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解决之法
路在西南2025-10-28 16:342,201

是啊,如何保证?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这甚至比正面击溃三十五万大军,还要困难。

李世民深邃的目光,也从沙盘上移开,落在了帐内角落里,两个一直沉默不语的身影上。

高延寿,高惠真。

这两位前高句丽的统帅,此刻的脸色,苍白如纸。

“高延寿,高惠真。”

帝王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

“你们,是我大唐的臣子了。”

“朕且问你二人,可有办法,让那些降卒,为我大唐死战?”

两人闻言,身体猛地一颤,连忙跪倒在地。

高延寿面露难色,当即便迟疑着开口。

“陛下……罪臣……罪臣不敢欺瞒陛下。”

“有罪臣二人在,弹压住那些降卒,让他们不敢生乱,罪臣尚有几分把握。”

“可……可是要让他们在阵前,与自己的同胞,与倭国、百济的‘盟友’……以命相搏……”

说到这,高延寿不由停顿了片刻,这才继续道:

“陛下,恕臣直言,这……这实在是强人所难。”

“而且,一旦上了战场,刀剑无眼,人心浮动,便是罪臣二人,也……也无法完全掌控啊。”

他们说的是实话。

现在这种时候,他们能用自己的威望,让那些降卒暂时安分。

但要让他们为灭国仇人卖命,去杀自己的同胞,这恐怕就有些难度了。

帐内,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再次变得摇摇欲坠。

所有人的目光,又一次,无可奈何地,回到了许元的身上,仿佛这个难题,最终还是要他来解答。

然而,许元这一次,却并没有直接回答长孙无忌的问题。

他转过身,看向侍立一旁的斥候营千户张羽。

“张羽。”

“末将在!”

张羽立刻出列,躬身行礼。

许元的目光平静如水,问出了一个似乎毫不相干的问题。

“我问你,高句丽征调的全国兵马,以及倭国和百济的援军,大概需要多久,才能全部在平壤城下集结完毕?”

张羽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许元会问这个。

但他还是迅速在脑中整理了一下情报,沉声回答:

“回将军。”

“高句丽国内各道兵马调动,路途遥远,粮草筹备亦需时日。”

“倭国与百济水师,渡海而来,同样需要时间。”

“根据我斥候营的综合研判,他们三国联军,想要真正完成集结,形成合围之势,最快,也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一个月。

许元点了点头,心中默算了一下。

他又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那么,我大唐主力大军,从安市城下,开拔至平壤城,全速行军,需要多久?”

张羽的话音刚落,帅帐内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顺着许元的问题,望向了那巨大的沙盘。

许元此问,想干嘛?

难道是想趁三国联军未能回合之前,逐个击破?

安市城。

平壤城。

两点之间,是漫长而陌生的土地,也是大唐十余万将士的生死之路。

不等兵部官员上前测算,李世民已然从龙椅上站起。

他亲自走下帅台,来到沙盘之前。

这位马上皇帝,对于舆图和行军路程的熟悉,早已刻入了骨子里。

他的手指,在沙盘上那条蜿蜒的线上,缓缓划过。

动作不快,却带着一股千钧之力。

“若是不计伤亡,不顾马力,三军强行军,十日之内,可抵平壤城下。”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但,我军将士连番血战,早已人困马乏,此法不可取。”

他抬起头,环视众将。

“若以正常速度行军,辎重粮草随行,则需要半月有余。”

说到这里,他的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眼中闪过一抹寒意。

“而且,斥候最新军报,高句丽残部听闻安市城破,已在沿途大肆破坏驿道,焚毁桥梁。”

“如此一来,我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行军时间,恐怕还要再增加数日。”

李世民的话,让帐内刚刚升起的一丝暖意,再次被寒风吹散。

一个月。

敌军集结,需要一个月。

而我方抵达战场,也需要将近一个月。

这意味着,大唐将士将以疲敝之师,一头撞上以逸待劳的三十五万联军。

这仗,还怎么打?

所有人的心,又一次沉了下去。

然而,许元却再次笑了起来。

他听完李世民的话,非但没有愁容,反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轻松的笑意。

“一个月么?”

“那便好。”

两个字,轻飘飘的,却像两记重锤,砸在众人心头。

什么叫……那便好?

尉迟恭瞪着眼睛,一脸的匪夷所思。

“好什么好?许元,你莫不是打仗打糊涂了?”

许元没有理他,只是看着李世民,眼中的光芒愈发明亮。

“陛下,敌军集结需要一个月,我军抵达战场,也需要一个月。”

“如此一来,我们,便有足够的时间了。”

时间?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困惑。

“许卿此言何意?”

“我们需要……什么时间?”

许元脸上的笑意更深了,那是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

他环视着帐内一张张或困惑、或焦急、或怀疑的脸,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说道:

“自然是……收服人心的时间。”

“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臣,会让那八万高句丽降卒,成为真正为我大唐而战的勇士。”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更令人震撼的话。

“不,准确的说,是让他们,成为为他们自己而战的勇士。”

此言一出,满帐哗然。

让降卒为自己而战?

这是什么道理?

他们是高句丽人,为自己而战,不就是要反抗大唐吗?

“胡闹!”

张亮第一个跳了出来,满脸不赞同。

“奋威将军,军国大事,岂能如此儿戏!那八万降卒,乃是心腹大患,你还要将希望寄托于他们身上?”

长孙无忌也缓缓摇头,苍老的脸上写满了不解。

“许元,老夫也想不通。你要如何在一个月内,让他们抛弃国仇家恨,转而为我大唐卖命?”

面对众人的质疑,许元只是淡然一笑。

他走到沙盘旁,目光却越过平壤,落在了更后方的辽东城上。

“陛下,赵国公,诸位将军。”

“你们可还记得,臣在出征之前,曾请陛下下旨,命江夏王在辽东城,试行土地改革一事?”

土地改革?

众人一愣。

这件事,他们自然知道。

当时许元提出这个建议,朝中还有不小的争议。

很多人认为,辽东城初定,人心未稳,不宜如此大动干戈。

但李世民力排众议,采纳了许元的建议。

只是……

这与眼下的平壤之战,又有什么关系?

继续阅读:第三百章 时间差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贞观第一奸臣,李二求我别辞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