,非为泄愤,非为安市一城,而是为了……后续整场国战。”
他看着李世民,一字一顿,字字诛心。
“陛下试想。”
“今日若赦免了死战不降的杨万春,消息传遍高句丽。”
“那些扼守在辽东,扼守在平壤的守将们,会怎么想?”
李世民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瞬间明白了许元的意思。
只听许元继续说道。
“他们只会认为,顽抗到底,是没有任何代价的。”
“因为就算城破被俘,宽厚仁慈的大唐皇帝陛下,依旧会原谅他们,甚至会欣赏他们的‘忠勇’,许以降职。”
“如此一来,他们还有什么后顾之忧?”
“他们会人人效仿杨万春,先抱着最大的希望,与我大军拼个鱼死网破,流尽我大唐将士的血。”
“实在抵抗不了了,再开城投诚,反正也不会死。”
“陛下……”
许元的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
“您的一时之仁,将会让我大唐在后续的攻城战中,平白多付出数万,乃至十数万儿郎的性命!”
“一将之仁,可致三军之祸。”
“臣请斩杨万春,便是要用他的人头,昭告高句丽所有的守将——”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开城归降,可享富贵。负隅顽抗,城破之日,便是尔等族灭之时!”
“这,才是真正的大仁慈。是对我大唐数万将士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