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站在甲板之上,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轻笑着对身旁的马恩思说道:“我大明海域辽阔,又有如此精锐的水师。”
“朕不能浪费这等天赐良机啊!”
“待到平定了燕王,朕不仅要东征倭国。”
“还要派人前往泰西之地,去大小弗朗机人的老家看看。”
徐州城外,朱棣的先锋叫嚣着呼号而出。
然而他们却没有看到仓皇逃窜的百姓。
相反徐州城外的房屋已经是人去楼空。
就在这些蒙古斥候们疑惑之际,他们看到了徐州城头上树立的耿字大旗。
他们瞬间明白过来,是耿炳文坐镇徐州。
于是他们当即打马返回,向朱棣汇报消息。
得知耿炳文的大旗插在徐州城头,朱棣不由皱起眉头。
虽说耿炳文如今已经老迈,但是耿炳文乃是守城名将。
盛名之下无虚士,只怕这徐州不会像开封那般轻松拿下了。
不过朱棣还是派去张信到徐州劝降。
这是朱棣为了打造自己不愿对大明百姓动刀兵而树立的形象。
纵使此番劝降不可能成功,他也要派张信前去。
张信带着几名甲士打马来到徐州城外。
武将出身的张信一箭将劝降信射入城中。
随后便开始在城外大声劝说守城的将士投降。
“燕王殿下不愿擅动刀兵,若是尔等能够献城。”
“燕王殿下定不会伤害城中驻守的将士和官吏百姓。”
“若是尔等顽抗到底……”
张信的话还没说完,便有一支破甲箭从城头射出。
破甲箭撕裂着空气,呼啸着冲向张信。
张信根本来不及反应,便直接射中肩膀。
猛地中箭的张信身形在马上一晃。他手下的甲士连忙扶住他,没让他摔下马。
此刻城头上耿炳文冷笑着怒喝一声。
“逆贼受死!”
“逆贼张信,陛下派你到北平是让你做什么的?”
“你竟然背叛朝廷,投效反贼,还将朝廷的计划泄露。”
“若非你这奸贼、逆贼、恶贼!”
“我大明依然是四海升平!”
肩头中箭的张信不敢久留,在甲士们的保护下狼狈逃走。
耿炳文望着张信慌忙逃窜,扭头对平安说道:“速速擂鼓聚众。”
“我们要死守徐州城了!”
很快,徐州城中的三万兵马被召集了起来。
这其中有五千人是原本就驻守徐州的兵马,剩下的两万五千人则是耿炳文和平安两人抽选的精锐。
点将台的耿炳文扫过校场内黑压压一片的兵将们,忽然轻笑一声。
众将连忙起身看向耿炳文,校场内的兵将们也都噤声不语。
耿炳文挥挥手让众将坐下,随后他缓缓起身说道:“说来我老骨头也该交出兵权老老实实在家颐养天年了。”
“可是李景隆兵败,朝廷五十万大军被击溃,我临危受命,被陛下派去收拢溃军组织防线。”
“之后陛下又将我选入内阁,我心中还想着终于能够休息了。”
“却又一次拿着陛下的王命旗牌出现在了前线。”
“你们以为陛下如今在什么地方?”
听到此言,众将士心中一惊,莫非陛下不在应天?
耿炳文也没有卖关子,将朱允炆渡海北上的消息告知给了众将士。
这下校场内的众将士直接呆住了。
耿炳文长叹一口气说道:“可惜我老了,若是我能年轻二十岁,我定会随陛下渡海北上。”
“如今陛下渡海北上,直扑北平。”
“我等在此死守徐州,拖住燕贼,便是为陛下争取更多的时间。”
“待陛下攻破北平,燕贼必定军心涣散。”
“平定燕贼后我定上书陛下,为大家请功。”
此刻朱棣看着肩膀中箭的张信,眼中也露出几分凶光。
“传令下去,把本王准备的回回炮和火炮全都运上来。”
“耿炳文既然要死守徐州,那本王就把徐州夷为平地。”
朱棣的大军很快包围了徐州,甚至都不肯围三缺一。
看到朱棣大军连退路都不给,守卫徐州的将士们也知道如今只能不死不休了。
耿炳文率军死守徐州和朱棣大军包围徐州的消息先后送到了应天。
此时,徐辉祖和朱植等人看完消息后都不由得感慨,原来之前耿炳文没有消息,是他率领量完五千精锐急行军赶在朱棣大军前进入了徐州。
眼下耿炳文虽然表明了背水一战的决心,要狠狠的将朱棣盯死在这徐州城下。
而朱棣那边似乎好像也是冲着耿炳文去的。
若是以前朱棣说不定会直接绕过徐州,直接南下应天府,但这一次朱棣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冲着徐州就冲了过去。
并且还将整个徐州城给团团包围起来,似乎要和耿炳文死磕到底不死不休的局面。
徐辉祖长处一口气,放下手中的急报:“如今有长兴后再徐州咬住朱棣,这对我们留守应天的人来说,一切都好办了。”
“不过,还是要小心朱棣分兵,朱棣这打仗的水平师从当年蓝玉,很多时候是真的神出鬼没,完全摸不清楚他的动向。”
“现在只能是寄希望于朱棣一心想要找耿炳文报仇,没有时间分兵南下才是。”
“也不知道陛下现在到底到了什么地方,一点消息也没有,让人很是担心啊。”
朱植则是轻轻捋了捋胡须,然后看着地图若有所思:“其实从目前的时间来看,若是一切顺利的话,陛下应该已经快到辽东了。”
实际上,朱允炆的情况确实入朱植所言,朱允炆的大军已经到了辽东半岛,负责海防的明君将士对于大明水师出现在辽东显然是有些慌张和错愕的。
在一阵慌乱之中,朱允炆的天子旌旗出现在了大明水师的旗舰上。
等到第一批新军率先登陆后,海防的明军将士方才恢复了秩序,得知是大明皇帝御驾亲征,这些辽地将士第一反应不是跪下来,而是询问辽王朱植的下落。
在知道辽王朱植如今负责管理宗室后,这些大明将士们顿时高呼万岁。
说白了,辽王既然没有事情,那就证明朝廷是接纳了辽东的。
那既然接纳了辽东,他们这些辽东将士不就不用在担心害怕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