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氏虽然不甘心,可是胤禛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她要是还有异议或者是争风吃醋什么的,那就是找不自在。
所以虽然不想宛若一直住在府里,但是年氏也不会再说什么了。
况且现在宛若是在胤禛书房的院子里住着的,年氏更是妒忌的不得了。
选好了院子宛若就能从胤禛的院子里搬出来了,这对年氏来说也算是糟心的事情中唯一的一件好事儿了。
其实不仅是年氏这么想,哪怕是一向低调不怎么参合这些事情的宋氏也是希望宛若能从胤禛的院子里搬出来的。
李氏也不例外。
胤禛虽然不能完全猜到她们的心思,但是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了,所以问完之后目光在她们身上一一扫过,不动声色的观察了一下她们的表情。
看着李氏和宋氏一副听自己吩咐,年氏则认真的开始思考让宛若到底住哪个院子的样子,胤禛垂下眼皮,掩饰性的喝了一口水。
慢条斯理的等着年氏先开口。
果然,年氏没让所有人失望,她“认真”的思考了一下之后说出了一个院子:“爷,要不就让宋姐姐差人把听风院给打扫一下吧。”
李氏和宋氏一开始即便是没看到年氏的举动,也知道年氏应该也不甘心就这么让那“牛姑娘”住进来了。
然而听到年氏说的那个院子的时候,还是诧异的不得了。
惊叹过后,宋氏和李氏不约而同的去看胤禛。
但是胤禛一直垂着眸,所以她们根本就分辨不出来胤禛到底是怎么想的。
事实上,胤禛在她们面前也不会让自己的情绪很外放。
也是因为一开始就猜到了年氏的想法,所以胤禛听到年氏的话倒是不怎么意外。
不过他依然没说自己的想法,反倒出声问了安静没吭声的宋氏和李氏:“你们觉得呢?让那牛姑娘住在听风院合适吗?”
李氏和宋氏相视看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出了不太赞同年氏的意思。
既然看出来了,宋氏这个时候是断然不会和李氏抢风头的,毕竟李氏又儿子傍身,宋氏是不会让李氏对她有敌意的。
即便是不在皇子府,就是在一般的高宅大院,像是宋氏这种没孩子,年纪也不算小的人,聪明一点的都是低调度日,不会出风头的。
管理府务宋氏没办法推脱,那么在别的地方宋氏是万万不会给自己没事找事儿的。
所以看到李氏和自己的想法差不多的时候,她再次安静了下来。
李氏看了眼宋氏,冲着胤禛坐的方向欠了欠身,说:“爷,奴婢觉得让牛姑娘住在听风院不合适……”
还没等李氏把话说完,年氏就不满的嚷嚷道:“为什么不合适?那牛姑娘是在咱们府里养伤的,自然是要清净的,住在听风院不是正合适吗?”
听到年氏这么理直气壮的话,李氏悄悄的观察了胤禛一眼,她低头用自己的帕子掩饰了一下自己内心的得意,之后李氏也不和胤禛说了,直接和年氏对话:“年妹妹,那牛姑娘是在咱们府里养伤这没错,可是是皇上下令让牛姑娘在府里养伤的,你觉得有皇上的旨意的情况下,我们还把牛姑娘放到那么偏僻的院子合适吗?”
这话其实李氏即便是不说,年氏也没笨到一点也不知道的地步,然而她就是妒忌,所以根本就顾不得了许多。
即便是现在李氏都说的这么明显了,年氏依然不松口,依然不觉得自己做的不对。
终于胤禛掀起眼皮看了看她们,没说她们的意见行不行,只是淡淡的开口:“按说牛姑娘不是咱们府里的人,住在听风院也没什么不合适的,虽然是皇阿玛的旨意,但是像是年氏说的那样,听风院清净,住在那里清净适合养身子……”
听胤禛这么说,年氏沉不住气,挑衅的看了眼李氏。
李氏虽然心里也着急,虽然觉得胤禛应该不会这么听年氏的,可是心里依然没谱。
胤禛把李氏和年氏的小举动看在眼里,他话锋一转:“听风院是清净了这没错,但是好像金屋藏娇一样,对牛姑娘来说……”
依然胤禛没把话说完,年氏就不顾规矩的打断了胤禛:“爷,经您这么一说啊,奴婢也觉得好像不合适,牛姑娘虽然是奉皇上的旨意在咱们府里养伤,但是依然是个没出阁的姑娘,不好让人误会的。”
胤禛接着年氏的话:“你的意思呢?”
年氏没多想,觉得这屋里的人爷谁都没问,只问了自己,她觉得自己在四阿哥眼中应该是与众不同的。
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年氏说:“奴婢倒是觉得应该让牛姑娘住的院子好一点,让大家一眼就觉得,爷和牛姑娘没什么,咱们就是奉旨让牛姑娘在府里养伤。”
李氏和宋氏跟着胤禛的时间久,虽然不见得能清楚明白的知道胤禛心里在想什么,但是却没年氏那么笨。
也因为跟在胤禛身边的时间久,也知道为了一个所谓的牛姑娘看似闲话的在这边说半天的深藏含义。
宋氏虽然知道,也有危机感,但是她清楚明白的知道即便没有牛姑娘,她在四阿哥那里也没了受宠的可能了。
所以就一副听吩咐的架势。
李氏的也有危机感,可是她和宋氏的想法差不多,也知道自己在四阿哥那里应该没什么机会了,但是和宋氏不同的是,李氏有孩子。
她必须要为自己的孩子着想,李氏这段时间算是看出来了,要是让年氏爬在了自己的头上,那自己即便是有儿子,说不得也会被算计了。
那牛姑娘李氏虽然不了解,也不确定她到底是不是曾经的宛若格格,但是李氏想,不管怎么样,从她八面玲珑的掌管君子好逑这一点来看,应该不会像是年氏一样的骄纵。
即便以后进府了,只要自己不找麻烦,那牛姑娘应该也不会和自己过不起。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李氏看了眼年氏,说:“要是按照年妹妹这么说的话,适合牛姑娘住的地方就两个了,一个是爷的书房,一个是爷书房院子东边的翠玉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