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朱允炆也反应了过来,自己如今是大明的皇帝,还亲率大军平定了朱棣的叛乱。
威望达到了自己登基以来的巅峰。
后世的自己经常看到某国的百姓看到他们的领袖后又是蹦跳又是流泪,当初还觉得太假了。
现在看来在中央集权制下的帝王与领袖真是在百姓心中拥有极高的地位。
想到此处,朱允炆也明白了纪纲的激动。
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纪纲便大约如此吧。
“来人,给纪爱卿取来一方丝帕。”
双喜闻言连忙招呼手下的小宦官取丝帕过来。
拿到丝帕的双喜快步走到朱允炆面前,朱允炆则是指了指纪纲。
双喜会意将丝帕放在纪纲手中,纪纲再度跪地叩首,随后将泪水拭去。
几息之后,纪纲将丝帕塞入怀中对着朱允炆叩首道:“陛下,臣君前失仪还请陛下降罪。”
朱允炆笑着把纪纲拉起来,随后拉着他走到海图旁。
“既然恩思没告诉你,我准备如何用你,那就让朕来亲自告诉你吧!”
“会看地图吗?”
纪纲连连点头又拱手说道:“臣多次奉命侦察朱棣叛军敌情,常常绘制敌营的草图。”
朱允炆直接伸手点在海图上釜山港的位置。
“朕要在这建立我大明的水师城寨,还有护国卫百户所,你知道为什么吗?”
纪纲看着地图上釜山港的位置,不假思索地说道:“此处位于朝鲜东南,和倭国隔海相望。”
“在此设置水师城寨和护国卫百户所……恕臣妄言。”
“莫非陛下有意和倭国通商,抑或要征讨倭国?”
听到纪纲的分析,朱允炆大笑了起来。
“很好,不过朕要告诉你,朕不单单是在此处建设水师城寨,而且还会在辽东建设水师城寨,你可知为何?”
纪纲望了一眼海图上的辽东,随即神色骇然,直接半跪在了地上。
“陛下,此事关乎军机,臣不敢多言。”
朱允炆抬手示意纪纲起身,随后指着大连和釜山两个港口说道:“这一南一北,朕想要的事情,就是你想的那般。”
“不过相比之下,辽东大连港乃是我大明疆土,便是设立的百户所也只需一个忠诚尽职之人管理即可。”
“但是在朝鲜釜山港可不同,此处不仅会有我大明商贾、朝鲜士绅和商人,还要和倭国商人打交道。”
“同时还要收集朝鲜和倭国的情报,必要时还需接应我大明王师,引导王师北上。”
“此间责任重大,你能做好吗?”
纪纲如今已经明白为什么陛下要亲自面见自己。
在朝鲜釜山设置的百户所关系到了陛下未来的军国大计。
如果用人不当便会导致陛下的计划前功尽弃。
而这对自己来说便是一飞冲天的机会。
只要自己助陛下顺利完成计划,那一旦事成,自己便是简在帝心。
于是纪纲当即跪在地上并且以头击地。
“臣万死不辞。”
朱允炆再一次亲自将纪纲从地上扶起。
然后指着海图上的朝鲜说道:“待朕平了在此作乱的朝鲜国贼李芳远。”
“便会降其国为安东都统使司,设府县管理。”
“朕会立朝鲜李氏幼子为安东都统使以为虚位,另设安东大都督和安东按察使。”
“若卿有功,朕也不吝!”
纪纲闻言顿时双眼爆出精光,甚至额头上的青筋也因为激动而爆出。
“臣愿为陛下执鞭坠镫,以报陛下天恩。”
跪在地上的纪纲猛地叩首,直接将额头撞上,流出鲜血。
一旁的双喜看了一眼朱允炆,见朱允炆点头,连忙派人去传太医。
接着朱允炆坐回到龙椅之上,神色肃穆地看向跪在地上的纪纲:“纪纲,你要记住了,朕说了你有功朕一定不吝啬,但丑话也要说在前面。”
“若是你未能做好朕安排的事情,导致朕的计划功亏一篑,那么朕也绝对不会轻饶了你,明白吗?”
说完,朱允炆拿出早就已经准备好的诏令交给了马恩思。
马恩思则是恭敬的接过诏令,然后看向一旁的纪纲说道:“这是陛下给你为釜山百户所百户的诏令,像这样的升迁,可从来没有人能够让陛下直接下令的,你可是第一个啊纪纲。”
纪纲抬起血淋淋的额头,对着朱允炆又是一叩首:“陛下,臣定然肝脑涂地以报答陛下之厚恩,若是臣没做好,请陛下斩臣的头。”
朱允炆这才点点头:“好,下去吧,纪纲好好准备,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纪纲这才赶紧起身跟着马恩思退出御书房。
一出御书房,赶来的太医已经在外面等候了,太医简单的给纪纲清理了血迹后,又敷上了药膏,然后给纪纲一瓶金疮药。
纪纲拱手谢过太医后,又转身对着御书房拱手一拜。
等到纪纲跟着马恩思回到了六处衙门的时候,衙门里的大小官吏都看到了两人。
很快,纪纲手下的小旗官直接将纪纲给围起来:“大哥,你这额头是被收拾了?”
纪纲微微一笑,拦住手下说道:“兄弟们,哥哥我发达了。”
“你们愿不愿意跟哥哥一起?”
众人听到纪纲的话后,当即纷纷表态:“我等自然是愿意的。”
纪纲见状笑了笑,抬头看向周围侧目的同僚,接着他低声对着手下小旗官说道:“今晚上喊上所有的弟兄,哥哥我请大家喝酒。”
随后,纪纲挥手让手下们都散开,然后自己一头扎进了六处护卫衙门的案牍库之中。
此刻的纪纲要抓紧时间查找有关朝鲜和倭寇国的档案,然后抄录下来方便研究,日后去了朝鲜肯定有需要用到的地方。
就在纪纲忙着查找这些记录的时候,另一边礼部的馆驿之中,李良成却是刚刚苏醒过来。
昨日马恩思将大明皇帝驳回赐予火器的折子送到了他的手里,看到皇帝陛下不准的两个字,李良成只感觉是天旋地转没了主心骨。
他万万没想到大明竟然真的不给朝鲜赏赐火器,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