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囚徒困境
蓝色之海2021-03-23 14:022,534

  “你怎么确定白飞飞一定会说出真相?”

  很多时候,事情并不一定会向美好的那一面发展,南睿丽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她毫不客气地就朝着刘敬孝泼了一盆冷水。

  “白飞飞确实是最懦弱的那一个不错,但是这并不代表白飞飞就一定会选择说出真相,事实上,很多时候,最懦弱的那个人,反而会成为嘴巴最紧的那个人。”南睿丽抱着手,看着他。

  “如果说白飞飞真的是像你之前所说的那样,其实本性并不坏,只是一直被周帅和庄羽逼着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他肯定会嘴巴更严。”

  “一个为了活下去,宁愿做各种违心的事情,甚至杀了另一个人,这就证明在懦弱的表面下,白飞飞实际上是拥有狠戾的一面,这样的人对自己往往是最狠的。”南睿丽毕竟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对于人心理的把控,是要超过刘敬孝和胡干一筹的。

  “一旦他选择说出真相,那他就将自己彻底推到了庄羽的对立面,而以庄羽的那种性格,恐怕不会让白飞飞好好活着的吧?”

  “庄羽可是真正的可以对自己同伴痛下杀手的家伙,所以要指望他有人性,那根本就是一个奢望,而白飞飞恐惧的源头就是庄羽。现在他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庄羽不会也不愿意放过白飞飞,而白飞飞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一定会选择保守秘密。”

  南睿丽看着刘敬孝,脸色微微有些凝重。

  “刚才我说的这些,你都考虑进去了吗?”

  “事实上,我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才会做出这个决定的。”刘敬孝露出了一个微笑,然后说。

  “庄羽和白飞飞之间复杂的关系,我自然是有考虑过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才会选择将他们全部都分开。”

  刘敬孝眯起眼睛,瞳孔中倒映着清冷的寒光。

  “将他们相互之间分开,然后进行分头审讯,这就是我破局的方法。”

  “分开审讯,就一定有用吗?”南睿丽不解。

  “该不说的,还是不会说不是吗?”

  “不。”说话的并不是刘敬孝,而是胡干,“我好像明白敬孝的意思了。”

  说着,胡干看向了刘敬孝:“如果我猜的不错,你审讯他们的时间,间隔会非常长,并且最后一个进行审讯的,才是白飞飞对吧?”

  “没错。”刘敬孝点了点头,“我打算用整整一天来进行审讯,每审讯一个人之后,就间隔几个小时再审讯下一个,直到晚上的时候,再对白飞飞进行审讯。”

  “为什么要这么做?”南睿丽问。

  “煎熬。”刘敬孝缓缓吐出这两个字。

  “等待的过程,往往是最能够让人感到煎熬的。”

  “本身白飞飞心中就充满了恐惧,因为在这里的所有人里,只有他所做的一切,全部都是被动完成的,这就意味着他的内心极度没有安全感。”

  “在他的预想当中,很可能审讯在极短的时间就会结束,很快就会轮到他,但是伴随着漫长的等待,他却发现很长时间过去了,都没有轮到他,那个时候,他的心中就会开始慌了。”

  “为什么还不审讯到我?现在审讯到哪一个了?为什么时间过去了那么久?庄羽会不会说了什么?他会不会像是把罪名安在周帅一样,把罪名也安在我的头上?人在等待的过程最容易胡思乱想,庄羽和白飞飞之间无法做到相互信任,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弱点。”

  “伴随着漫长的煎熬,会彻底击碎他的所有勇气,所有当晚上我们出现在他房间时,他必然不会做多少抵抗,因为在我们出手之前,他就已经自己将自己击溃了。”

  听到了刘敬孝的这番话后,南睿丽微微睁大了眼睛,眼中充斥着难以置信的神色。

  “敬孝,真有你的啊。你真的是刚刚才毕业吗?为什么我感觉你的经验那么老到呢?”

  “并不是我经验老到,这只是在审讯时常用的一种手段罢了,只不过我将这种手段用的比较好。”刘敬孝说着看了一眼胡干,胡干对他点了点头,表示赞赏。

  “审讯手段?”南睿丽已经从警队辞职了八年,对于现在的刑侦手段有些不太了解了。

  “敬孝所营造出来的,是非常典型的囚徒困境,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刑侦审讯手段,同时也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了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胡干见南睿丽对于这些不太了解,于是开始解释道。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和梅尔文·德雷希尔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凿,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

  “有没有更加通俗易懂的说法,你在这里说这么一大通专业术语,我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办法理解。”南睿丽耸了耸肩,有些无奈地说。

  “那我用一个故事来给你举例吧。”胡干无奈地摊了摊手,他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会承担起一个解说的角色。

  “囚徒困境的故事大致讲的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

  “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

  “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抵赖的话判十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比起抵赖的判十年,坦白还是比抵赖的好。”

  “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或者损害集体的利益。”

  “当然,囚徒困境也不一定是一次就有效的,有些时候需要用到多次困境,单次和多次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平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反复的、接近无限的重复次数时,从互相背叛趋向于互相忠诚。”

  “听起来还挺麻烦的。”南睿丽说。

  “听起来复杂,但是实施起来的话,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胡干说。

继续阅读:第四百五十三章 开始审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诡案迷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