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是传承的硕果
谈起民族,说起我们今日的辉煌,人们想到的,必定是我们华夏如今的强大,民族的强盛。
看看我们壮丽的山河,一望无际,想想我们那悠久的文化传承,上下五千年!五千年的文化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血脉之中,造就了我们如今的辉煌。
至于辉煌,不像是我们说说那样的简单,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岁月的打磨,诸多灾难的洗礼,就如同一颗落入水中的,棱角分明的石子一般。
需要水不断的从它的身躯淌过,经历一千次,一万次甚至更多的冲击,最终才能够变成一颗晶莹剔透的石子。
又比如珍珠,虽然说珍珠的卖价很高,深得许多人的喜爱,但是珍珠的前身,也仅仅只是普通的——沙砾!
没错,仅仅只是最为普通常见的沙砾,但是经过了贝壳日日夜夜的滋养过后,沙砾最终散发出了属于它自己的光泽,变成了人人喜爱的宝贝。
我们中华民族也是这样的,早期就如同最普通的沙砾一般,丝毫不起眼,但是到了后来,经历了“贝壳”的打磨,最终演变成了那颗最华丽的珍珠。
中国,乃是文明古国,更是与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王国合称为四大文明古国,自然有着自己的象征,文明以及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常常都说“中华文字,博大精深”,虽然说只是别人的客套话,溢美之词,但是这同样是对我们中华文字的一种认可。
我们现在的一言一行,都能够运用汉字记录下来,不仅简单而且方便,但是如果是英语,就要麻烦许多了,既要有合适的动名词搭配,又要注意时态,还要有合适的短语,想想就一阵头大。
至于汉字,完全能够直抒胸臆,简单直接的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用语言的形式叙述出来,但是这仅仅只是汉字“简单”的一面,它还有着不简单的一面,能够称之为世间最为复杂的一面。
同样是用一支笔或者说同样的键盘敲打出来的字,但是称呼却是千变万化,有着极大的不同,比如李白,杜甫,陶渊明这些人笔下的文字,造就了他们名传千古,将他们的文采推崇到了顶峰,并且冠之“诗仙,诗魔”这等称号。
还有近代的朱自清,鲁迅这些人笔下的文章,简单的进行组合,又将会是一篇好文章,字还是那几个熟悉的字,闭着眼睛都能够写出来,但是读起来,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那种奇妙的感觉,就像是爱酒之人品尝着世间最为纯正的美酒一般,犹如步入了人间的仙境。
这就是中华最具备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之一。
谈起文字,难免会想到与文字相辅相成的东西——语言,就算是在现在,许多的职业依旧与语言有关,成功人士又有哪一个不具备非凡的语言组织能力呢?
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就拿律师这门职业来说,虽然说自身对于律师接触的少,但是却知道律师需要熟记相关的条文法令,但是语言在其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试想,如果没有适当的语言,全部都是一连串的规则,规矩,那么不就像是契科夫那《装在套子里的人》吗?
甚至,早在数百年前或者说更加久远的年代,语言的重要性就被凸显了出来,蔺相如,这个人物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玩壁归赵的故事不说能够背下来了,但是也差不了多远了。
但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大家试想一下,要是蔺相如直接对拿着和氏璧的楚王说:你这个人不讲信用,拿了我的和氏璧,竟然不准备交出十五座城池,将和氏璧拿来,今后我赵国与你们老死不相往来!
要是故事情节真的如同我说的这样发展,恐怕蔺相如当时就被大怒的楚王拉出去斩首了,历史说不定会朝着另外的一个方向发展,哪里还会有如今这样昌盛的中国呢?
这就是我们语言的魅力,就这些例子,简直是太多了,数不胜数,不仅仅是古代,在近代也是有的。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周总理作为中国的大使,接待过许多来华的使者,一次的晚宴,周总理专门呈上来了一碗汤,但是不巧的是,汤中的“万”竟然翻转了过来,原本代表着万福安康的汤竟然直接成为了法西斯的标志“卐”!
许多的人对于周总理提出了质疑,气氛立马凝重了起来,不知不觉间,竟然将中国推向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就让我们一起吃掉法西斯,让它彻底的灭亡!”语言的妙用在周总理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仅仅一句轻描淡写的话,直接化解了这场危机。
不得不再次感叹一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传承,贯穿古今,这究竟是何等高处的成就啊,让人震撼,让人震惊,一部《史记》,让我们站在时间长河的河畔,俯瞰岁月的更迭,时光的流转。
总之,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有中华魂,文化的传承,将会有千万部《史记》来承载,今日的梦想,就是我们来日的辉煌!