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万。
与之相比,大唐集结于此的二十万大军,在人数上,已然处于绝对的劣势。
李世民面无表情,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
“诸位爱卿,都有何看法?”
“畅所欲言。”
帐内一片寂静。
片刻之后,李世勣再次站了起来。
他作为大唐军方事实上的第一人,理应首先表态。
“陛下。”
他沉声说道,目光再次投向沙盘。
“臣以为,我军,决不能坐守安市城,与敌决战。”
“安市城外,地势开阔,一马平川,乃是军阵冲杀的绝佳战场。”
“敌军三十五万,我军二十万,若是在此地展开决战,敌军人数优势将会被无限放大,于我军,极为不利。”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定。
“所以,臣建议,主动出击!”
他的木杆,指向了安市城与平壤之间,一处狭长的峡谷地带。
“此地,名为‘萨水’。”
“距离平壤不足两百里,两侧皆是高山,中间唯有一条狭窄的官道,可供大军通行。”
“我军可尽起主力,急行军赶至萨水峡谷,提前设伏。”
“在此等狭窄地带,敌军三十五万大军,根本无法展开。”
“他们的兵力优势,将荡然无存。”
“我军,则可以逸待劳,据险而守,逐次歼灭其先头部队,挫其锐气。”
李世民听完,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懋功之言,乃老成谋国之论。”
他又将目光,投向了那个满脸络腮胡,仿佛一刻也坐不住的黑脸大汉。
“敬德,你呢?”
尉迟恭闻言,猛地站了起来,声如洪钟。
“陛下!俺也同意懋功的说法!”
“就该主动干他娘的!”
“不过,光在峡谷里堵着,不过瘾!”
他的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
“陛下,请给俺三万兵马,不!给俺一万骑兵也行!”
“俺愿意立下军令状!”
“当大军在萨水正面与敌军交战时,俺亲自率领骑兵,效仿当年陛下在虎牢关的雄威,绕道敌后,从背后,给渊盖苏文那老小子,狠狠地来上一刀!”
“前后夹击,定能一战,击溃这三十五万联军!”
他说得兴起,拳头捏得咯咯作响,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凿穿敌阵的场景。
李世民笑了笑,示意他坐下,又看向了另一边的张亮。
张亮沉吟片刻,也站起身来。
“陛下,英国公与鄂国公之策,皆是良策。”
“但臣,还有一处浅见。”
“萨水峡谷虽好,但若渊盖苏文足够谨慎,派出大量斥候,我军的埋伏,未必能够成功。”
“臣建议,我军不妨回师乌骨城。”
他指向了安市城西北方向的一座城池。
“以乌骨城为基点,做出撤军的假象,引诱敌军冒进。而后,我大军主力,再从乌骨城绕至敌军侧翼,发动突袭。”
“如此,或可收奇效。”
几个大唐最顶尖的将领,三言两语间,便定下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战法。
每一种,都堪称是教科书般的经典战术。
李世民听完,依旧只是点头,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长孙无忌身上。
“辅机,你是司徒,总领全局,你的看法呢?”
长孙无忌缓缓站起身,抚了抚长须,脸上带着一丝智珠在握的微笑。
他没有去看沙盘,而是看向了李世民。
“陛下,李将军他们,谈的是‘术’。”
“而臣,想说的,是‘势’。”
“三国联军,看似势大,实则,内里早已是矛盾重重。”
“高句丽,乃是保家卫国,拼死一战。”
“倭国,是狼子野心,妄图分一杯羹。”
“而百济……”
长孙无忌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百济,与我大唐素无深仇大恨,此次出兵,不过是受渊盖苏文胁迫,前来壮壮声势罢了。”
“臣敢断言,这三十五万大军之中,最不想打仗的,就是百济的军队。”
“既然如此,我们何必与他们硬碰硬?”
他轻轻一笑,说出的话,却让帐内诸将,都感到了一丝寒意。
“陛下,只需分兵一支精锐,约两万人,由海路,直扑百济都城泗沘城!”
“消息一旦传到前线,百济军心必乱。”
“届时,渊盖苏文的三国联军,便会不攻自破!”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釜底抽薪。
攻敌必救。
长孙无忌这一招,不可谓不毒,不可谓不妙。
李世民的眼中,终于露出了一丝赞许。
他点了点头,正要说话。
目光,却不经意间,扫到了站在末位的许元。
他发现,从始至终,这个年轻人,都只是静静地听着,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李世民心中一动。
“许元。”
他开口了。
帐内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了这个年轻的县令,新晋的将军身上。
“你,有何看法?”
许元闻言,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他抬起头,迎着所有人的目光,抱拳躬身。
“回陛下,臣,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他没有丝毫的怯场,声音沉稳而清晰。
他迈步而出,缓缓走到了巨大的沙盘前。
所有人的呼吸,都不由得屏住了。
他们都想听听,这个创造了奇迹的年轻人,又会有什么惊世之言。
许元沉思了片刻。
他伸出手,拿起了一根指挥木杆。
“英国公的萨水设伏之策,鄂国公的绕后奇袭之策,张将军的侧翼突击之策,以及赵国公的攻心之策,皆是上上之策。”
他先是肯定了所有人的方案。
随即,话锋一转。
“但是,诸位将军与国公,似乎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他的木杆,轻轻点在了沙盘上,代表着唐军大营的位置。
“我们,是客军。”
“我们的后勤粮道,从登州,跨越渤海,再转运至辽东,绵延数千里。”
“而渊盖苏文,是在他自己的国境内作战。”
“他可以就地征粮,全民皆兵。”
“所以……”
许元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
“论拖,我们,拖不起。”
“这场仗,拖得越久,对我大唐,就越是不利。”
他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火热的心头。
是啊。
后勤。
这才是战争的命脉。
许元继续说道。
“因此,无论是设伏,还是绕后,亦或是分兵百济,这些计策虽妙,却都需要时间。”
“而渊盖苏文,也不是蠢货。”
“他集结三十五万大军,堂堂正正地压过来,摆明了,就是要跟我们打一场正面的决战。”
“他肯定也算到了,我军兵力处于劣势,定会选择一处有利地形,进行防守反击。”
“我们能想到的,他,大概率也能想到。”
许元的木杆,在沙盘上划过一道弧线,将萨水、乌骨城等地,都圈了进去。
“所以,臣以为。”
“我们不能避战。”
“不仅不能避,反而要……”
他的声音,陡然变得凌厉起来。
“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