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朱允炆并不担心,因为这个事情上本身也是可以做好的。
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如果真的是有什么问题。
那么就不可能会出现,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是。
既然大明要进行改革,自然也是需要一些其他的事情来做的。
而且,后世的关税制度,这也代表了朱允炆的想法是可以行得通的。
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因此,朱允炆也是直接马上开始下令进行了关税制度的改革。
因为这切身的关系到了大明国库的问题,如果不是因为这样的问题。
那其实朱允炆才懒得去关心这些。
现在看来,整个事情上也算是真的有些可以的。
很快,内阁内部也是听到了朱允炆的话,马上就去了御书房开会。
在御书房内,方孝孺等人见到朱允炆后。
都是一脸认真的聆听。
而朱允炆也是将关税制度的事情直接拿出来说了。
等到听完朱允炆的话后,这下方孝孺才是问道:“陛下,这所谓的关税制度的话。”
“那是不是说,就是日后咱们大明想方设法的和外国进行贸易。”
“然后收取一定的税收,当然不收取太高,但也要收取。”
“这样的话,他们来与我们做生意,就可以自由进出了?”
朱允炆点点头:“没错,方孝孺,朕没看出来,你的理解能力倒是很好啊。”
“朕看其他的大臣到现在都还没弄明白这件事情。”
“你倒是已经想清楚了,不错啊。”朱允炆欣慰的点点头。
而朱允炆也是微微一笑:“陛下说笑了,这事情臣倒是想明白了。”
“不过陛下,臣在想,如果别国不愿意交这个关税怎么办?”
“难不成为了所谓的关税,咱们还要打过去吗?”
听到方孝孺的话,朱允炆这才微微一笑耐心解释:“别担心。”
“只要是贸易收纳关税就是正常的行为,与战争没有关系。”
“如果对方不同意缴纳大明的关税,那么我大明不与他做生意便是。”
“你要相信,我们收纳关税,他们也可以对我们过去的生意人进行收取关税嘛。”
“这样的话,双方也是互利互惠,而且因为缴纳的关税都在商人的成本里。”
“所以商品的价格也会适当提升,这样商人的利润并没有说是有任何损失。”
“而且,你别担心商人会怎么样,只要大明的商人多了。”
“那么就会有很多商人的出现,缴纳大量的关税,并且在商品价格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最后,就是能够成功的为自己赚取合理合法的金钱。”
“然后朝廷只需要征收一定的商税就行了。”
听到朱允炆的话,这下魏国公徐辉祖也是好奇的问道:“那陛下,是否如此的话。”
“就代表以后大明的百姓能够少缴纳关税了?”
“不,大明的百姓不需要缴纳关税,所谓关税只是商人和别国商人以及朝廷之间的生意往来。”
“与百姓没有关系、。”朱允炆笑着摆摆手。
“那这样的话,我大明的税收岂不是会少一大截?”魏国公徐辉祖不太能理解的问道。
而朱允炆却是笑了笑:“你们放心吧,这样继续下去,只怕以后我大明的税收。”
“连农业税都可以取消了,只要取消了农业税,剩下的事情就好说了。”
听到连农业税都要取消,这事情还真是让人有些震惊。
谁敢相信,在这片土地上,居然有皇帝说有一天能取消农业税。
这话要是别的人说起来,徐辉祖等人肯定不相信的。
但是这话从皇帝嘴里说出来,那这可信度就是很高的。
这一下众人也都是兴奋起来。
“那么陛下,请问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这个所谓的关税制度的改革?”方孝孺问道。
朱允炆则是说道:‘一个月后吧,一个月后就可以了。’
就这样,很快朱允炆就下令,让大明开始进行所谓的关税制度。
虽然这事情也不是说就那么的简单。
但不得不说,所谓的关税制度,确实是在某种程度上让大明开始有了新的气象。
但是关税制度的建立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毕竟大明现在懂这些东西的也还真就只有朱允炆一个人。
所以作为皇帝的他,不但要下达这些命令,还去亲自带头去示范和执行这些命令。
要不然的话,这事情上还真是不好弄。
毕竟,想想就很清楚了,一些问题上就在这里。
如果真的有点什么其他的办法,那么自然也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但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些事情似乎也是真的没有办法。
一旦真的要弄点其他的东西出来,那么就要看朱允炆自己怎么做了。
等到时间差不多后,大明第一个关税示范点也在应天府成立。
虽然大家都不懂,但是在皇帝的讲解下,这些关税点的朝廷官吏们,也是慢慢的开始进行了一些尝试。
而在初步取得一些尝试的胜利后,关税衙门的官吏们也算是慢慢的明白过来。
这些事情的好处了。
不想竟然还有这样的税收办法。
无数人也都是对皇帝朱允炆崇拜的不行。
而后,大明也在朱允炆的建设下,慢慢的开始一步一步的发展出了一些现代社会才有的制度。
接着,半年后,朱允炆也是直接进行了科举制的改革。
科举制在华夏这片土地已经差不多是有快千年的历史。
一直都是士子们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在这片土地上,如果你想要当人上人,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去做。
但是,朱允炆也很清楚,就是因为这样所谓的人上人的想法。
直接将整个民族文明给死死的禁锢在了这片土地上。
也因为如此,后来这个民族也是得到了应有的代价。
因此,朱允炆必须要改变这一切。
毕竟你知道了疾病的所在,那么你就应该去根除他。
而不是坐在地上一天到晚叽哩哇啦。
但科举制度毕竟根深蒂固这么多年。
一时半会想要改掉也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朱允炆采取了慢慢的步伐。
也就是说,从之前的三年一次变成一年一次。
并且,设立了许多地方上的部门,从乡村到一级城市全部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